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项目编号:
4615551015
项目名称: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廉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论坛!

首先,我代表包头市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按照论坛的安排,我就《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这个主题,按照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意思脉络,与在座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未来草原城市的建设发展理念。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包头的崛起,从水旱码头到草原钢城。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有三大主源,以北方草原畜牧业为基础的草原文明是独具特色的一支。辽阔壮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孕育了享誉世界的草原文明,在草原文明的传承过程中,包头的马上文化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草原文明的重要组成。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根据考古的发掘,在包头的东河区、九原区,土右旗、固阳县等地,与阿拉善盟属于同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说明包头地区已经实现了城市的雏形。虽然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比较晚,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曾经几度成为演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国际的舞台,草原文明与发展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

从战国、秦汉直到明朝末年,包头这片土地不仅是民族交锋的战场,也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各民族交往的地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始皇秦直道修建长城、昭君出塞、木兰从军,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佳话。到19世纪后20世纪初,依靠良好的资源优势,包头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包头这座在塞外古城在漫长的崛起过程中,深深的刻上了草原文明的烙印。

新中国的成立,为包头城市的建设发展拉开了序幕,"一五""二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6个放在了包头。为工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相辉映奠定了基础。草原城拔地而起。当时有一首脍炙人心的歌叫《草原晨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码头,建设钢城的豪情。对草原文明在工业化时代蓬勃发展的赞美。这里最值的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的参与下包头制订了最早的城市规划。这是唯一由中共中央批准的地级城市规划。规划坚持了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理念,不仅充分考虑到要脱离老城建新城,新老城城区相对呼应,它充分考虑了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传承了草原文明的特质,为今天包头形成开阔大气的城市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包头的发展。从老工业城市到园林城市。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随着对和谐发展观认识不断深入,包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更加完善。在很多方面与草原文明的精髓一脉相承,为草原文明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逐渐成为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如果说过去的包头是用工业文明为草原带来现代气息,那么,今天的包头就是在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让草原文明在这座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

第一、城市建设突出生态主题。草原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成吉思汗在《大札撒》中说,"让湖水永远清澈,让草原永远碧绿,让长生天永远赞美"。这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组成,体现着对大自然的崇尚与尊重。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为这些设施赋予活力,把能绿、后绿、建绿等园林化的思想体现在整个城市建设中,突出庭院、道路、小区绿化,得到建一方绿一绿,修一路绿一线,见一绿绿一片,逐步形成了非常好的绿化标准。

到去年底,包头建成2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绿地总面积6517公顷,绿化覆盖总面积6721公顷,绿化覆盖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分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6%,市区主干道绿地率34%,庭院绿化71.2%,园林子的居住区比例63%。全市一万平米以上的广场绿地有37个,还有15个大型的绿地。市民在市区任何一个居民小区出发,走路不到十分钟,500米,就可以到达一个绿地广场,实现了环境利于民。特别是从二零零几年开始实施绿水、青山大草原的规划,达茂旗2400万亩草场全部实现围封禁牧,大青山南部10万亩地逐年绿化,境内170公里黄河沿线的湿地得到了全面保护,为包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城市建设展示文化内涵。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挖掘城市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体现包头城市建设的魅力。在新建项目的主办中,着力保护包头市大气的面貌,绝不让水泥建筑损害城建的工作。同时,要求建筑设计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体现浓郁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在园林建设方面既注重现代时尚的要求,又要突出与地域和民族特征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建设了西部文化生态园、游乐园、儿童植物园等现代园林式的景观,同时也建设了全国唯一的草原,占地530公顷的塞罕塔拉草原。

在这些园林和星罗棋布的景点中到处体现草原和民族文化的元素,在包头广场上你还能看到悠然漫步的梅花鹿与游人嬉戏。城市建设中的草原文化的积淀,更加丰富了居民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遍布大街小巷的蒙餐文化,更让你感受到草原文明的独特美丽。

依托大自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壮大的小肥羊、小尾羊,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成为全国连锁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大型餐饮企业。堪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自然优势的代表。

第三、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近年来包头先后实施一了批基础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使旧城区、农牧区、小街小巷、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治理和一些成功村得到改造。同时,高起点规划实施了南海湿地公园、东河等大型景观,以及市区的开发项目,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加。

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建设达到29.2平方米,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达到了11.7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达到81%,燃起普及率达到8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1.4%。包头市先后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第三届文化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在文明城市以地质城市的最高峰得到了这个称号,包头这座草原上的工业城市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第三、包头的未来已迈向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包头作为我国的重要的铝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几座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2008年,我们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760亿,整整增长了19.6%,现在是排第一。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旗,50多个地级城市我们是排第三,位居成都、西安之后。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我们去年由上一年的57位居然跃升到46位,包头的实力已经进入到全国的50强城市。

那么,我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这个已经接近发达地区的水平。去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了205亿,增长速度是26%;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达到了20861元和7076元。包头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现代化加速的新阶段。面来未来,包头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到2010年建成五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市人民正在打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包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为草原文明注入新内涵,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抓住规划这一龙头,体现草原文明理念。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和居民文化是紧密相连。但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逐渐吃空的今天,唯有文化上的区别才能体现城市的价值。为此,在文化中我们将把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相结合,与人文因素相结合,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是赋予了特色的自然环境更具魅力,也使草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具生命力。

其次,必须抓住标志性建筑这一重点突出草原文明特色的。城市建筑不仅要有外貌,而且要蕴藏着城市的精神力量,呈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因此,对每一个建筑,特别是标志性的建筑要重新重视。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建筑构造、建筑符号、建筑比例、建筑材料等元素整体的协调性,要和谐自然,使草原文明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我市兴建了国际会展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一批重大城市项目。目前第二批社会工业项目,包括规划的湿地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也已启动。但是,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创建建设方式,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含量,进一步突出草原文明特色。

第三必须抓住传统文化保护这个关键,丰富草原文明的内涵。城市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史,有代表性的、有典型意义的建筑、园林、街道、广场。这些事物遗存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为此,我们必须增加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下大力气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加大政府的投入,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真正使草原文化得到弘扬和创新。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崇尚自然,追求和谐这一理念,积极吸收草原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大草万上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谢谢大家。


  • 上一个项目: 弘扬草原文明  创建宜居环境

  • 下一个项目: 论重新保护和恢复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1882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