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基于"现代城市建设与草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拟定本题目) 包玉海 佟宝全 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特征,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草原文化势必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敏感的地区。内蒙古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大潮中,也与全国其他省区一道,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由此导致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人地关系系统,雪上加霜。因此,客观上要求对区域不同国土空间进行针对性的空间规划,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地区,集聚人口与经济即工业化与城市化,而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差区域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到承载力较高区域,使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均衡协调。 本文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到2020年逐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在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重点集聚人口与经济区即重点开发区,限制集聚人口与经济区即限制开发区,禁止集聚人口与经济区即禁止开发区等三类主体功能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城市化区域和草原文化保护区域明确范围,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