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草原文明 彭家中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论坛,使我有机会能够学习各国、各地、各位专家关于草原文明的诸多的知识和宝贵经验,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我发言的题目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草原文明》。 原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物质、精神、制度层面上,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草原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集中体现。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方式,它相对于以前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品"的循环方式,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两者均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关。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阿左旗境内,全境的面积有1809平方公里,开发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建区之初,也就是1997年,这里曾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仅有五六百人的边远苏木,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千万元,财政收入仅304万元。农牧民主要以放牧为生,使本来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以草原为元素的草原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90年代中期,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决定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工业,把农牧民从草原上转移出来。由于客观条件等多种原因,迅速聚集了一批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的高载能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继续延续这种发展模式,开发区的发展将难以为继,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此,我们适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战略举措,确立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资源综合利用,选择市场竞争力持久、对地区贡献长远的项目,依靠先进技术和管理,推进产业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发展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急功近利、饥不泽食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用草原文明的核心理念改造工业,使开发区走上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拓展了草原文明建设的内容,丰富了草原文明的内涵。到2008年,建区十一周年之际,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亿元,工业总产值136.5亿元,工业增加值62.6亿元,财政收入9.5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08元,经济总量占到阿拉善盟的近40%。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是开发区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经济可实现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GDP110亿元,财政收入将要达到13亿元。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生态工业园示范点、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和十强工业开发区。 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我们通过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围绕盐化工、煤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中盐吉盐化集团、庆华集团等大企业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培育出了一大批技术产能居国内外第一的企业和项目,形成了以制钠、PVC为主的盐化工,以焦炉煤气制甲醇为主的煤化工和以染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三条循环产业链,构建起了以盐化工、煤化工、特色冶金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了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带动了宜居城镇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区城镇化超常发展,先后投资近18亿元,完成了中央公园、城镇道路、综合地沟管网、集中供热、行政中心、庆华会所等20多项城镇重点工程,建成了盐化工业园、煤化工业园,特色冶金工业园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以商服居住为主的贺兰区已初具规模,开发区基本形成了符合产业要素流动、配套,人居与工业产业区相对分离的"三园一区"格局。目前,开发区建成面积达36平方公里,人口从建区之初的几百人增加到3万余人。 发展循环经济改变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我们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有序搬迁转移安置农牧民,让农牧民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目前,共安置阿盟籍农牧民就业2068人,相当于使阿盟两千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得到保护和恢复。与此同时,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生态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特别是农牧民主动保护草原与建设草原生态的意识和积极性显著增强。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了草原文明建设。我们用不到36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1800多平方公里草原不能实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我们有充足的财力来反哺农牧业,加强生态建设,推动草原文明建设。我们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中央公园、道路景观、生态长廊、工业区绿化及防护林建设等500多公顷,退牧草场64万亩,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环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建园初期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27%。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承载和承载草原文明的一大批重点工程,比如开发区的阿拉盟工业园,黄河区工业园、开发区的中心医院、学校,以及开发区艺术团等一批工业事业即将建成,或者正在规划设计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和使用,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享受和便利的同时,也会使开发区的草原文明有极大的传承。 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着新的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草原文明?作为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来讲,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面汲取草原文明中有益的精华,培养草原文明意识,把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尊重与敬畏作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用草原文明的理念发展工业,用发展工业的成果来保护和建设好草原,形成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一是要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三次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提高循环经济规模和水平,加快引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努力建设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 二是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繁荣发展草原文化离不开广袤的草原,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滋养。开发区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生态,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约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对草原生态的补偿机制。建立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发展方式,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固体垃圾处理场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切实创造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 三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草原文化具有有形文化少无形文化多的特点,我们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发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借助和利用阿拉善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配套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 四是更加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草原文明的突出位置,重点是要解决牧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牧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把农牧民从草原上转移出来,让草原休养生息。 五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于建立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方式,坚持"好"字优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贺兰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济集中,加快推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建设、公共管理、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让所有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之,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只有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发展和保护同步进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得到持续、稳定的推进,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处。诚邀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在方便的时候,光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考察和指导工作,我们将真诚的等待各位,并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