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那达慕大会"的文化价值与市场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
4615551112
项目名称:
"那达慕大会"的文化价值与市场开发研究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那达慕大会"的文化价值与市场开发研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朝克图

摘要:"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民族传统体育盛会。是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达慕大会"的发展状况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仅从如何以时代发展要求来揭示"那达慕大会"的价值理念和如何以市场开发模式促进其现代化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那达慕大会 文化价值 市场开发

"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民族的传统体育盛会,同时"那达慕大会"还是被称为中华文化三大主要源头和三大支柱(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之一的"草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草原城市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模式。所以"那达慕大会" 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能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发展,也能为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我国软实力竞争能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要意义。这正是我们对"那达慕大会"文化价值与市场开发进行研究的初衷所在。

"那达慕大会" 的发展状况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那达慕大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形势要求去考察,当前"那达慕大会"发展存在着,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制度建设上的原始落后和文化理念传承的缺失等诸多问题。"那达慕大会"是社会文化现象,对"那达慕大会"只有从文化视角去诠释和探讨,我们才能揭示"那达慕大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以及传承什么、发展什么等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如何以时代发展要求来揭示"那达慕大会" 的价值理念和如何以市场开发模式促进其现代化发展进行论述。

一、"那达慕大会"的文化价值

(一)"敬天敬地、关爱生命"的"生态伦理" 观

具考古学家、民俗学家们的研究,"那达慕"起源于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氏族社会时期"敖包祭祀"和"议事聚会"的庆典过程中。发展到13世纪"那达慕大会"就具有了庆典仪式、搏克、赛马、射箭等体育竞赛项目和"祝赞词"咏颂、歌、舞、说书以及物质交流等因素构成的完整结构。祭祀天地的仪式是古代"那达慕大会"重要组成部分。"敬天敬地、关爱生命"的"生态伦理"教化是祭祀仪式的核心内容。古代先民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天父、地母"的造化。要求人们必须作到崇敬和爱护与你共生的大地万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态伦理"教化的内容被写进成吉思汗"大扎撒"法规中,并有对违者重罚的条款。

"生态伦理观"的教化过程也体现在"那达慕大会"歌、舞和故事中。当时先人们所唱的"呼麦"和"长调"是大自然的旋律和心声,蒙古先民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后,又敬献给了大自然;当时先民所跳的舞蹈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形象,河流的蜿蜒流淌、彩云的翻滚飘动中形成的,蒙古先民把它演绎成人的肢体语言,并神圣化后敬献给了大自然。

古代"那达慕大会"上讲的"故事"多数是史诗"江格尔传"记述的故事。其中多数故事是英雄带领民众战胜邪恶势力"莽古斯"的故事。故事中的"莽古斯"一般都是自然灾害的象征、故事中的英雄是民众的心愿和理想的象征。故事中的英雄率领民众打败"莽古斯"后,往往都要变成一片绿色森林或清澈的湖海,继续保护民众赖倚生存的牧场,让民众过上安逸的生活。英雄最终的理想是,带领民众到达一个理想家园"宝木巴"。那个被称为"宝木巴"的家园是没有严冬酷暑,四季如春的好去处。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永远年轻,相互友好,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可以说,这些美好故事是希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生态故事。

"那达慕大会"比赛过程也处处体现着"生态伦理"教育理念。"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各个环节,都有"智者"(可称为是口头文学家,年岁都比较大)咏颂"祝赞词","祝赞词"多有生态伦理意义。搏克赛中取得头名,封为"雄狮"、第二名,封为"大象"、第三名,封为"雄鹰"等等。这种"封号"也充分表达了人类对动物的敬重。

"那达慕大会"是真正的"绿色"运动会。"生态伦理教化"是"那达慕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那达慕大会"最值得继承的文化价值。可惜的是"那达慕大会"的传承过程中,已被忽略和丢失,造成了重大的文化传承上的缺失。在现代"那达慕大会"重新体现这一理念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崇尚英雄、宏扬自强不息、豪迈刚健的民族精神

搏克手的服饰极有特色。搏克手脖子上饰带着五颜六色的"景嘎"(脖套),那是荣誉的象征;上身穿着叩有铜丁的皮制跤衣、下身穿的是用十六尺或三十二尺布制作的宽大的裤子、脚上蹬的是平底蒙古靴子。双方的搏克手出场时,歌手一定要唱起"搏克歌",歌声是雄浑、低沉而悠扬,似乎能把人们的思绪和情感带到遥远的远古时代。在"搏克歌"声的渲染下,搏克手们模拟雄鹰起飞、虎扑、鹿跳等动作,舞动出场。双方见面握手之后,拜见四方。然后在裁判员的执意才下开始搏克。那是"雄狮"和"猛虎"间的撕杀、"蛟龙"和"雄鹰"的绞斗,激烈异常。但比赛中还常能看到,对方因服饰或其他以外原因造成不便时,必须停下来,让对方整理好,甚至帮助对方整理好后再继续比赛,绝不能趁对方不备和不便时下手。这是蒙古人固守的人生哲学,若有违背者,将受到民众永久的唾弃。比赛一但有了胜负,胜方必须扶起负方,两人共同"拜谢观众",再退场。蒙古式搏克的这种原生态的比赛过程,生动的体现出了,蒙古民族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英勇气概和讲究礼仪,宽厚友善的民族风格。

"那达慕大会"的搏克比赛,有"不分体重等级和一跤定胜负"的规则。这个规则从现代体育竞赛的角度考察确有不仅公平和不合理之处。但蒙古民众可从其人生经历的诸多实例来证明这一规则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人生经历中遇上比你高大的猛兽和强大敌人时,决不会有讲公平的机会,你只能用智慧和技巧打败对方是唯一出路;还有在严酷的生存路途中,取胜的机会是非常少而珍贵的,往往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正体现了"牧业经济是一种脆弱的经济,支撑脆弱经济的人,恰恰需要最顽强的斗志。蒙古族人民在他们长期与自然界直接对抗的生活积淀中,形成了一种不畏强暴,敢于扑捉时机的民族性格。并把能磨练这一民族性格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赋予很高的价值意义"。 [1] "那达慕大会"的搏克比赛造就了诸多力量、毅力、技艺超群、同时品德高尚的冠军。这些冠军都是草原人民心中的英雄。

"那达慕大会"的赛马比赛的路程是远距离的,40---100华里。骑手都是穿着鲜艳服装的十来岁或十几岁的孩子。马是蒙古民族崇拜的图腾之一。"游牧的蒙古民族,在马背上搭载了自己的文化、知识、信仰和传统;游牧人在马背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军队、人生和社会秩序;马赋予了游牧人财富、性格、光荣与梦想、马背孕育了游牧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开放精神" [2]。在"那达慕大会"的赛马起点,父亲或祖父,把孩子抱起来放到马背上去参加比赛,实质上他把孩子的前程全放在马背上了,同时他把自己对未来的一切期盼也放到马背上了。那飞奔的马背上的孩子,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一切。所以,远程的赛马比赛结束后,所有的(包括拿冠军和最后进来的那一个)马匹和孩子,都要受到家人的爱抚和善待。"马背民族"这个概念的真谛,真实体现就在这里。

从上述可知,"那达慕大会"的比赛过程,处处体现着崇尚英雄、宏扬自强不息、豪迈刚健的民族精神。

(三)向往民族的和谐幸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也是蒙古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庆典。"那达慕大会"的召开,给予了在游牧经济生活中难于相聚的广大民众一个欢聚的良机。一听说举办"那达慕大会",平时散落在广袤草原上的牧民们都要偕老带幼,不畏路途远近赶到"那达慕"赛场。"那达慕大会"给久别的朋友们,获得了诉说着衷肠的机会、给老人们,获得了相互倾诉着生活的艰辛和欢乐的场所、给孩子们,获得了共同尽情的玩耍的权力。他们都是参赛者,也是观看者。比赛中,场上场下一起欢动、比赛之余,尽情唱歌跳舞;到了晚间,举办方还要杀牛宰羊,款待来宾和众乡亲;酒足饭饱后,他们还可以倾听"江格尔其"(专门讲述江格尔故事的说书人)讲述英雄的故事。这是草原上少有的和谐幸福的景象。在这一过程中,八方来客和哪怕是过路人,都可以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因为蒙古民族是个热情好客而向往和平安康的的民族。

二、"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可行性

(一)"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游牧业生产是"那达慕大会"生存的根基。但在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和不合理开发政策的影响下,当前自治区草原面积不断的退化和缩减,尤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草原年轻一代的价值趋向已出现了多样化,依然愿意充事传统体育的人数也在减少。这预示着"那达慕大会"生存的基础已出现了危机,发展前程不容乐观。我们认为,以市场开发的途径,使"那达慕大会"与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资源达到整合,形成有活力的文化产业是"那达慕大会"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文化视角考察,"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分析中"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不在于搜集和整理各类文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在民族文化学科的创建和完善,而在于不断创新挖掘中发展文化产业,从而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3]。应当认识到,市场开发是,"那达慕大会"与现代社会想适应的过程,也是提高其竞争能力的过程。

(二)"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那达慕大会"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国内外广泛的影响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是"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的基础条件。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而且还因为文化产业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合作" [4]。这一认识的提升,给"那达慕大会"的市场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承办把"那达慕大会"主题理念,达到"品牌"效益,必然给"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三、"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的内容

(一)建立"那达慕委员会"

1."那达慕大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古到今,一直处在没有自己组织机构的原始状态。这是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开发要求的。

2."那达慕委员会"的性质和构成:从未来发展趋势设想,它应该是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当前还得由官方挑头,招集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构成一个具有实质功能的机构。机构应分成自治区级、盟(地区)市级、以及旗县级等基层机构。

3."那达慕委员会"的职能、权利和义务,这是个需要专题研究的问题。但"那达慕委员会"对"那达慕大会"的承办和市场开发将起到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研究决定"那达慕大会"的竞赛制度和各竞赛项目规范的比赛规则。这对"那达慕大会"未来的健康发展和市场开发是必须的。

(三)研究确定举办"那达慕大会"的主题理念。

1."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是从传统"那达慕大会"的庆典仪式等各环节中浓厚体现出的,"敬天敬地、关爱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中升华出的理念,也是承办"那达慕大会"最重要的理念。在"那达慕大会"上能否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作为"品牌"鲜明的体现出来,将关系到"那达慕大会"能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资源相整和,体现出它的价值和能否得到企业的广泛的赞助和资助以及市场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坚强勇敢与开拓上进":这是从传统"那达慕大会"比赛过程中体现的崇尚英雄、宏扬自强不息、豪迈刚健的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中升华出的理念。宏扬"坚强勇敢,开拓上进"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健康发展,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能力时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

3."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这是从传统"那达慕大会"的民众的共同愿望中升华出的理念。这是"那达慕大会"永远的主题思想。

主题理念代表着"那达慕大会"的发展方向、主题理念能体现"那达慕大会"的社会文化价值。主题理念,将成为"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中介机构的培育与中介机构的启用

一定要认识到"那达慕大会"的市场开发中,中介机构的重要性。培育或启用(雇佣)一个高能力、高水平、强实力的中介机构,对"那达慕大会"的市场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五)"那达慕大会"的大型活动(开、闭幕式、专题文艺汇演)、媒体传播、无形资产、企业赞助、标志产品、吉祥物、纪念品、旅游业、指定产品、商贸物流、服务行业等的市场开发。"那达慕大会"的市场开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进现代化管理思想,统筹设计和严密操作,方能提高综合效益。

(六)基层开展的"冰雪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家庭那达慕"等多种类型"那达慕"的市场化引导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业开发,对"那达慕大会"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那达慕大会"的市场开发均有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刘德佩.对我国蒙古族搏克运动的社会学考证[A].李巴特尔.搏克[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②孛尔只斤·吉尔格勒.游牧文明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③④刘高.草原文明与现代文明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阿拉藤敖其尔.传统那达慕[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6.

[2]罗卜桑悫丹.蒙古风俗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3] 阿日宾巴雅尔,曹纳木.鄂托克敖包[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4]袁贵仁.价值与文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李容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 葛根高娃,乌云巴图.蒙古民族的生态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7] 孛尔只斤·吉尔格勒.游牧文明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8] 扬·巴雅尔著.蒙古马文化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9]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0]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1] 吴团英,包双龙.草原那达慕[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12] 宝力格.草原文化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13] 塔拉.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14] 李松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蔡俊五,扬越.奥运赞助谋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


  • 上一个项目: 窝阔台大汗时期蒙古地区城市的发展

  • 下一个项目: 关于城镇化发展对草原文明影响的辩证认识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459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