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草原文化特色的绿色都市 沈迟 现在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设计院的副总规划师沈迟先生作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构建草原文化特色的绿色都市》。 沈迟:各位代表、主持人,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个机会,也是向大家学习。首先,我想讲一下草原和城市的区别。刚才有不少专家和教授已经讲到这个问题,所谓草原是人依附自然、适应自然这样一个关系。到了城市是人在改造自然,试图战胜自然。草原的特点是分散,城市的特点是集中。草原生产的特点是游动,而城市人是要定居,草原是开阔的,城市是紧凑的,那么草原和城市应该是两种形态,两种聚居形态。 怎么从草原来到城市,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希望在城市能有更好的生存。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人们又不得不反思我们最初的追求和永久的追求是什么?当草原文化给我们诸多启迪的时候,我们还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要坚定追求长远的利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我们是要付出的,这个代价值得我们大家付出,我们如何付出,我想结合呼和浩特绿色都市有些思考,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草原文化它的独特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珍爱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点是跟农耕文化不一样的。农耕文化也是在不断的在改造自然。草原文化更多的是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城市也在追求城市与大自然之下,广川之上、碧水环绕、绿网镶嵌、田园映衬,一直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城市。那么,我们看到呼和浩特的发展历程,最早呼和浩特是绥远和归化两个老城,到70年代,呼和浩特已经和归化连到了一起,已经基本上连在了一起,在古道边上开始有发展了。到了80年代,城市开始逐步的向东西延展,到了90年代南部开始形成规模。那么,到90年代末期,最南部的划归区已经形成。 文字的东西我已经讲过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城于大山之下,广川之上,碧水环绕,绿网镶嵌,田园映衬,这也是一个人和自然比较和谐的发展的一个模式。这是呼和浩特最早的城区绥远和归化城区,古代的这个城区。那么,最早绥远还是结合河流开始在建设,到归化这边就是基本上应该采取了这种形式。这是1976年的时候,我们呼和浩特城市建设范围,到1987年我们就开始向东扩展,到了90年的时候,我们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像小黑河向南边开始建设。到了97年的时候,我们这边南部的石化已经建成,西边的电场已经开始建成。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如意开发区也在建设了。到2003年呼和浩特城市逐渐扩张,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这边是小黑河,到2006年整个我们的东西巷拉的更长了。到现在,有些数据我是不忍心拿来给大家看,就是城市的扩展是比较散漫的,和自然的关系是不太协调的。 那么,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把河流两边基本上占满了,没有足够的生态空间。将来我们的呼和浩特建设要往何处去,我想我们们要从吸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这个城市建设有所指导。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呼和浩特的建设范畴应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对大青山的保护 2、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3、地表水系的整治 4、生态廊道的保持与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5、建筑符号与雕塑 6、生态式的雨水收集。 首先,这个是一个影像图,这边是我们的大青山,这边是我 们的城区。那么,大青山不仅是我们保护城区的一个绿色屏障,也是我们祖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所以我们城市发展很明确,应该首先把我们的大山之下、广川之上,大青山要保护起来,这点呼和浩特这些年来做了很好的大青山的绿化。 第二个,大家不太熟悉的我们的北边是我们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这个上游是一级水源保护区,呼和浩特地下水的特点是地表水的下渗,下渗下到地下以后,很快就在小黑河这一带又出来了。我们现在喝的水都是一级水源保护区这块下渗到地下的,而我们这边的地表特点是沙粒层,我们没有黏土层的过滤,所以这个地方一级水源保护,它这个保护的要求是特别高的。这一点我们呼和浩特市的建设中,有些地方是没太注意,在这些地方已经建了一些不该建的建筑,在规划中现在已经明确了不能再发展了。我们相信我们以后也不能再发展,而且原来发展的东西逐渐的要退出。二级保护区的地下水的保护要特别注意,这样子才能保证我们有干净的水喝。 第三、地表水的整治。这张图片是我们北京的叫做菖蒲河,我们市区边上的是小黑河,还有几条小河我们城市的西部穿城而过,小黑河的整治应该说还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我觉得再往下游小黑河的整治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生态的办法。这些水草下面还有防水层,这个防水层不是没有的,我们通过这样更加生态的方法,是不是与我们草原文化结合的更好,不是一个河边很生硬的混凝土的框架。这是我们将来的一个希望和标准。 第四关于生态廊道的保持,我们从大青山下面这个小黑河,那么,我们还有好几条,这些河流下来之后,现在这个河流边,尤其这几条河边上的建筑比较乱,而且有很多的不好的脏的垃圾,乱搭乱建的建筑。我们要从草原文化的特点,这些地方将来都要下决心敞开的绿地。还有一个就是尤其小黑河这块,我们觉得应该是把这个绿化开展好,留给广大的市民群众,把这个生态的廊道要串通起来,不能把这个房地产全部盖到小黑河的河边上。那样,我们这个生态廊道的情况,本来应该是最广大的市民享受的,就被一个房地产商圈到自己院子里去了,这一点我觉得不好。 那么,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考虑的这个绿色廊道的设计,基本上和现有的绿色,这个地方已经看不出来了,这个水道相结合,以大青山为天然的绿色背景,以河流和道路为骨架,形成一个纵横格局。这个滨水的绿色间留宽留足了,同时在这个水渠中间尽量的在一定的距离之内作为公共绿地,让大家在比较近的距离之内就能享受到绿色的空间。 第五关于建筑符号与雕塑,大家看看这些,这其实就是我们呼和浩特,这看不出来是什么,其实当然千城一面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刚才我们的学者也讲了,正在打造一条与呼和浩特特色的、草原文化特色的一条街。我们现在通道街已经是一条文化特色街,我想这样子,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还有一些传统的街道、历史的街道,我们更家要保护好。比如说我们的一些老街,街道的环境也要保持。我们新的建筑不要去盲目的去学国外的一些东西,大家如果对呼和浩特比较熟悉的话,就知道这是哪一个学院,其实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有八栋这样的建筑,我们去学人家也学不像,我希望我们将来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色,我们自己很好的发挥了我们的蒙元文化的特色。好在这个内蒙古博物馆没拆掉,前几年曾经我听到有人说要把内蒙古博物馆拆掉,后来我们做了市民调查,大多数市民反对拆掉,这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最后,讲一下我们要建设这样一个绿色家园的话,我们应该从各个层面去做起,比如说我们雨水的利用模式,无定河道路的雨水收集、处理贮存、用于绿地的灌溉、洗车、营造水景观。地下水的利用也要通过房屋、塘洼和其他人工构筑物滞和调控雨洪,提倡使用透水地面,尽可能保持原始的自然空间。我们尽量少铺这些大理岩层面,这个和我们的绿色的景观也不一致。那么,小区内部的雨水设计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我们具体的情况方面都不需要花很多钱,只要把我们的绿色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思想灌输进去,都不难做。我们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去考虑。 应该说呼和浩特是依山傍河,山清水秀,山林、河流、农田、果园、风情园等构成秀丽的的山、城、河、园相互交融的景观特征,又有历史和民族的深厚文化内涵,应该突出草原文化,崇尚自然的核心理念,以特有的山河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为背景,以古城历史遗存的景观、现代化的城市建成的景观为主题,由节点、地表、景观轴线,景观区区域形成具有草原特色的历史名城。 我们想我们大的景观能够贯彻下去的话,我们一定能够建成独一无二的、体现我们草原特色的历史名城,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