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草原文化 打造五色品牌 建设现代化草原生态旅游名城 呼伦贝尔市市长助理、海拉尔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张玉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能够代表海拉尔区参加本届论坛并作发言,感到非常荣幸。 自古以来,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多民族生息繁衍、多种文化碰撞交汇的重要地区。海拉尔有如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颗明珠,从建城开始一直绽放着草原文明的光芒。近年来,海拉尔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将海拉尔区城市发展定位为"草原生态旅游城市",确定了以建设"大商贸、大金融、大文化、大旅游、大教育、大医疗、大信息、大服务"为核心的"大海拉尔"建设目标,经济社会驶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4月,海拉尔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荣居中国最具综合增长竞争力城市排行榜第6位,这充分说明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科学的、有着广阔前景的。 今天在本次论坛上,我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侧重介绍一下我区在建设"草原生态旅游城市"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概括说来,就是发挥三个优势,增强三个意识,打造五色品牌。 发挥三个优势-- 一是发挥首府优势。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所在地和唯一的市辖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最美的草原"等多张城市名片、"五彩呼伦贝尔"等多张文化名片都以海拉尔作为主要载体。作为首府,必然地承担着呼伦贝尔市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能,全市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都将为海拉尔的大旅游建设提供助力。这一优势,还将随着呼伦贝尔在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而进一步凸显。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海拉尔既是中俄蒙金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呼伦贝尔的交通枢纽,在周边旗市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正在形成环海拉尔300公里的旅游联盟合作圈。周边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浓郁的异域风情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各种便捷的交通方式与这里紧密联系在一起。欲饱览呼伦贝尔风光,把这里作为中心站是多数游客的第一选择。依托呼伦贝尔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极高的通达性和强大的辐射能力为海拉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发挥基础设施优势。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基础设施是核心和关键。海拉尔区现有星级和高标准的酒店27家,华汇购物广场、夜色俱乐部等一大批档次高、规模大的购物、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已经投入运营,投资1.1亿元的呼伦贝尔古城、一期投入2200万元的哈克遗址公园、投资1.4亿元的呼伦贝尔大剧院、投资1.95亿元的哈萨尔大街等一批进一步提高旅游硬件水平的重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东山机场是自治区已开通的两个国际航空港之一,今年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5条,可连接国内外城市22座,日高峰航班50架次、日吞吐量达6000人次。2008年在全国二百多个支线机场中吞吐量增速排名第一。立体的交通网络、完善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的综合服务水平为旅游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是草原文化的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有退有进,美丽和发展双赢"战略,我们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还土地以绿色,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修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使城市卫生环境实现长效管理和维护。 二是增强科学开发草原文化资源的意识。草原文化表现形式极其丰富。近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在城市立面改造、景观雕塑、冰雪雕塑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中充分融入草原文化元素,不仅给城市增添了和谐的音符,也给草原文明注入了灵魂。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弘扬了草原文化,更凝聚了民心合力。 三是增强草原文化发展交流的意识。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需要传承、交流和不断发展。我们每年举办中俄蒙三国大型商贸合作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让草原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进草原文化的大发展。 建设草原生态旅游城市,海拉尔的优势是明显的,但随着竞争加剧,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促进区域联动,以"五色品牌"为抓手,正在努力开创大旅游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红色旅游是近年兴起的旅游文化项目,近两年我们先后建设了国家5A级战争主题公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苏炳文广场、断桥公园、和平公园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这些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于一体的军事主题景区,气势磅礴、恢宏大气、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得到了国内外参观者的广泛好评。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随着国民自我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必将成为我区建设"大旅游"的一个亮点和热点。 二是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为了把海拉尔打造成宜居生态城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三山森林怀抱、三水碧波川流"的宜人景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内的原始森林景观,在林间栈道完工以后,更加体现出其独特魅力。周边绿浪涟漪的呼伦贝尔草原、松涛万顷的大兴安岭、烟波浩渺的呼伦湖、贝尔湖等原生态自然风光享誉世界。海拉尔将与相关地区联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黄金圈,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充分领略到原始的、纯生态的呼伦贝尔壮美风光。 三是打造银色冰雪品牌。海拉尔的雪期长达四个半月,比长春、哈尔滨的雪期要长45天左右,发展冰雪运动,做热冬季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们依托东山滑雪场、伊敏河冰场、校园机关单位冰场,大力开展全民冰雪运动,通过联合鄂温克等周边旗市开展冬季那达幕、建设冰雪游乐园、街头大型雪雕群等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氛围,冬季旅游迅速破题并实现长足发展。目前,我区正在建设冰上综合体育馆、实施东山滑雪场扩建工程,规划筹建速度滑冰馆、冰球馆,还将进一步加大冬季城市雪雕的投入力度,让冬天的草原之都比夏季更美、更迷人,同时要增加冬季旅游景区的活动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海拉尔必将成为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理想之地。 四是打造特色风情品牌。呼伦贝尔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共有40个少数民族,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呼伦贝尔最为宝贵和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难得一见的旅游观光马车和骆驼车、中俄蒙友谊之城的文化交融、饱含多种民族元素的饮食、文化、娱乐活动,都可以让游人体会到浓郁的民族风情。正在建设中的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浓缩了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蒙古族的巴尔虎、布里亚特部落的民俗风情,中外游客在这里就可以充分领略到五少民族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感受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厚重文化。 五是打造古色历史品牌。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海拉尔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早在270多年前就已经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目前,呼伦贝尔古城重建工程已经接近完工、哈克遗址文化博物馆项目也将于10月底完成,结合市博物馆的开放,历史文化将成为重要的城市标签。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充满历史文化的项目,开展体验呼伦贝尔古城原貌活动、参与哈克遗址文化挖掘活动等独具魅力的体验式旅游活动,让古老史前文化、成吉思汗鞍马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森林狩猎文化等元素重现,使游客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领略大海拉尔的独特魅力。 一座城市有了文化品位,就有了城市的灵魂。发掘和提炼草原文化,让我们找到了海拉尔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又使草原文化在海拉尔建设草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进程中得到升华。随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海拉尔通过彰显美丽来促进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海拉尔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真诚地希望参加本届论坛的各位领导、业内专家、各界朋友不吝指教、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尽早实现海拉尔的"美丽与发展双赢"! 最后,预祝2009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