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理论 舒建军 大家下午好!我做个简单的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的,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中国社会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国际社会科学院这几个,内部文稿六部刊物,还有创办一个中国社会科学报,我既做几个刊物的编辑,同时我也从事文摘的这个工作,我到这里来主要是来学习了,不是对草原文明和城市文化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主要是来学习的。为什么参加这个论坛,主要是一个挑战,我觉得城市文明和草原文化这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所以我来学习一下,然后看看大家有什么高见,主要是这个目的。 那么,今天上午的发言中,很多人都谈到了城市文明和草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想谈两个问题,就是说在城市的理论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对草原文明构成一个挑战,第一个就是城市的起源理论,我们现在都看到有些同志,有些表述里面这样说的,说城市的这种文明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说分工发达,然后有乡村,然后到城市,现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对草原来说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如果说村庄逐步的密集,或者说城市周边的生产力足够的发达。那么说这个城市的扩大还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但是如果像草原这种地区,以全靠住畜牧业积累完成城市的这种出现的话,我觉得好像这个方面还是有一些理论上过不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我们纠缠于这种传统的理念,还从这种理念上去阐述的话,所以我们就会出现很多很多有关城市和乡村其他的这种二元之间的冲突的理论和这种说法。所以我就是说游牧文明。 另外一个就是说,城市化的发展,发展到了目前。你像九月中下旬我在东北师大开会的时候,和厦门大学的王教授在美国郊游。美国的大多数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新的这种城市理论或者是城市现实的变形,就是说大都市发展之后,不是向郊区蔓延,他是说郊区的卫星城的发展跟大多数之间形成一种互动,这种地域进行的整合,空间进行整合了之后,完全被空间的有机的共存给消减了,所以说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没有必要搞城乡。比如说我摊大饼,我逐步把乡村的土地变成城市的土地,这种方式进行城市化,没有必要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吸收美国大都市发展的变化,大量建设卫星城,使郊区的就业达到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大家以后不会从郊区往城里跑,而是郊区与郊区之间有通勤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几,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个城市已经完全的避免了城市病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想就是说城市和草原文明,尤其是对草原来说,第一个没有必要纠缠于城市早期的起源,社会生产力低乏,或者说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产生这种文化。第二个也没有必要学习包括北京这种的,北京大家都知道现在修了六环,刚刚通车了,测过了。好像测是十几公里面。我算了一下到银川,还到了呼和浩特四百五十公里,我以十公里的间隔算一算,大概45环就到了我们呼和浩特了,如果他按照这种城市化的东西来建设中国的话,我觉得永远走不出城市化和地域文化,包括乡村,和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简单讲一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城市化起源理论和城市化发展变化的最新的理论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事后跟我交流,没有关系。我简单把这两个理论做一个假设,认定他们在社会上可能还是有理的。 对于这个草原文明来说,我们强调地域活力,地域活力涵盖了城市和乡村甚至农业和牧业,它不是说单纯的城市和农村这种空间的关系,而是整合。特别强调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在我们文明中的作用,希望城市能够在某些方面促进草原文明他的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在哪些方面呢?第一个就是城市,比说现在的草原建设这种城市,没有必须按照传统的进行发展。现在根据城市的情况,比如说像欧洲,希腊也有这种城市,很多都是在地中海宇宙自然环境很差的地方发展起来,凡是城市文明他不是城市文明。为什么,它有一个远程贸易。他的商人或者是行会能够在地中海一直达到北欧一直达到欧洲,弥补了它的资源,从周边记起的这种,我们称作是一种依赖的。他为远程贸易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现在我们都知道现在像开工会,注册登记,所以我觉得对西部城市来说,发展传统的这种从农业到工业或者这种可能还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比如说像工商业文明,贸易、金融、信息服务业,第三产业,这方面我觉得如果是这个方面,我们建设城市甚至包括沙漠,包括草原这些城市,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的话,他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从周边的农村或者是草原地区的牧业单纯的机器能源的缺陷,我觉得这会解放草原,使草原生态恢复。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努力的,不是说这个我能做,像大连他在外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当时日本的企业家过来以后,说十年以后大连将是外包的中心,大量的人都不相信,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他没有那个基础,根本就不靠边,后来把他那个高科技师,把那个东大的那个软件弄过去的时候,这个工业园成形了,很多人在日本学大连,就把日本的软件,因为他觉得劳动成本高,全部转到大连,十年以后这个梦想变成真实的了。所以说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我们今天上午听到很多比如在窝阔台时期,或者什么时候,哪个时候外商云集,都是北方的什么什么民族,都到这里来进行贸易的话。在这个情况上面我们的贸易,金融也达到了这种情况,我相信我们就不会通过牧业、农业来集中城市的财富,产生这种城市了。我想对草原文明或者城市化契机的一个说明。 另外也提到一个全球化,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因为全球化以后我们的粮食生产全部都北移了,以前我们都说素谷素谷天下奴,现在素谷基本上都生产水稻和粮食了,因为我去调研过了,他们都是搞工厂或者是搞养殖了,种了稻米也自己都不怎么吃,因为打农药特别多,现在东北、华北甚至河套平原等现在生产粮食的产值,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新像。就是说我们是否会在这个地方占有一切生机呢,还是利用传统的畜牧业。我觉得还是有挑战性的。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优势的东西补足,如果草原腾出来的话,我觉得生态保存会做的很好。 另外全球化有一个挑战性的东西在里面,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更麻烦一点,就是说如果粮食生产北移的话,有很多地方他可以生产搞侵略性的畜牧业。比如说像河南这个地方,或者是湖北这个地方他可以种草,如果做牧场的话,我们内蒙古的优势就没有了,台湾也有畜牧业,所以这个地方,当然也不会马上实现,但是也是一个可以想见的一个未来的挑战。我今天主要谈一下这个方面,我自己对草原文明和城市化建设的感想。我希望不要造成这种二元对立的阻碍现实的发展。希望有一个地域性能够整合他们,使他们在各个方面环境和就业方面有一些发展,然后充满活力机遇的产生。尤其在草原文明继续,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