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文化建筑 蒙古包
 
  

项目编号:
471044018
项目名称:
文化建筑 蒙古包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文化建筑 蒙古包

陈岗龙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所,也是最具游牧文明特征的民族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蒙古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蒙古民族聚居地区,除了牧区生活中依然使用蒙古包以外,在大多数城镇定居地区,蒙古包已经实质性地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随着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工程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深入,在城市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蒙古包对民族建筑的重要文化影响,并注意从蒙古包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

今天,蒙古包面临着两种境遇:一是草原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怎样利用和发挥蒙古包的民族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新的实际命题;二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中怎样保护和传承作为蒙古民族世代居住的文化空间的蒙古包。这两个命题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如何利用和发挥蒙古包的传统文化优势,打造草原城市的民族建筑品牌;另一方面,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潮流中保护和传承蒙古包的文化。同时,这个问题又涉及到蒙古包的形式和内涵两个层面。考察当今内蒙古地区在城市建设和旅游规划中对蒙古包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认为基本停留在对蒙古包形式的模仿和演绎,在那里蒙古包只是成为一个没有内涵的空壳;而学者们对蒙古包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对蒙古包历史的探讨或者对蒙古包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解析,很少有学者把蒙古包放在蒙古人日常生活的空间中进行研究,很少学者从蒙古文化网络的角度对蒙古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强调蒙古包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这正是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专家学者们所忽略的。

一、蒙古包是文化建筑

蒙古包就是用木头和牲畜的毛制作而成的,一是就地取材,二是轻盈方便。蒙古包的材料非常简单,不是木头就是牲畜的毛:天窗、哈那是木制的,而包在蒙古包上的墙毡则是羊毛做成的,绳子则是牛毛撮成的。蒙古包正是就地取材的杰作。蒙古包的形状,可能给人以美的联想,但是这种形状的发明却远远不是因为审美的要求,而是为了游牧生活的生存需求。草原上的冬天,风力之大,只有把蒙古包设计成圆形,才能让风力分成两股力量绕蒙古包而行,从而避免了方形建筑那样直接承受巨大的风力。蒙古包是最适合游牧生活的,搭建和拆卸蒙古包都不费半天工夫。因为游牧蒙古人一年当中要迁徙十几次,因此蒙古包的拆卸和搭建也很是频繁,要求轻便又结实。

随着20世纪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蒙古包也从原来的手工制作改为流水线的批量生产,当今的绝大多数蒙古包已经不是带着手的温热的手工产品,而是冰冷的机器加工产品。这种机器制造的蒙古包,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过去制作蒙古包过程当中的许多传统文化信息已经随着机器生产消失殆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蒙古包的支架--"哈那"和"乌尼"在过去是从挑选木材到浸泡、晒干、打磨,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并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制作而成,《蒙古包祝赞词》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经过手工制作的哈那和乌尼经久耐用,寿命长。而今天机器加工的哈那就省略了这些繁杂的程序,缩短了加工时间,虽然笔直美观,制作时间短,但是不耐用。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的蒙古包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信息,只不过是人居住的一种工具。而我们不能忘记蒙古包不仅仅是蒙古人居住的物理空间,更是文化空间。

考察今天内蒙古多数地方的蒙古包建筑群,除了建筑样式和风格保留蒙古包的因素外,已经与传统的蒙古包没有多少联系了。虽然我们经常看见一群一群的蒙古包,但是这些蒙古包已经无法承载原有的文化内涵。很多地方的敖包已经不是石头堆积的,而是用水泥浇灌的,虽然外形宏伟,但是这种水泥敖包已经失去了信仰和宗教内涵的功能。祭拜敖包的人被剥夺了敖包上增添石头的自由。很多蒙古包的情况也和这种敖包相差无几。

二、蒙古包与文化空间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流动建筑。随着四季游牧,蒙古包一年要拆搭搬迁多次,但是不管蒙古包搭建在什么地方,蒙古包内的空间布局是固定不变的:图拉噶是蒙古包的中心;翁滚在正北最尊贵的位置,或者佛龛在西北;男子在西侧,男人的用品也在西侧摆放;女人在东边,女子用的东西都在东边。晚上睡觉时头朝图拉噶或者佛龛。这些布局和方向几乎是永远不变的。这种空间分配实际上是存在于蒙古包里生活的人们的心里。因此,在草原上迁徙的蒙古包同时也是蒙古人民俗空间的迁徙。

而蒙古人的世界则以蒙古包为中心展开。在草原上,以蒙古包为中心,蒙古人五种牲畜的牧场形成了从小到大的一个个同心圈。绵羊、山羊等被称作"短腿"或"细腿"的牲畜和牛群的草场离蒙古包最近,必须每天都要收回来。而马和骆驼等"粗腿"的牲畜则是没有必要每天都找回来,其草场也比较远。因此,蒙古人的牧场就按照绵羊(山羊)、牛、马、骆驼,依次形成了同心圈。在蒙古英雄史诗中,英雄到敌人或未婚妻的家乡时,最先见到放骆驼和放马的牧人,再见到放牛的牛倌,最后见到放羊的羊倌以后就到了主人家。这生动地反映了蒙古人自古以来以蒙古包为中心确定五种牲畜草场分布结构的传统。

因此,研究蒙古包,一定要把蒙古包放在这种多层同心圈中进行考察。

三、蒙古包的文化内涵

蒙古包不仅仅是木头和牲畜的毛制作而成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蒙古包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有关蒙古包的民俗和禁忌都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简单建筑的不简单内涵。

蒙古包里有一个固定和稳固房子的坠绳叫做"chigdaga",下端拴一块石头或者一块盐,以防刮大风时蒙古包被吹翻。为什么这么做?蒙古族谚语说道,"风再大也吹不倒大山",或者"风再大也吹不翻大海"。而石头是山的象征,盐则是大海的象征。而且,蒙古人卖牲畜时从牲畜鬃毛或尾巴上剪下的一小撮毛--"贺喜格"(福分)一般都系在"chigdaga"上,因为"chigdaga"是固定和稳固蒙古包的,福分系在"chagdaga"上也就是稳定了主人的福分和财富。这种民俗及其涵义,只有深入到居住在蒙古包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度观察才能捕捉到。

而且蒙古包的文化内涵,更多地隐藏于无形的语言艺术和民俗仪式中。如,在蒙古英雄史诗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英雄通过考验,和可汗的女儿结婚以后自己先回家,新娘则从后面慢慢赶过来。英雄吩咐妻子说:"你们在我画三角形的地方歇脚喝午茶,在我画四方形的地方夜宿。"如果对蒙古文化没有深入了解,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蒙古族的谜语中问道:"白天是三角形,夜晚是四角形,是什么?"答案是蒙古包的天窗盖--"斡如和"。斡如和夜晚铺盖在天窗上,呈四方形;白天从一角掀开,就呈了三角形。因此,蒙古人就用斡如和的形状代表白天和黑夜。这样,我们就很好地理解了史诗英雄所说的话,原来是三角形代表白天,新娘的队伍可以在白天在画三角形的地方休息;而四方形则代表夜晚,新娘队伍可以在英雄选择好并画四角形的安全的地方夜宿。诸如此类的有关蒙古包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学和艺术数不胜数。因为蒙古人的语言艺术与蒙古包密不可分。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伪民俗在旅游地点的蒙古包群中开始流行起来。譬如,外来的游客不理解蒙古包的门为什么那么矮,以致进蒙古包必须低头哈腰。有导游解释曰:"蒙古包里,对着门都挂着成吉思汗的像,因此进蒙古包的人必须低头哈腰对圣主成吉思汗表示尊敬,所以蒙古包的门设计的就低矮。"乍听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这种解释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真正的原因是蒙古包的门和蒙古包高度的比例是1:1.5。这是千百年来游牧蒙古人的祖先在不断试验蒙古包所承受的风力压力的基础上改进到这个比例的。

四、一点建议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蒙古包的调查和研究一定要和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联系起来。用联系的观点考察和研究蒙古族真正生活中居住的文化空间。

其次,蒙古包的保护,不能孤立地将蒙古包放进博物馆,而是要保护蒙古包的活形态的文化空间。蒙古包的保护涉及到生活空间的保护、蒙古包制作手艺的保护,蒙古包相关民俗文化的保护,这归根到底就是对传承蒙古包文化的人的保护。

再次,在民族建筑中利用和发扬蒙古包传统文化资源,不能仅仅模仿和参考蒙古包的形式和结构、风格就停住,而应该更多地去探究蒙古包在草原民族生活中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基因,在重视蒙古包硬件和形式的同时,更要关注蒙古包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信息,更要重视蒙古包所传承的草原文化核心精神。

1


  • 上一个项目: 草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状

  • 下一个项目: 呼和浩特基督教文化建筑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812 录入时间:2011/4/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