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项目编号:
471044112
项目名称:
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刘润民(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市长助理 教授)

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 蒙古族传统建筑,是独一无二建筑功能体,其建筑文化和设计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蒙古族建筑文化,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建筑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蒙古族传统建筑,其建筑思想、制度、文化观和形制等所呈现出的文化特质,是中国建筑文化体系中的 图-1 马兰花

一朵耀眼奇葩(见图-1)。

思考之一:蒙古族传统文化对蒙古族建筑的影响

蒙古族传统哲学思想是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对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黑格尔指出,某一特定哲学之出现,是出现于其一特定的民族里面的。恩格斯也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文化包含了所有的社会思考,也包含了哲学。哲学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无不受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总体上看,蒙古族哲学思想表述形式,多感性、多形象表达,融情理于一体,激发人们的理想和奋斗的热情,使哲学变为物质力量。

蒙古民族对外来哲学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态度,以儒学的"心性"看待蒙古族传统的天命论,形成"以诚应天"的哲学思维。

古代蒙古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处于较低形态的特点。蒙古族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中,属于发展中地区的民族哲学类型(苏和) 。

把蒙哲史称之为广义哲学史,这与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联系。蒙古族文化有混沌、通融、结合的特点。它们之间都相互交错、相互结合、相互通融,构成民族文化的鲜明而生动的特色。蒙古族哲学思想把哲学、伦理、政治观点融于一体(格·孟和)。

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就像吉尔·德勒兹和瓜塔里所说的那样,游牧空间是平滑的、开放的,其中的运动可以从任何一点跳到另一点,因而人们只要能打破成规,跨越挡在面前的一座一座高原的话,可以进入到无拘无束的思想境界。

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和宇宙合二为一,即"追求天人合一"。

蒙古族文化的特点:开放性;刚毅性;崇德性 (《中国蒙古学文库》编委会)。

在文化的特质方面,农耕文化隐喻了成熟、精深、高雅、大一统;游牧文化折射出兼容、多变、简朴、动态的特点(沈斌华)。

在一个多元文化世界里,本来就没有统一的建筑本质,没有神圣的建筑,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们可以并且应该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它所要的建筑精髓,这就是建筑师所理解的建筑精神上的"教义"。

蒙古族建筑文化大致由三个层面组成:

(1) 物质文化层

物质文化层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建筑文 图-2 建筑文化构成

化事物(见图-2)。蒙古族建筑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就要有先进生产力与之相适应,要生产适合人类追求的物质产品。

物质文化其核心是人类与自然作物质交换的特殊方式,是整个文化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体现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最直接方式,凝聚积淀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因素,是可感触到的人的文化观念的历史浓缩物。例如,的新旧建筑风格,是文化历史的缩影和文化心态的投射。从表面看来一组整体的建筑群,却可以十分清晰地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积淀的文化历史层面。

马克思指出,精神在物资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正是崇拜的起点。

(2) 精神文化层

价值观念是建筑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在蒙古族群体或社会中,会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这就是群体或社会的价值,并决定着这个群体里或社会的特有生活方式 。

李约瑟在中指出,中国建筑贯穿着一种精神,即"人不能离开自然"。从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观来看,蒙古族传统建筑尤其体现了这一特征。

(3) 制度文化层

制度是规范、标准、规则、法律、道德等,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蒙古族

建筑文化的形成就是从规范开始的,制度文化层具有强制性的要求。"长生天"既是一种哲学观,又是一种蒙古族传统建筑的制度,例如, 图-3蒙古包

蒙古包形制的"圆"(见图-3)。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文化层,例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等。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蒙古族建筑是与其文化相契合的,其文化是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

简而言之,蒙古族建筑是"固化"了的蒙古族文化,并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作为民族历史与文明的见证,记载着民族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文化演进历程。蒙古族建筑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是蒙古族文化的载体;蒙古族建筑与其文化相互作用,文化制约着建筑。

思考之二:蒙古族传统建筑的"象征性"

所谓"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具体的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性 (斯大林)。

元以前蒙古民族被称为"毡帐百姓",和"林木中百姓"(额斯日格仓)。由此可见,蒙古民族对木构建筑的营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木构营造经验。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嬗变中深深地打上了传统思想的历史烙印。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蒙古族建筑无论在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彰显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思想观念。 图-4苏鲁锭

蒙古族传统建筑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对建筑选址、布局、形制及题名等的文化象征性涵义。在以象征形式表达中,除了表层传达的意义外,往往另有象征内在涵义,而这恰恰是建造者要表达的本义。例如,蒙古包,其主要建筑形制及其构件,如门、柱子、哈纳墙、窗户、乌尼杆(椽子)及其包内布局等,无不体现了朴素的建筑哲学思想--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等。又如, "苏鲁锭"像征着民族辉煌的历史;圆形代表太阳,寓意圆通之意;飞翔的雄鹰,寓意鹏程万里;鹰的翅膀象征弯弓,代表初升的新月,与"太阳"构成阴阳等(见图-3)。

蒙古族传统建筑在制度上的象征性也十分明显。 图-5 蒙古包穹顶

例如,忽必烈按《易经》中"大哉乾元"之说建大都11座城门,取"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天地之中和"数"五"和"六"合为"十一"。在题名上,东三门为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东为木为仁,东南为"齐"为木;南三门、西三门和北二门的命名也都源自《易经》。

有趣得是,在蒙古包形成的700多年以后,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建造(1420年),竟然从立意、形制、结构、色彩等诸多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借鉴了蒙古包的建筑哲学和文化。天坛在布局、设计构思等方面,处处展示着的寓意和象征性与蒙古包"暗合"。它反复运用了穹顶、奇数、龙柱、基座、色彩及其蒙古包的形制、符号等文化元素,无可复加地把"天人"联结在一体。就像蒙古包一样,恰如其分地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出了解释(见图-5、图-6、图-7、图-8)。

蒙古族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空间形制以圆形为主,除了建筑的结构性以外,在文化层面上处处体现了"长生天"中对"天"的顺应;建筑单元上以简洁的单体为主,平面变化和空间组织依靠群体形成;建筑多属木构体系,是中国最早柔性"全框架结构"之一;外在装饰上 采用 图-6 祈年殿龙薻顶

了现代的"张拉膜"技术。从力学上分析,蒙古族传统主要依靠外墙"均衡柔性"荷载,大跨度建筑借助少数"立柱"承载;其整体性好,损耗性小,易迁性十分显著。

思考之三:蒙古族建筑文化的时代性

蒙古族建筑文化需要建构适应时代新发展的"传承一转换一创新"机制,在城市建筑文化中应提倡"一元化与多样性并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在一元化的统领下的多样性。一元化就是城市的现代化,包括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现代化和建筑功能的现代化等 ;多样性即建筑文化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等。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蒙古族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蒙古族建筑文化的彰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规划设计要传承民族文化,形成城市的个性。具体地讲,蒙古族建筑文化的时代性要注重以下方面:

(1)从构成角度看,蒙古族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也要随着时代体现和满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宗教、艺术、美学观念等精神方面的要求。发 图-7 祈年殿龙柱

挥蒙古族建筑"环境文化"、"背景文化"的特质。

要体现蒙古族建筑文化结构的非浅性,即混沌性。后现代主义者肯定了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实质上是对蒙古族建筑文化的混沌性特征的再认识,这从方法论上大有进步。现代城市发展正是由于缺乏混沌理论,简单化地进行城市建设,产生了"千城一面"的结果。而从现在起应从多角度解析蒙古族建筑文化,并在蒙古民族地区广泛推广应用(见图-9)。

(2)现代蒙古族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以时代精神决定建筑的主流风格,同时融合优秀蒙古族建筑文化的精华。

民族建筑作为形象视觉系统之一,在展现城市民族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创作时代性、民族性不朽的建筑作品,使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标志、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3)依照蒙古族建筑文化构成要素的性质,蒙古族建筑文化创新要以蒙古族建筑文化中建筑语言、线条、色彩、形制等手段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特定情感的一切建筑艺术现象的建筑文化系统,其内容包括建筑观念文化层、建筑制度文化层、建筑作品文化层和建筑活动文化层。

(4)从文化的载体来看,继承和发扬蒙古族建筑文化 图-8 蒙古包四季柱

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一是注重体现理念建筑文化,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筑精神、建筑本质的高度概括;二是行为文化,它是城市理念文化的社会表现,组织制度是行为文化的载体;三是商业文化,它是文化与物质产品的结合,在不同的产业中不仅携带着不同文化和文化含量,由此决定蒙古族建筑文化的经营空间也不同。

结语

总之, 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建筑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是草原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处处展示出了"寓意"、"象征"的艺术手法。

蒙古族传统建筑集古代蒙古族哲学、文化、历史、美学、生态学、力学等于一体,是古今精品建筑的代表之一;蒙古族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文 图-9"鞍形"现代体育场

化特质,还在于除了本身解决实际的物质使用以外,还以其令人亲和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审美的感受,更能传达出一种情感,渲染出天人合一的氛围。因此,蒙古族传统建筑更具有"双重性",不但具有供人实际生活等物质属性,也是传达和表述丰富感情的有力手段,具有精神性的属性。

第五章 天坛的建筑文化分析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论文

7


  • 上一个项目: 试论蒙地开垦后蒙古族民居建筑的变化

  • 下一个项目: 日韩学者敖包研究综述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155 录入时间:2011/4/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