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 桑耶寺的声音
 
  

项目编号:
71710245716
项目名称:
桑耶寺的声音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桑耶寺的声音

                                                             撰文/嘎玛丹增

    在西藏,我的行程总是被诵经声翻开,有的源自寺庙,有的源自村庄。经幡,一直在追风途中,坚持用梵语叙述着青藏高原。听见神灵在大地深处小声说话,却又听不清到底说了什么。那些声音都来自古代,暂时还不会因为物质科技的一统天下停止发言,尽管我被合约、账单、噪音和绝望堰塞的身体,很难走进藏王的羊群。卓玛举着鞭子,在距离我很远的雅鲁藏布江。

    在甘南,到处都可以看到经幡、白塔和喇嘛庙。身披深红袈裟的喇嘛,行走在大地之上。他们和俗人一样饮食酥油和糌粑,把玩电脑或上网微博,只是他们更关心宇宙真理,继续着高原最古老的精神追寻,距离我们的生活和想象,都很遥远。这和我们的世界观有一些背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对此作出准确的评介或判断。人们在信仰里活着,没有刻意或强迫,一切都很自然,就像草原生长牛羊,土地收种粮食一样。表面上看,藏区的神秘似乎就隐藏在袈裟之中,其实,这是一种肤浅地误判。正是信仰对心灵的关怀和修炼,大地上的一切,才因此获得了长久的和平。

    人们所说的藏区,一般指按卫藏、安多和康巴三个根据藏语方言语系划分的区域,除西藏本土以外,还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部分地区。作为卫藏地区的山南,既是藏民族祖先的发源地,也是雅砻文明的发祥地,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的泽当、乃东、琼洁和扎囊四县,可以把我们追寻历史的目光带到时间的上游。曾经惊动世界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区域。发源过吐蕃王朝的土地是温慈的,依然保持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的人文传统。藏民族全民信教,不是一种形式,他们把身体和心灵都献给了精神。这是一个没有姓氏,没有族谱的民族,不需要在复杂的血脉纹路里追宗寻源,不像我们那样,传宗接代、子孙万年的传统在血管里根深蒂固。一个人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离开。人们以寺庙为圆心,围着它日夜转经,旅行的不是今生,而是灵魂流转的心灵长途。

    距离泽当镇38公里的桑耶寺,在下午五点以后总是显得有一些冷清。朝圣礼佛的人们,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即便道路上堆满了古老的冰雪,以及不知什么时候跑来的沙尘暴,人们总是不辞劳苦,在桑耶寺熙来攘去。你要寻找遗迹实体或事实真相,原本就不会像在互联网一样,随时可以拿取。你必须要经过艰难跋涉、付出耐心和毅力,有时,还需要为之不惜性命。世界上没有现成的东西,唾手可得。

    桑耶寺虽不像拉萨昭觉寺那样热闹,作为藏传佛教的精神源头,依然是很多人向往的古老圣地。在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并不缺少喇嘛庙,但人们总是以到过圣地为荣。穆斯林也是这样干的,一生中至少需要去麦家朝圣一次,自己不能去,也要找人代表,否则,算不上安拉的仆人,也得不到最后的救赎。我们经常都可以看到,在藏区静寂空旷的山原谷地,满脸沙尘的朝圣者,用三步一磕的长跪方式,缓慢地移动在通往布达拉宫,或其它古老圣迹的道路上,爬冰卧雪,风雨无阻。他们对圣人圣迹的珍视,很难被我们所理解。朝圣之路往往都很漫长,在没有公路和长途汽车的地方,人们只能依靠双脚,前进得非常缓慢而艰难,途中来回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一年、两年。

    这些朝圣者值得当然的尊敬,他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匍匐在大地之上,跪行的长途就是心灵的喜悦,坚不可摧无可动摇,最终实现朝圣的至高理想。于今,选择传统朝圣方式的人们已经减少,通过汽车和飞机的朝圣者正在逐年增多。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隔朝拜圣地的精神之旅。

    我们想去某个地方,向往了很久甚至一生,大多选择节日和假期,不可能像朝圣者一样放下身边的一切。我们是那样的喜欢已有的名利、金钱或地位,谁也不会为了虚无的精神,放弃已经到手的订单或即将兑现的钞票。

    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不仅仅作为宗教圣地存在,所有建筑、塑像、雕刻、经卷、壁画、唐卡、法器,无不指向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记忆。除了作为藏传佛教祖寺,还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博物馆。它纪念的圣人圣迹,不断激发着人们的宗教热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寒冷而降温,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神圣。古老的东西总在不断地离开我们,喜欢在旧物中寻求安慰的人又越来越多,通过遗迹访问我们的祖先,自然比在书籍和博物馆直接,像我一样不是朝圣者的游人,也络绎不绝地加入了这个队伍。

    桑耶寺很大,远远超出了视界,可以从名字的汉译一目了然:“超过想象的寺”、“存想寺”、“无边无际的寺”。整个寺院的布局、建筑内容和式样,严格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远看近似坛城。融汇了藏、汉和印度三种民族风格的乌孜大殿,既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也是弥足珍贵的古老文物。

    站在这座有庞大体积的寺院围墙,面对众多的建筑群体和各式各样的白塔、经幡、经幡阵、经轮、风马旗……就像错综复杂的精神意念,突然用形状和色彩,铺天盖地的具现在你眼前,一下子冻僵了手脚。我和同行者,站在桑耶寺门口,不知从哪里开始精神之旅。换句话说,我们在桑耶寺的停留,注定只是走马观花。

    院墙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牌楼,呈土黄色。这种颜色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宗教观念里,通常当作一种遁世的色彩。但桑耶寺的院门不在这个范畴,它和我们在伊斯兰教地区看到的清真寺一样,建筑色彩的陈暗和式样的古典,都是时间和风沙在上面累积的结果,所有痕迹和裂纹,旨在证明它是这里最古老的遗迹之一。你在上面看不到更多有关建筑艺术的细节,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城市,早就被推土机推倒,或者经过了修葺和加固,使其失去了原来的灵性。这座看上去显得陈旧古朴的门楼,穿过它的时候,有一些担心:它会不会垮塌。

    同行者匆匆进入了乌孜大殿。我一个人在寺院周边晃荡,一群转经的人经过我的身边以后,我听到的是寂静,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人。澄净的阳光照耀在乌孜大殿,精雕鎏金的经幢、宝轮、套兽,鳞次栉比的佛塔、色彩古典的筒瓦房顶,纷纷掏出迷人的光芒,摇晃着我的惊奇。我只能使用现成的语词来形容: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我独自站在能看清乌孜大殿全貌的地方,安享着心灵的震撼。

    一阵风吹过了白杨树,海不日神山挂满的经幡在远处飘动。鸽子煽动灵巧的翅膀,不断从白塔和房顶上起飞和降落。纯净的诵经声从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房子里传来,那是刻成光碟的录音在代替喇嘛们说话。随着我向前移动的脚步,莲花生大师心咒唱诵越来越近,直至响彻在整座寺庙。

   一位藏族老阿妈站在乌孜大殿南墙,正将手捧的青稞,弯身放到了一块陈旧的石碑下,鸽群立即从房顶上飞落于地,在阿妈脚下旁若无人地觅食。

    我走了过去,瞬间就站在了1231年前。

    桑耶寺乌孜大殿南墙上这块旧石碑,刻着古老的藏文,于今没有几人认得,据说是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亲笔题写,记载了废除苯教,立佛教为国教的历史。这块四角已经严重剥蚀的石碑,究竟是不是赤松德赞书写,于我和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它的价值和真实身份,最好留给学者们去面红耳赤。但桑耶寺和赤松德赞的骨血夤缘,倒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因为这个地方是他的出生地。他和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历史上并称“师君三尊”(持佛法的王),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西藏文明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宗教信仰,应该是慈悲宽容的,但我了解的人类历史,血腥和杀戮,几乎成了世界宗教史的主要内容。从古罗马人将犹太人赶出耶路撒冷开始,让这个古老而智慧的族群,在世界各地流浪了2000多年,漫延两个多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有数百万圣骑士的亡魂孤茔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新疆喀拉汗王朝时期,穆斯林和佛教徒的残酷争斗,持续了数百年。吐蕃王朝的时间史,其实就是本土苯教徒和藏传佛教信仰之间的争斗史,其间发生过多起骨肉相残的血腥屠戮。

    很多事实都证明,从一种信仰变成另外一种信仰的过程中,民众好像并没有因此进入天堂,倒是经受了无尽的苦难和伤痛。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区笼罩在宗教争端的阴云下,随时都有呼啸的子弹打穿屏幕,让我们舔味血腥,而严重缺席的信仰危机,并无终止的任何迹象。或许,很多宗教信仰被政治团体利用了,我们看到的争斗和信仰无关,只是祸藏在西装革履的利益野心。

    公元779年,桑耶寺在莲花生大师的主持下正式建成。赤松德赞从拉萨布达拉宫赶来剪彩,亲手将洁白的哈达戴在了莲花生大师和寂护堪布的颈脖上,向两位来西藏弘扬佛法的大师,表达了一个伟大君王足够的尊敬。整个扎马山麓上空澄明清澈、祥云飘飞,阳光普照着茂密的森林和青碧的草场,一遍安详和平的景象。法王站在乌孜大殿,顶礼完释迦牟尼佛,转身面向王公大臣,正式颁诏废除已有900多年国教历史的苯教信仰,开立佛教为国教。并亲自把精心挑选的七个贵族后代,交给莲花生和寂护大师学习佛法,成为桑耶寺第一批剃度修行的藏族僧人。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和来自尼泊尔的寂护大师,分立蕃王两侧,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在说,谢谢国王为弘扬佛法所做的一切。

    这是我站在乌孜大殿内墙壁画前,看到的一个段落,通过我的眼睛和观想,还原了以上画面。在1231年前的夏天,当时在现场的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可以还原事实的文字和图像,所以没有参照,也许实际情形就是我想象的样子。这幅有“西藏绘画史”称誉的巨型壁画,沿着二楼回廊内墙绘制,画长92米。如果对西藏有一定的历史、宗教常识,你可以在这幅用天然矿石粉颜料绘制的壁画前,了解一些西藏发展简史,从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祖先的远古传说开始,莲花生大师引入佛教并创立宁玛派(红教),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黄教),一直到九世达赖喇嘛时期。这个地方有很多细节,足可以让人安静地流连忘返,其精神意义远远超越了物质存在。

    桑耶寺所有圣物、圣迹、法器古物、雕塑唐卡、壁画经书,均是神圣信仰的一部分,很多圣物、经书、画卷都是稀世珍品。这些物件可能让人满头雾水,那是因为我们对神性的物质、古老的艺术和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觉悟。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来到如此古老的场所,虽不为朝圣,完全值得花更多的时间,用身体和心灵去抚摸那些古老的物质和记忆,它们虽然不会开口,但意藏的智慧和神性,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说话,你只需倾听、辨识和感受,并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和安慰。

    古老遗迹的存在就是一种安静,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莲花生大师的塑像在乌孜大殿二楼佛堂。不知道莲花生这个名字的人可能很少。《西藏度亡经》(又译《中阴得度》),就是莲花生大师在1200多年前伏藏的经典。我从川西平原,飞越整个青藏高原东部高山河谷,涉过雅鲁藏布江,找到他在西藏的准确地址,是我行走山南最重要的旅程。

    信众、喇嘛、游人在佛堂内供奉、礼佛或参观,井然有序又静默无声,我也一样的恭敬。莲花生大师端坐莲花之上,手持金刚杵,神态清净睿智,满身光辉。没有任何声音的静寂无边无际,只有酥油灯芯在呼吸光明。我曾经参观过不同信仰下的教堂、寺庙、道观和清真寺,除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塑像、道具和陈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场。一直隐隐觉得“场”是一种神性的存在,越古老的遗迹,场的力量越强大,它的力量正是通过一些有形的物质传递的。这和我们回到离开了多年的故乡一样,近身旧物故人时,既有感官的觉察,也有心灵的温暖或者悲伤。很多物质存在的意义,并不是我们后来强加的,原本就是土著从未移民。神灵一直就没有离开这块土地。神就是天就是地,就是生,就是希望,就是烛照人生的火把。

    我跪在莲花生圣尊足下。这是我在西藏的第一次下跪,就像跪拜雪山草原的神灵。佛陀从来没有明示过神明的存在,人的一生所要做的就是正知正行,出离形的假象,了悟空的真理,最终虹身圆满。我很愿意,就此长跪不起。如果身体匍匐能够代表心灵发言,我可以从此不再开口,但我在烟火户籍的儿子、父亲和公民身份,房子的按揭和子女学费,还有一些责任和义务没有完成。我寻找古老而神性的场,追寻圣人圣迹,用以削弱和减少我对焦虑、惶恐、贪欲、痴谵、悲伤和绝望的叫喊,让精神不再继续潦草。清楚地知道,我愚钝的心性本觉和心迷万象的体性,很难就此收声。莲花生大师的在场,会成为我心灵观想的地址,可以在安静时刻准确地回到这个地方,无求生死出离,只愿心灵和平。

    我崇敬有信仰的人,甚至嫉妒他们因此满怀希望。也许过分迷恋体性的欢愉和痛苦,一直和油盐酱醋纠缠不清。我曾试图通过不断地奔跑和穿越,在过世的时间里寻求安慰,用一种死亡慰藉另一种死亡,结果就是最深的死亡。或许纯洁的信仰,能够引领我们打败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古老记忆的返乡。

    在于今的桑耶寺周边山原谷地,蓝天白云之下,看不到牛羊成群的诗歌田园。森林和草场,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离开那里。人们在为数不多的耕地上种植青稞、小麦、豌豆和油菜,以农耕生计。如果仅仅为了烧香拜佛、追逐自然风光、在相册里增加更多彩色照片,你可以选择去山南其他地方,犯不着千里迢迢跑到桑耶寺,云里雾里地增加古迹负担。在青藏高原,有众多可以惊世骇俗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安静地敞开着怀抱。

    太阳开始降落。我沉溺在那些石头、木料、雕塑和画像里,触摸我能听到的声音和看懂的往事。一个喇嘛从转经环廊深处出现,站在佛学院僧舍下面清扫卫生,不时停下来看我几眼。我正在仔细观赏大殿北墙下一座小巧的白塔。整个乌孜大殿环廊只有我们两人。僧舍走廊上有几盆绿色植物,是佛学院的年轻人种植的,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十分迷人。看不到喇嘛的表情,但他的身体语言告诉我,参观的时间应该结束了。我沿着长长的甬道走到了乌孜大殿门廊,一个唐式挂钟恰好悬在头顶,当年赤松德赞的王妃铸献的青铜挂钟,镌刻着于今无人看懂的古藏文,伏藏着美好的爱情或某种神谕?我停了下来,一转身,看见那个年轻的喇嘛蹲在地上,正伸出双手和一只鸽子交谈。

    我看到更多的翅膀在大殿上空飞翔。同行者站在广场上,把我唤出了大殿。

    桑耶寺周边还有不少古老的仓康。在西藏最古老的三大静修圣地中,这里就有青朴和聂玛隆两个。那是僧人一生向往的地方,有很多喇嘛居住在山洞或石头房子里,用了很多时间,花费极少的粮食和酥油茶,刻苦地寻找着宇宙真理,只跟太阳、星星和月亮耳鬓厮磨,与我们的好奇或俗世生活无关,不便前去打扰。

   殿檐上的风铃叮当作响。远处传来了汽车声音。我走进广场,乌孜大殿在我身后,被徐徐降落的黄昏,关在了里面。

    远处白塔阵列的围墙下,一群信众摇着经筒在缓慢地行走。我不知道,是不是向着家的方向。很清楚,我万念起伏的身体正在一点点死去。我的心思,已经或多或少地留在了桑耶寺,祈愿莲花生大师能在最后时刻,把我从麻木不仁的物质圣经中唤醒。

    世界很静,静得只剩下风,在经幡上吴侬软语。

 


  • 上一个项目: “我来文工团是个巧合”

  • 下一个项目: 秦镇记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7961 录入时间:2013/7/1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