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 蒙古马文化的神明与祭祀
 
  

项目编号:
3410535416
项目名称:
蒙古马文化的神明与祭祀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马文化的神明与祭祀

    如果说,蒙古高原的游牧先民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驯服和畜养了马,而对马的崇拜却远远早于这个时期。当时马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强悍有力、疾驰如飞、灵活悟性等特性,自然赢得了人们的心,激起了接近与亲昵的仰慕之情。处于原始思维时期的游牧先民当时对自然的崇拜是以“苍天”(蒙古语为hormusda tenger)为最高神灵的。他们认为“苍天”是万物之神,在造化了世界的一切的同时,又派出诸多的“天”神,这就是我国北方各民族中普遍信奉的“萨满教”(蒙古语为berginshasin)中所提及到的“九十九个天”神。所谓的“九十九个天”神,包括火神、山神、吉雅其神(动物保护神)、马神等。当时的人们认为,马是“苍天”(最高的神灵)派生到人间的“天”神。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是通天之神灵。所以在任何形式的大型祭祀天地活动中,马及其马奶等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道具”。

 

   在蒙古族祭祀敖包和成吉思汗陵四季大奠中马作为“天神”,不但被人们倍加推崇,而且以特殊形式举行祭礼。举世瞩目的成吉思汗陵,又称为“八白室”。是指存祭成吉思汗生前供奉物、用品及逝世时灵息的载体等八个类似蒙古包帐幕(蒙古语为qomqog),她们分别是成吉思汗的灵枢(灵魂的载体和孛儿贴哈敦的英灵)、勿兰哈款、古日布勒津高娃哈敦、成吉思汗的弓箭、宝日温都尔(成吉思汗盛马奶祭祀苍天的木制圣桶)、成吉思汗马鞍、温都根查干(蒙古语,直意为似蛋形的溜圆洁白的骏马)商更吾日阁(珍藏成吉思汗秘物的蒙古包)等。过去这些“白室”、均置放于鄂尔多斯的不同地区,有专人管理、守看。所谓成吉思汗马鞍,是大汗生身坐骑八个银白色骏马的专用鞍具。她作为成吉思汗陵的“八白室”之一,被人们祭奉,充分体现了蒙古人将人和其坐骑的鞍具(特别是马鞍)视为同样的地位,来加以祭奉的特殊文化习俗。当成吉思汗陵举行四季大奠时,由专门进行祭祀活动的人们将成吉思汗八骏的转世银白色骏马,请到其陵前,把马鞍具配备整齐、供人们进行祭拜。平时,成吉思汗的骏马一般在鄂尔多斯草原自由放生,随其自然的生息。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动手,更不能乘骑和使用。成吉思汗“八白宝”中的温都根查干(神马)是专门为祭奠成吉思汗生前的神马而营造的。包内祭放着神马的画像。神马的转世形体——一匹纯白色、碧玉无瑕的骏马,平时长期生栖在鄂尔多斯草原。那里的牧人每逢在草原见到神马都要进行虔诚的跪拜。有时神马走进谁家畜群或饲料基地时,人们都惊喜不已,认为神马关照了他的家族,急忙前去跪拜或拿出鲜奶等祭物敬奉。

   成吉思汗陵园的温都根查干(神马)之所以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如此崇拜,她是汗胡尔木斯特腾格尔(苍天)的神驹化身,是整个蒙古民族上古以来崇拜的天马。是从成吉思汗在世时一直祭祀成俗的神马形象。神马老后要转世,转世神马的选择非常严格,且有很多规矩和要求。就其形体而言,首先是不含任何杂毛的纯白色骏马。类似神马的祭祀与崇拜习俗能从成吉思汗时期延续至今历时八百多年,充分说明,蒙古族崇拜马的文化形态非但由来已久而且具有很深的内涵。蒙古大帝国时期成吉思汗的黑白旌徽的造型一直是蒙古学学者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它的寓意直接同马相关。旌徽上端三叉剑头下扎结的樱子来自黑白两色骏马的鬃毛,白旌为政权的象征,黑旌为战斗的象征。这种赋于旌徽以马的力量与精神意识是一种典型的马崇拜文化的产物。总之,蒙古马之所以在其民俗中涉猎范围如此之广,是因其“马背民族”的特殊文化所决定的。

 


  • 上一个项目: 正蓝旗成立蒙古马保护协会

  • 下一个项目: 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689 录入时间:2014/3/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