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 驯马
 
  

项目编号:
3410593816
项目名称:
驯马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驯马

    训练一匹奔走如飞的骏马,主人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

    一个真正的牧人,对于那些“自生走”的马驹是不屑一顾的,认为将来是老婆娃娃骑的材料。而那些桀骜不驯像野骡似的马驹儿,恰恰是被他们选作驯练的对象,于是艰苦的培训工作从两岁起就开始了,牧人把它从马群里分离出来,单独关在专门的马厩里。那马槽总是不断加高着,促使它时时刻刻仰起头来。这样培训出来的马,才能昂首挺胸、前躯高大,给人一种挺拔和雄伟的美感。马粪一般不去清除,这样四蹄才能长得丰圆饱满。如果把粪除掉,就会长成驼蹄似的扁片儿。不但样子难看,而且跑不出路去。可是到了休息的时候,却必须把它拉到槽外,不让一点粪尿沾在它的身上。受到这样精心调养的马,就像得到父母宠爱的姑娘一样,一二年内就出落得水葱似的,又漂亮又英俊。可以说,骏马是牧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出来的艺术品。

    养到三岁以后,四蹄打了掌,开始训练了。就像人生下来会走不会舞一样,骏马的“走”也是压出来的。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牧民骑着马每天在草摊上来来去去地骑驯。没有鞲过鞍儿的生马骑上容易跑,这样就把嚼子勒住,让它学会“走”。可是这么一勒,成了平常的慢走,于是不得不把嚼子再松一点……这样不知经过多少月夕昏晨,那马突然获得灵感似的来了“走”。牧人像捡了一件钦达木尼如意宝一样高兴,他便于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巩固着这种步态。过上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又在地上不远不近地摆许多椽子,让马从上面走过去。马怕磕了腿,走过的时候前蹄抬得很高,蹄掌向里弯得很深,到几乎挖着自己胸部时,才腾空向前而出。这样久而久之,养成一种高腿大步,再到上面地方也不变啦。这种良骏快走的时候,你从侧面观赏,就像一位演奏家在敲打扬琴,动作非常娴熟而敏捷,在视觉听觉上都有一种韵律和美感。

   这“走”是骑术上的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一种同侧两腿同时并举的快步溜蹄走法。既异于平常意义上的“走”,又异于双蹄大奔的“跑”。骏马在骑乘时最讨人喜欢的秘密,就是在于“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作诗要经过三个境界。走马的步态也要分成三个阶段。开始驯练出的四方步态,对于整个走马说来,还是一种低级阶段。有的骏马经过驯练,尚能突破这个阶段。使四蹄连起来成为平行四边形。这叫错落步态,属于中间阶段。最好的骏马是流水步态,它的蹄迹完全是两条直线。这种走马跑起来像飞一样,耳边呼呼地直听到风响。骑者回头望去,能同时望见十三朵溅起的蹄花,短时间内连火车都撵不上。

    牧人驯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走”,可是因为付出了代价,对体现着驯马成果的马产生了“爱”。马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不但获得了步态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对主人的“情”。好的骏马就像烈女一样,具备了一种顽强的贞操。

    蒙古人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但在马身上表现得比较小气,他很难向别人出借自己的走马,别人也决不贸然开口。当一个人遛马的时候,就是王爷来了也不能停下。如果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坐骑,那就成了天大的灾难,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它找回。一边走一边唱:“谁要是看见我的马,赏他一件狐皮马褂;谁要是捉住我的马,赏他一件虎皮马褂!”好像做广告一样,走一路唱一路,使草原上的人们都知道他丢了马,一起帮他寻找。蒙古人提到马的时候,就像提到任何美好的食物一样,立刻就会引起滔滔不绝的谈兴,每个人都有一段人与马的故事。我们常常把“驴马”连在一起使用,这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对马的亵渎。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把马从五畜的地位提升起来,用尽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赞颂。现在这部分赞马的民歌和祝词,已经成了蒙古文学中最优秀的珍品。

 


  • 上一个项目: 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 下一个项目: 蒙古族的马崇拜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585 录入时间:2014/3/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