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鄂温克族的民俗风情
 
  

项目编号:
3279463516
项目名称:
鄂温克族的民俗风情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鄂温克族以游牧为主,鄂温克族人大部分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用来存放食品、衣物、工具,但是他们从不给仓库上锁,这样,如果有人在行路途中发生断粮、缺衣等情况,便可以到任何一个仓库去取来救急。

【服饰】

旧时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如斜对襟的大毛上衣、这种服装衣袖肥大,并束以很长的腰带。而短皮上衣、羔皮袄则是婚嫁或节日的礼服。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鄂温克族人大多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

清末以前,鄂温克人只以兽皮制衣,清末之后,才开始使用布料制衣。他们的衣服处处离不开皮子,这与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所在地区气候寒冷有关。冬天,鄂温克人一般用长毛、厚毛皮做衣服;春秋季节用小毛皮,夏天也有用去了毛的光板皮做衣服的,在皮制的衣着中以羊皮为多。皮制衣服种类很多,依据穿、戴、铺、盖等不同用途而形式各异,其中皮被子颇有特点,用36张羔皮制作,并用布或绸缎吊面。

皮裤(鄂奎):需用4张羊皮。 皮套裤(苏威):在最冷时节套穿在外边防寒,膝盖上缝织圆形花纹,结实美观。

皮帽子(阿温):从前都是自家制作,后多买现成的帽子。

皮靴(温特):是鄂温克人常穿的鞋,早期以牛皮做底,羊皮、犊皮、马皮做腰,可分冬夏穿的两种。
腰带(乌玛拉):早期是自制的皮带或毛织带,后多用布或绸带。男子人人扎腰带,否则被认为不礼貌。
手套(乌玛拉):早期用皮做成拇指、四指两个瓣的,少数用粗毛线织。

鄂温克人的服式及其花纹很有特色。几十年前,男子穿的袍子下边开叉,而女袍不开叉。女衣则在袖口周围卷起宽度一样的边儿,寒冷时可放下,而男衣在手背上部分突出宽长称“马蹄袖”,既美观又御寒。不论男女服装,衣边和领边都镶花边。花纹有“奥特斯”(线),用在靴腰上部;“道高昂”是蝴蝶花,多为女式靴腰中部;“泊勒”(图案)多用在靴腰下部或套裤膝盖、烟口袋上;“伊拉嘎”(花)多用在衣襟或靴腰上;“阿达拉”(花边)多用在袍子的大襟或开叉上。

除此以外,桦树皮衣帽为该民族服饰的又一大特点,甚至可称为“桦皮文化”。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同时,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如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居住】

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无固定场所,一般多住“木刻楞”。定居后,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礼仪】

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杯,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他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婚嫁】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鄂温克族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女子出嫁后,在婆家如生女孩,则喜欢嫁给舅舅家人,俗称“还骨头”。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 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双方父母经过多次协商后,无需赠送礼物,由男方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大家在新娘家尽情欢乐,婚事即算完毕。入赘者要至诚地奉养孝敬女方父母,同时和女方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权使用和继承老人的财产,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 鄂温克女子选择配偶,不以穷富为标准,而主要看劳动能力、社会名誉和人品是否端正,厌恶不忠不孝,反对言行不一。  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婚姻程序大致分为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求婚时,必须聘请一位受人尊重的媒人出面,经过媒人的奔走说合,婚事即可确定;订婚,男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送牲畜、酒、生产工具、金银首饰等,并且置办酒席,共同欢庆,互祝订婚之喜;结婚礼仪比较繁琐,由于居住地域区别有所不同,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丧葬】

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逐渐与汉族相同,实行土葬

【节庆】

丰收会
是草原上最为普遍的庆祝和娱乐活动,每年公历5月份后,草原上的牧民为庆祝春季接羔丰收而举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为牛、马、羊打标记,邀请亲朋好友共享丰收喜悦。

敖包会
鄂温克旗每个区域,每个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习俗。每年的农历5月13日,在巴彦呼硕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动。仪式按照古老传统习俗举行,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吉祥如意。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瑟宾”鄂温克语系“欢乐祥和之意”,每年公历的6月18日,各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扶老携幼骑马乘车欢聚一起,隆重庆祝“瑟宾节”。开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进行博克、布龙、赛马、赛骆驼、米日干车、抢枢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还将举行祭敖包、赛牛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 

冬季那达慕
每年十二月,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举行,是冬季草原牧区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赛马,赛骆驼,马拉雪橇、雪地博克尽显北方少数民族的豪气和强悍,也是冬季风情和服饰的大展台,是草原人们挑战寒冷、超越自我的盛会。

鄂温克冰雪
鄂温克有着丰富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全年有六个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原百色归一,银装素裹,千里雪域如童话世界纯净、迷人。冬季到鄂温克旅游,尽享多彩的冰雪文化,感觉雪的晶莹、冷的庄严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冰雪民族风情。享用冰雪、拥 抱冬天,鄂温克草原一个冬天的童话。浏览项目:观雪原、森林、滑雪、滑冰、乘骆驼(马)雪橇、观冰雕雪雕、生态围猎、参加冬季那达慕。


  • 上一个项目: 黑骏马

  • 下一个项目: 名将传说——海兰察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357 录入时间:2014/3/2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