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新巴尔虎左旗 >> 关于“巴尔虎 ”
 
  

项目编号:
42412431416
项目名称:
关于“巴尔虎 ”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关于“巴尔虎 ”

拓跋魏王朝灭亡之后,内迁丁零就从我国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融合于汉族了。这就使他们同当时仍然生活在草原的同族人显示出极大的差别,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生活上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这两部分丁零人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称谓:内迁丁零被称作山居丁零,简称丁零;而蒙古高原上的丁零,因他们 “乘高车、逐水草”而被称作高车丁零。     

巴尔虎蒙古族在高车丁零之列,在漫长的岁月里,乘着高轮大车,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游牧。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他们性格开朗好引长歌,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十六国时期的高车,从北朝末年起,又称为“铁勒”。到隋唐时期,史籍均用此称谓。    

在柔然汗国和拓跋魏统治时期,高车由氏族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的过程废止了,高车各氏族部落的离散情况十分严重。在这一时期,高车诸部又退回到了主要由氏族组成的社会。

大约北朝末年起,随着高车经济的缓慢恢复和发展,高车诸部各氏族间的联系又加强了。

突厥汗国统治时期,由于突厥汗国实施的是奴隶制统治,其残暴的统治手段引起了铁勒诸部人民强烈的反抗斗争。

公元627年,蒙古草原盛夏降霜“草木不生,枯地千里”,冬又“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瘟疫在草原上蔓延,人民“病疫饥谨,殒丧者多,暴骸中原,前后相属”与此同时,对突厥贵族怀有深仇大恨的漠北铁勒诸民族,发动了反对突厥汗国的大规模起义。《新唐书回鹘传》记载:韦纥乃并仆骨、同罗、拨野古叛去,自为俟斤。铁勒诸部很快组成了以薛延驼部酋长夷男为首的起义大联盟占据了漠北。

公元629年,九姓铁勒中的拨野古、仆骨等“并来朝”拨野古等部酋帅9月至唐朝晋见,唐太宗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进一步巩固了以薛延驼为首的铁勒大联盟,宣布了薛延驼汗国的成立。

拨野古的军队在薛延驼军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支撑薛延驼汗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薛延驼汗国对铁勒各部的统治,实行的是“分地”制度。

拨野古的分地在“独乐河北,靠近骨利干的地方,在仆骨东境”……大约地点在贝加尔湖以南、克鲁伦河流域及贝尔湖一带。    

公元646年,薛延驼汗国瓦解。散处漠北的铁勒诸部纷纷向唐太宗纳贡要求“内属”。

公元467年,唐太宗诏令在漠北设置元都府和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置拨野古部为“幽陵都督府”(今呼伦贝尔市境内)。    

公元660年以后,拨野古等漠北铁勒公开参加反唐斗争。    

公元684年,漠北草原连续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野皆车地,少有生草,以此羊马死耗,十至七八”铁勒人民大批被饿死。    

在后突厥汗国时期,漠北铁勒大部分又重新沦入突厥奴隶主的统治之下。后来,随着突厥汗国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终于又爆发了铁勒人民大规模反抗突厥汗国统治的斗争。据《突厥文阙特勤碑》记载,首先起来反抗的就是拨野古人。起Y多次遭到镇丅压,当时的拨野古人损失惨重。

公元716年,后突厥汗国默啜可汗北伐拨野古,战于独乐河,拨野古大败。默啜可汗负胜轻归,而不防备,拨野古人埋伏在柳树林中,突然袭击,将默啜可汗杀死,把他的首级交给中原使者,由他带往长安。
此后,漠北铁勒诸部南迁唐境。

公元745年,铁勒部中的回纥建立回纥汗国,铁勒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巴尔虎人被逐渐融合到统一的回纥汗国中。
经过回纥汗国100年的统治,巴尔虎人在内的诸民族作为蒙古草原上的统治民族的地位,也就进一步确立起来了。

那一时期的巴尔虎人就已经生活在呼伦湖、克鲁伦河中下游一带的草原上。    

历史上,巴尔虎人曾经几次走出过贝加尔湖沿岸的山林地带,进入过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一直过着半狩猎半畜牧业的生活。巴尔虎的牧人同时又是猎人和渔夫,因此,在蒙古帝国统一前夕,被成吉思汗喻为“林中百姓”。    

回纥汗国灭亡后,蒙古族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分别繁衍成许多部落,并逐渐趋向联合。

12世纪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

1207年,被称作“林中百姓”的巴尔虎人被征服,也被囊括在蒙古形成的统一共同体之中。    

巴尔虎人虽然从来没有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但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他们往往是各部落战争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吉思汗时代,炮兵已经有所发展,是当年最先进的兵种,巴尔虎人中的唵木海父子作为蒙古军的炮兵总管,应该说是书写了巴尔虎蒙古族的一个辉煌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尔撤出大都退往上都,史称“北元”,开始了同明朝长达200余年的对峙局面。北元是蒙古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重要时期,分东蒙古和西蒙古两大集团,当时巴尔虎人离散情况十分严重,东、西两大蒙古集团都有巴尔虎人。

达延汗统一东蒙古之后,将各部分分为左右两翼共6万户分封诸子占据,巴尔虎人当时从属于永谢布万户及土默特万户。

1578年,巴尔虎人随阿拉坦汗驻牧青海,部众曾发展到数万之多,他们的活动沟通了蒙古与西Z中断200余年的直接关系,目睹了西Z喇M教如潮水般涌入蒙古地区。

右翼蒙古的势力衰退之后,巴尔虎人在青海的活动就销声匿迹了。大部分巴尔虎人成为喀尔喀的部属。

从1688年开始,部分巴尔虎人编入满州八旗,最后,他们完全与满族融合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都曾有过巴尔虎人的踪迹。1732年~1734年,巴尔虎人又一次登上了呼伦贝尔的历史舞台,这一次,作为民族漂泊的最后一站,巴尔虎草原成了巴尔虎人永远的故乡。

 

 


  • 上一个项目: 新巴尔虎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 下一个项目: 巴尔虎蒙古族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8080 录入时间:2014/4/2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