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仕奇文化园 >> 陈岗龙(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秘书长)
 
  

项目编号:
3251047616
项目名称:
陈岗龙(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秘书长)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陈岗龙(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秘书长)

 


  经济学上,草原牧场是一种低成本的丰富资源,但是草原牧场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得到恢复,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草原文化也和牧场一样,失去传承以后无法完全复原。在这一点上,文化比牧场更脆弱。本文主要以蒙古族游戏“沙盖”(羊拐子)作为个案,分析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民族特色和今天所面临的严峻命运。我对草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从小小的羊踝骨开始。

  “沙盖”本是羊踝骨,是蒙古族人民用来游戏的道具。根据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有几百种玩法。“沙盖”虽然是游戏,但实际上是蒙古传统生产生活、制度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放牧”、“男儿三项比赛”等各种游戏,从小熟悉各种生产、生活和社会事物的制度和秩序,沙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蒙古文化方方面面的微型模型,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游戏,更重要的是蒙古文化的传承。如蒙古族儿童可以通过几块沙盖就能够演绎出蒙古摔跤的比赛规则,这种文化传承方式是游牧民族所特有的。只有草原游牧民族才能对羊踝骨赋予特殊意义,使其成为传承文化的符号和载体。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沙盖游戏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淡忘。沙盖游戏的衰弱,不仅仅是游戏的失落,而更是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草原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方式。这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消失是从不足以引起人们特别关注的微妙地方开始的。不会因为沙盖游戏的失传,羊和其它动物从此就失去踝骨,沙盖游戏的失传不会影响动物的基因遗传,但是对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的影响和损失却是巨大的。因为草原文化的游牧特性,其文化沿袭依靠沙盖这种微不足道的骨头来传承,一旦这块骨头从草原文化中消失了,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小小的羊踝骨,而是负载其上的博大的草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
 
 


 
 
 


  • 上一个项目: 陈晓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诗人)

  • 下一个项目: 中国书画院院长龙瑞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9002 录入时间:2006/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