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满洲里市 >> 蒙古包插杆子习俗的小故事
 
  

项目编号:
949594016
项目名称:
蒙古包插杆子习俗的小故事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包插杆子习俗的小故事

据说插杆子的习俗和持节不屈的苏武有关。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王流放在北海边。匈奴王便派降将李陵来劝苏武投降。苏武凛然正气,把他痛骂一顿,并举节棒打他,吓得他窘迫而逃。从此,匈奴王便断绝供给苏武饭食,苏武于是自己开荒种粮食。不论放羊打草、种地做活,还是行居坐卧,苏武都把出使的节棒带在身边。当地牧民见了,都非常尊敬他。后来,苏武被西汉迎接回去,当地人民怀念他,便都在蒙古包搭建好后,在包的后边立一根光溜溜的木杆,作为苏武当年留在身边的节棒的象征。

 


  • 上一个项目: 文化建筑蒙古包

  • 下一个项目: 历史上著作里写到的蒙古包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4518 录入时间:2014/9/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