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满洲里市 >> 蒙古族服饰种类
 
  

项目编号:
102715305916
项目名称:
蒙古族服饰种类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族服饰种类

当我们看到色彩艳丽、做工优良的蒙古族服饰时,眨一看上去复杂繁琐,但又不影响美观,其实仔细研究,蒙古族服饰的配饰具有一定章法,每种佩服都独具特色,各种佩服搭配在一起又具有整体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蒙古袍、翻面皮衣、大氅、马褂、坎肩等佩服的真实模样。

1、 蒙古袍

蒙古袍种类繁多,各地名称不一。乌珠穆沁到目前为止,男女老少在实际生活中仍穿蒙古袍,可以作为一个样板介绍:

(1) 特尔利克

肥大、袖长,领高,一般旁边开衩,沿着襟和根钉有五道扣纽。

(2) 吊面皮袍

用七月皮或绵羊羔皮做里子,中间絮一层薄棉花,外面挂上面子,前襟和下面不要露出毛来。这两种袍子的领、颈、根、襟和下开衩,都要用几种颜色的库锦镶几指宽的边。每条库锦中间,再用颜色鲜艳的金银线窄绦子压边,接口处锁三角形或横杠形的线结子。

牧民穿的袍子一般钉六——九道钮扣:领二、根一、襟和下衩钉双钮扣·钮扣用银子雕镂、嵌有红绿珊瑚。扣门三四指长,编结而成。

青年男子的袍子用单色库锦镶边,三指宽,不用绦子压边。钉钮扣、锁线结子跟女子差不多,区别在袖口上。新娘如用红缎为袍,肘以下要接绿缎小袖子。袖口用四色库锦镶五指宽的边,中间也用金银线绦子压出来。这也是新娘的标志。老年人袍子镶边不用艳色材料,镶得也不宽。通常用颜色较深的单色平绒(蓝或黑)镶一指宽的边儿就行了。

鄂尔多斯的袍子春秋和冬季穿。宽袖竖领,小襟从领口开到根里且向右斜。腿两边开衩,上衣较窄,下摆长。领、襟、根、衩各有长扣门双扣。钮扣是银、铜“桃疙瘩”。扣门用布编织,有山羊皮、绵羊皮、绵羔皮和布袍多种,缎袍亦不少。山绵羊皮穿出油来以后,用缎子挂面。春秋多穿布袍,用古铜色、天蓝色作面子,里面絮上棉花,用线沿出来就是棉袍。富人官人多穿跑羔皮吊蟒缎、库锦面子的皮袍,为当时一种时尚。

(3) 白茬皮袍

也叫大毛皮袍或老羊皮袍。把绵羊皮用牛粪烟熏黄,对好皮子,根据穿者身材大小裁出,用黑布或倭缎一宽一窄镶两道边儿。自茬皮袍用八张绵羊皮,肩胸一张,前后襟用四张,底襟一张,袖子两张。

白茬皮袍一律冬天穿,男女均可,不过镶边男女有别。女子的领、襟、根、前后下摆用三指宽的黑倭缎(大绒)镶边,黑倭缎上再用红缎条儿压些道道,形成红黑相间的彩虹效果。外缘用红绿库锦镶条窄边,同时皮袍的袖口和周边还要接一窄条白绵羔皮,目的是不让把老羊皮毛露出来,同时增加美感。有的还嫌倭缎镶边不宽不美,在靠里的部位用红、蓝、彩虹或银线压齿纹。这就要在领子上另外贴边,白绵羔皮或水獭皮做里子,用缎子做面子,三色库锦镶边,不用倭缎镶边。这是女性高级大毛皮袍。男式大毛皮袍镶边和女式区别不大,只是不用彩虹和银线压边。有的男式为了美观,在白茬皮袍的上述那些地方镶个较宽的倭缎黑边,上面再加上一道很窄的黑色库锦,也用白绵羔皮接边缘。黑边靠里的部位,可用黑倭缎再压个窄条儿。襟、裉的上下角上也可用丝线打线结子。老年人穿的大毛皮袍,在脖、领、襟、裉、摆等部位,用黑布或黑色倭缎镶一遘宽一些的道子就行了,不兴双道或用绦子压边及做彩虹。

(4) 带襟袍

1、卫拉特蒙古女装。已婚妇女穿着,姑娘不穿。用蓝、绿、黑色布、缎或大绒做面,用一种专门的蓝或黑布做里子。袖、衩、下摆边上也要刺绣。做时根据穿衣人的身材裁剪,齐腹画一条横线,裁出横襟。领高四五指,用几层布裱成硬衬子,用黄库锦四五道子镶出来。前襟和领子一样,用几层布做硬衬子,用黄绿红库锦镶四——六道子,用丝线绣出来。袖子也同样,配好各色库锦,在离袖边三——四指的地方镶沿。

2、 翻毛皮衣

通译为翻毛光板皮大衣。冬天风雪天穿着,用绵羊皮或长毛山羊皮做成,毛朝外,能挡风寒,不怕雨湿。

3、大氅

为现代服装。直开襟,长下摆,后开衩。用一I乍长长毛跑羔皮或宁夏滩羊皮制成,整张狐狸皮为领。沿前襟两排大黑扣,后背有道横线,缀黑扣。

4、布衫

蒙语中布衫的概念和汉语不尽一致。布衫分长短两种,尚白色,均为夏天穿的单衣。名目布衫,实际上往往用绸缎等好料缝制。短衫不出门,穿短衫不宜出外或邻家走串,尤其女性见人必须穿长衫。长衫实际上就是袍子,领、襟、衩用红绿缎、库锦、绦子等镶边,袖口接马蹄袖。姑娘出嫁必须接马蹄袖,长衫也瘦一些,两边开衩,衩根用丝线锁住。

乌珠穆轮长衫是妇女的一大工艺,颈、领、襟、裉、袖等部位,都用两三种颜色的库锦搭配起来镶边,仍用窄绦子压边,边缘用丝线绣些齿纹。甚至胸部的里子的边上,也要用颜色鲜艳的绸缎或绣有云头花纹的布料装饰出来。还有的地方,在袖肘上巴掌大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库锦绣出彩虹道子。这是年轻女子穿的长衫。

青年男式长衫,只在颈、领、襟、根等处,用黑库锦镶一指宽的边儿。胸部和里子边上也可以用艳色绸缎或花布做出。

男女自衫的扣门均三四指长,领、裉各一,襟、衩各二道。钮扣银质,嵌红绿小珊瑚,可以扣住或挂住。白衫长短因人而异,通用白布十八——二十尺。

5、马褂

为男式粗短上衣,用花缎子缝成,斜襟,钉铜、银纽扣。男子成婚后的礼服。娶亲、拜年、因公私外出,都要在长袍外面套马褂,配以藤帽和绣花布靴,以增加神气和威严。

6、坎肩

坎肩是套在长袍外面的短衣,斜襟男式,直襟女式。无领无袖,宽边,用绸缎等好料缝制,库锦镶边。女式坎肩扎腰带以后,能充分突出隆起的胸部。男式有扣门子,钉铜疙瘩。女式有扣门子,缀镀金的蝙蝠、蝴蝶、莲花银扣,光彩夺目。姑娘不穿坎肩,一穿坎肩、扎上腰带就成为人妻。

乌珠穆沁的坎肩只有男式,女子穿乌吉。男人的坎肩,女人的乌吉,都是场面上的衣服。在喜庆集会、重大典礼上必须穿着,能使人体精悍,干活或骑马方便。

坎肩分普通和工艺两种,也有年龄的区别。用各种颜色的绸缎为面子,一般布料做里子裁剪缝纫而成。一定要有四片下摆。它的颈、领、襟、根和四衩,都用黑、红色的大绒或库锦宽一些镶起来。四衩的头上用方形的库锦锁住,角上也用各种丝线横缉二道子镶住。工艺坎肩的面料更加亮丽,镶边也更宽一些,每道镶边的中间也压绦子,并用金银线绣出各种花纹。钉金线扣门和镶嵌珊瑚的银扣。乌珠穆沁的老年男子,用熟出来的山绵羊皮熏好割坎肩,用黑或古铜色的布镶边。

7、乌吉

乌吉相传是忽必烈大汗的爱妃琪比发明的,有一天大汗去打猎,身边带着琪比爱妃。琪比穿了一件无领无袖,前不开襟,后身比前胸宽一倍,有两条腰带的衣袍。忽必烈看见大喜,觉得这件衣服能挡风寒,穿着轻巧,于戴盔披甲乘马骑射都很方便,便命宫中仿制。如今穿的乌吉和斗篷,就是这么来的。

鄂尔多斯的乌古上身形同坎肩,无袖,直襟,缀大银扣,下摆两边开衩,扎腰带的地方捏有褶子。选绿或黑条纹的团花缎子做面料。穿在袍子外面,起装饰作用,又系礼服。姑娘不穿,成婚时方可以穿,辞旧迎新和参加各种宴会和集会时非穿不可。过去多系贵族妇人穿着,须与凤冠、头饰、靴子配套。衩子从腰间的褶子处开起,一直开通。顺着两边衩子,各有一件饰物,名日勃勒,或为嵌珊瑚的银片,或在一圆木板上绷上缎面,绣出图案,从其上垂下五色彩绸。

乌珠穆沁的乌吉有无大襟与有大襟两类,有大襟为女子服,无大襟为夫人服。分为普通乌吉与工艺乌吉两类。

工艺乌吉主要是工艺和用料比较考究。金纹黑缎、银条黑缎和水蟒缎、蓝纹库锦都是理想的面料。牧民穿的乌吉无领无袖,只有圆领口和袖笼,上身像个背心。一般有四片下摆,四个下开衩,每衩用各色丝线绣出种种花纹或动物图案。领口、肩头、根里、下摆周围都要用四指多宽的各色库锦镶边,接缝中间压绦子,里面也要缝些红条纹道子和金银丝线压条。

普通乌吉的面料用黑缎、蓝缎或黑市布,用蓝、黑倭缎宽一些镶边就可以了。领子用两种颜色的库锦镶两道。根里的衩子不镶边,只镶前胸后背的衩子。挂里子钉钮扣与工艺乌吉一样。

8、雨衣

用毡子擀成,形如汉族孩子穿的“棉猴”,帽子和身子连在一起,装饰简陋,风雨天在野外放牧穿着,雨淋不透,能挡风寒。

9、腰带

用绸缎布匹为之,男子也有用熟皮做的,两头留毛边或穗穗。长约三庹到一丈八尺不等。青年男女颜色以蓝、青、绿、橙、棕为多。扎法是:将腰带拿在手里,找着一头,留出一小截,两手抓着腰带从腹前送过去,在背后交叉挽一下,再从前面抽过来,短的那截也就到头了,就让它留在右面,穗头垂下。然后往身上缠那截长的,什么时候缠完,什么时候掖在缠住的腰带后边就行了。平时,男子不扎腰带不能出门,女子没坎肩不能出门。除腰带外,腰里不能扎驼缰、马绊、绳索之类东西进门。牧区对敞领开襟的从来看不起。

10、靴子

(1) 皮靴

鄂尔多斯人冬天穿牛皮靴或香牛皮靴,套毡袜。靴头尖圆而不翘起,靴帮和靴鞠相接的地方以及靴脸上都夹进绿夹条。靴底用裱了一指厚的衬子纳成。乌珠穆沁靴子靴鼻子也比较秃。皮靴后跟的里面,冬天要多衬一层毡子,用麻线或棉线纳出鸡爪纹和后包跟紧紧贴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适用,度过塞北的严冬,使靴帮子结实,不易折断,同时也是为了好看。如果靴底磨烂了,女人们会用毡或布子做新底,用麻绳或丝线纳出,绱在帮子上。

(2) 布靴

布靴也叫马鞋,这个词可能是从汉语借来的。做布靴是对女红的一种考验和炫耀。脚尖脚跟、靴帮和鞠子上都有刺绣和纳出的花纹。有云纹、回纹、草纹、万字及蝙蝠、蝴蝶、鱼虫、花卉等等,不一而足,就是牛皮靴的这些部分也有装饰,香牛皮本身就有压出来的各种花纹,夹条上常有连续的图案,头上、跟上也常有云纹或连成一体的图案。非常精美。

(3) 软底皮靴

软底皮靴结实、轻巧,穿在脚上舒服,用牛马驼皮制作。还有专门做给小孩穿的童鞋,用自熟的羊皮或兽皮做成。

11、袜子

有毛袜、毡袜、布袜多种,布袜有捌绣花纹的习惯,臭袜子也是工艺品,的确如此。毛袜是用驼毛或绵羊毛自己捻线自己织的。牧区有的男人也会这种工艺,放羊时没事就捻线挑袜子。毡袜是用绵羊的秋毛擀的,黑色的好看,白色的暖和。  

12、手绢

手绢跟手镯、戒指一样,过去曾是表达爱情的礼物和信物。姑娘长大成人以后,学刺绣是当务之急。在手绢的四个角上,用各色丝线绣出蝶、燕、鹰、松、花等各种图样,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13、摔跤服式

辽阔的乌珠穆沁草原是摔跤手的摇篮。这里摔跤的传统源远流长,盛名至今不衰。康熙五年(1666年),在清政府主持的全国盛会上,安珠在一千零二十四名摔跤手参赛的大比中独占鳌头。十九世纪初,巴特尔朝克图参加清廷京师盛会,又以头名布魁载誉而归。十九世纪中叶的摔跤手都仁嘉嘎(都仁扎那),更是牧民传说和歌谣中的人物·乌珠穆沁的摔跤服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 摔跤坎肩

这是为便于对方抓拿穿着的摔跤上衣。从质地看,有香牛皮、粗面革、毡子和布子的四种。从式样看,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又叫蝴蝶坎肩、翅膀坎肩。因为形状有点像蝴碟翅,实际上就是一种紧身坎肩,有领口无领,袖子很短,有个后片,前面几乎什么也没有,用两根皮条(坎肩上面带着)裹回来,扎在腰上就成。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领口、袖上、边缘一带一定要用香牛皮或粗革层层镶边,用皮筋、丝线、麻筋等密密地缝纳出来,在上述这些部位和后腰两侧用银或铜泡钉镶嵌出来(要不摔出汗以后就滑得抓不住了),后心还有个五寸见方或月亮似的银镜或铜镜。镜上有錾花或鼓出来的四雄(龙凤狮虎)及象、鹿等图案。也有各种纹样和蒙文篆字或方块蒙古字的。一定要用结实的布做里子。

(2) 围裙

这不是家庭主妇腰上围的那种东西,而是把红、黄、蓝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穿缀在一根结实的皮条上,牢牢地扎在腰间,在摔跤坎肩下边、裤带和套裤裤腰上边再紧紧地捆上一层,让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条垂下来,一行动就抖动起来,加上这身怪异的打扮,往往给你一种无敌猛狮之类的奇想。

(3) 靴捆

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这是为了保护脚部、使人站稳,很好地发挥摔跤的各种技巧。怕它滑脱和踢起来得劲,要用一条结实的皮条捆几圈,这就是靴捆。长可六尺,宽约二公分,一头拴铜环、铁环,或打个死扣,在靴子上缠三到五圈。

(4) 包腿

乌珠穆沁摔跤手有个特点,“绊踢”的技巧用得十分普遍,为了保护小腿,便发明了包腿这种东西。将装砖茶的竹箱拆开,把竹子削成竹篦儿,从躁骨开始,一直缠到膝盖以下。这就是包腿。

(5) 套裤

牧人平时骑马外出,为了保护裤子,温暖膝盖,也要穿套裤。但摔跤手穿的套裤基本上成了装饰品。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用颜色鲜艳的缎子做料,用各色库锦和金银线绣出边来,再用刺绣和沾贴工艺描出四雄和蝙蝠、万字各种图案,看去像大戏里武将腿上戴的甲一样。里面的裤子也特肥,上面羊胃一样有无数褶子,据说也有护档的作用。

(6) 吉祥带

就是摔跤手脖子上戴的绸缎条儿,戴的越多的说明获胜的次数越多。这绸缎条儿虽然不过一指多宽,却不是随便给的,它是同奖品一起赠送的。六十四名摔跤手比赛夺魁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块三角形的吉祥带(整方绸子的一半)。一百二十八名摔跤手比赛夺冠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匹打了结的绸哈达。

乌珠穆沁有交接吉祥带的习俗,值得一写。一位久经沙场、多次夺魁的布魁年过半百,就要把自己的摔跤坎肩和吉祥带传给他有希望的后代和乡邻里崭露头角的新手,举行一个有趣的仪式。一般是在一个什么大型的集会上(比如那达慕),经过上级事先批准,某两个人或几对人要被封为荣誉布魁。届时这几个人来到会场,披挂整齐,互相摔三轮跤。不过并不是比赛,而是表演,最后要摔成和局,然后立于主席台前,由主持人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过去取得的荣誉,将奖品发给他们。奖品与这次即将夺冠的布魁相同或相近。受奖的布魁要当场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带解下,给选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预祝他比赛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负老辈的期望。这次发的奖品,是这些布魁一生中最后领到的奖品,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比赛。这个仪式结束,摔跤比赛才正式开始。

可见,蒙古族服饰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佩服的种类、搭配、色彩斑斓,还体现在它的场合性。

 


  • 上一个项目: 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

  • 下一个项目: 贵妇头饰顾固冠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3444 录入时间:2014/10/2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