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新闻通稿 >> 带扣造型
 
  

项目编号:
1281028916
项目名称:
带扣造型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古代游牧人的带扣造型和文化

    动物风格纹饰带扣,较为实用的繁衍为猎牧人长袍的纽扣、带钩、金属饰片以及剑柄皮带和马具的装饰。亚欧草原猎牧生活的频繁动荡和西伯利亚草原自然气候,厚重皮毛铠甲的战争生存。金属工艺的普及使多层皮毛的咬合容易而装饰,动物风格的图案化、装饰化成为其艺术发展和经济交流的标志,由此而完善了其精美熟练工艺技术,这种制作工艺普遍流传而为东西方游牧人的马上生活,自成体系的动物纹饰风格的作品一经流传,就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形态各异的景观。


 

    在草原西部斯基泰和东方阿尔泰的匈奴与东胡丁零、乌孙、月氏游牧人中表现得夸张而激烈。而东方的匈奴与东胡动物的奔跳与野兽的追逐与撕咬,被逐动物的半段身体扭转着,上身与下身转向不同的两个平面,这种扭动是实现生活中动物为生存而争斗的真实写照,由此产生了更加程式化的造型风格,固定了审美欣赏习惯,进一步完善和升华了这一艺术种类。


 

    东亚蒙古草原匈奴人的金属冶炼工艺当时已十分发达,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的埃玛·邦克博士对蒙古草原鄂尔多斯地区的动物青铜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除青铜冶炼工艺精湛以外,“表面镀锡技术,是当时在这一地区草原游牧部落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特征”。《蒙古秘史》在一开篇就记载了蒙古人的先祖熔山化铁的历史,从匈奴帝国的中心,单于留驻的鄂尔浑河上游左贤王的龙庭,发现有大量的动物纹饰的青铜器出土,这充分证明这一工艺技术绝非单一的文化现象,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匈奴联盟的成员――东胡、鲜卑等部族的游牧人,游牧于大小兴安岭与燕山山脉以北的广大草原地带,从夏家店文化遗址出土的北方草原民族青铜器物中动物纹饰造型分析,很能说明这一文化区域青铜饰物的繁杂性。

    天马带扣是一普遍应有的母题,传说东胡鲜卑先民,在带翼独角天马的带领下,寻找到一通天光明。

 

 

    将阿尔泰-斯基泰动物装饰物中扭曲、撕咬的多角度透视经过变易而大量地运用于一个平视的空间中,青铜纹饰中的虎咬羊、贝加尔青铜纹饰中的豹鹰咬羊的造型也出现在这一地区,其中有很多完整的小长方形的饰牌,而在这一区域出土的风格内容相似的动物造型的饰物又同期基泰文化的特征有所区别。这也是从野兽到动物,再到家畜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游牧文化发展的必然。


 

    腰带文化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内容,带扣的丰富和多元,造型和材料工艺的精美,方寸间折射了游牧人的文明和古代的辉煌。


  


  • 上一个项目: 西伯利亚

  • 下一个项目: 张玉作品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375 录入时间:2016/1/28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