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与积水观察 :
1. 积水深度与时长 田间积水深度超过10厘米且持续24小时以上,或手指插入土壤无阻力,表明土壤含水量饱和,已发生涝害。
2、土壤透气性:涝害后土壤板结,根系周围呈灰白色(缺氧表现),需及时中耕散墒。
二、植株症状识别:
1. 叶片变化:下部叶片自下而上黄化,严重时整株叶片呈鲜黄色且挺立(区别于干旱萎蔫)。叶尖或边缘出现水渍状坏死斑,伴随紫红色褪绿现象。
2. 根系与茎秆:根系变褐腐烂,须根减少,轻拉易断。茎基部软化,倒伏率显著增加(MN209正常倒伏率6.2%,涝害后可能翻倍)。
三、生长阶段与环境适配:
1. 关键生育期敏感度:抽雄吐丝期遇涝危害最大,易导致穗分化不良。
2. 区域差异:华北地区(如京津冀)暴雨后积水地块,MN209亩产较对照高42%,但需48小时内排水。
四、补救措施验证:
1. 排水后恢复观察:及时排水后3-5天,若植株仍持续黄化或死亡,确认涝害严重。
2、产量影响预判:轻度涝害(积水<3天)可恢复,重度涝害(积水>5天)可能导致绝收。
注意事项:品种特性:MN209根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突出,短期积水(10厘米深)下仍可维持较高产量。综合管理:涝害后需结合追肥(尿素10-15kg/亩)和“一喷多促”技术防控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