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金色胡杨
宣传片
精彩剧照
相关知识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 精彩剧照 >> 苍茫戈壁中的殿堂
 
  

项目编号:
471012516
项目名称:
苍茫戈壁中的殿堂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苍茫戈壁中的殿堂

 

                         ---内蒙古阿拉善盟藏传佛教寺庙建筑

 

      付瑞峰  李国保  张鹏举

 

摘要:本文以现场调研、实地测绘为依据,分别从藏传佛教寺庙的选址、寺庙建筑群的规模和寺庙的空间格局三个方面对阿拉善盟境内的藏传佛教建筑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初步认识内蒙古西部藏传佛教建筑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藏传佛教  建筑规模  空间格局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毗邻甘肃省和青海省。甘青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和内蒙古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从而创造了苍茫戈壁中的神圣殿堂——藏传佛教寺庙。这些寺庙既传承着草原的历史文化,也记载着当代人与古代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为此笔者于2010814827期间对阿拉善盟境内的15座寺庙和一处寺庙遗址进行了调研和测绘,即分别从宏观的建筑群体规模和微观的单体建筑入手,通过实物和测绘所得数据来诠释内蒙古西部藏传佛教建筑的一般特征。

 

如下表所示,笔者对阿拉善盟境内藏传佛教寺庙的基本概况做了系统分析,从而使读者---对寺庙建筑的整体状况能够有更宏观的了解。表中数据来源于笔者的实地测绘,但对于位处山脉间的山地寺庙,其占地规模的数据是从卫星云图和平面图数据估算而来,其中不包括山脉所占面积。

 

阿拉善盟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一览表

庙名 

规模 尺度S         (亩)

盛期僧人/现有僧人数

平面 

主要殿宇结构规模

平面形式

通面阔(mm

通进深(mm)

广宗寺

山地

S>20

1500/115

分散式

长方形

23920

24790

福因寺

山地

S>20

993/75

分散式

——

——

——

延福寺

城镇

10>S>5

547/25

轴线式

长方形

24910

28520

昭化寺

乡村

S<5

2621/70

轴线式

长方形

15960

21400

妙化寺

乡村

S<5

1000/115

轴线式

长方形

13570

15310

达力克庙

乡村

S<5

250/20

轴线式

长方形

27260

32700

沙日扎庙

乡村

S<5

247/25

轴线式

长方形

15990

22450

夏日噶庙

山地

15>S>10

200/50

分散式

长方形

15390

20220

特布西

山地

20>S>15

120/30

分散式

长方形

——

——

巴丹吉林庙

乡村  (沙漠)

S<5

76/2

轴线式

长方形

14900

19165

红塔寺

山地

10>S>5

/20

分散式

长方形

10600

16920

达西却灵庙

城镇

S<5

90/16

轴线式

长方形

11000

14750

新西庙

乡村

5< S<10

130/7

分散式

长方形

11350

14400

丹巴达尔加庙

乡村

S<5

45/0

轴线式

长方形

8510

13120

阿贵庙

山地

10>S>5

85/15

分散式

长方形

15790

22180

、寺庙选址的类型分析

藏传佛教寺庙的选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西藏藏传佛教寺院的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哲学观,而正是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哲学观的融合造就了藏传佛教寺庙选址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结合有机的自然环境,例如地形、地貌等,最终达到“无为无不为(天人合一)”的理想选址环境。理想的选址环境是顺应有机的自然环境的,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设计,通过有限的环境空间表达藏传佛教无限的哲学含义,以现实环境来映射藏传佛教内隐含佛的意境。这种有限的环境和无限的意象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达到统一,一个多层次、虚实相生的统一。

从调研结果来看,阿拉善盟境内的藏传佛教寺庙的选址情况大致分为两中:

1、              依附于自然环境环境——这类型寺庙多数是依山而建,大殿是寺庙建筑群的最高点,其他建筑物依山脚层层布置,组成一个有主有次的建筑群。

2、              依附于良好的人文环境——这类型寺庙主要存在于乡村和城镇,依附于信仰诚挚坚定的人文环境。寺庙的的布局通过空间的开合、虚实变化及中轴线上建筑的体量、高度和色彩的变化来创造寺庙环境的意象。

 

阿拉善盟寺庙选址的类型分析图

选址类型

寺庙数

比例

                                      注:

                                     巴丹吉林庙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地形特殊,但因寺庙附近有牧民居住,本文将其选址类型归并于乡村。

乡村

7

46.7

城镇

2

13.3

山地

6

40

 

、寺庙建筑群占地规模及核心空间比重

 

1、寺庙建筑群的占地规模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地区的社会现象,是伴随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而形成,同时寺庙建筑的规模也相应的受到影响。通过相关资料查询,阿拉善盟境内的藏传佛教寺庙多数建于清代,但几乎全部庙宇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或者是因寺庙失火而受到严重损毁。现存的建筑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基础上重建而成。

重建寺庙的规模相差悬殊,甚至有些寺庙仅有一栋建筑,而有些则占地多达百亩。影响寺庙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建庙的资金来源和寺庙的等级,而寺庙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信徒的捐赠和寺庙旅游。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自由化、多元化和知识化,寺庙建筑规模建设也比过去有更高的自由度,但伴随着寺庙旅游的发展,这种自由度更多的是关注寺院建筑的规模的大小和寺院接待建筑的数量,而置自身的民居、寺院的传统文化而不顾,盲目的追求寺院布局的宏大,从而影响了寺庙建筑所特有的意象和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但是相信在可以看到的将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的成熟,旅游经济对寺庙规模的影响将会走向多样化和合理化。

 

2、寺庙建筑群的核心空间比重

 

寺庙的核心空间指寺庙中主要宗教祭祀空间,及担任祭祀功能的主殿及其配殿所在院落。据调研情况分析,尽管各寺庙的占地规模悬殊较大,但相对于寺庙核心空间的尺度而言,各殿宇之间的变化却较小。如阿拉善广宗寺的核心空间面积不足整个寺庙用地的1/10,而巴丹吉林庙只有一进院落和一座殿宇,其核心空间的比重达一半以上,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随着寺庙规模的递减,主殿的占地比重将会有增大的趋势。规模等级越高的寺庙,其前导空间和附属空间越多、占据比重越大,因而核心空间的比重就相对较小;伴随寺庙规模的缩小,其附属院落和前导空间的数量和尺度亦随之减少,直至消失,因而导致了庙宇核心空间比重的增大。

 

、寺庙的空间格局

 

1、轴线式布局

 

轴线式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院落,院落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决定了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模式。阿拉善盟藏传佛教寺庙多见“轴线式”的总体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更多的是融合了西藏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宗教哲学观和中原地区“伽蓝七堂制”的布局形式。通过院落空间的丰富变化可以更直接映射寺院环境的意象和隐喻的内容,从而完美的诠释藏传佛教的宗教意义。从总体的调研情况看来,轴线式布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轴线仅向纵深方向生长,形成一路主体建筑,如阿

拉善盟延福寺的院落布局形式。

2)中路主体建筑的周围由若干院落围合,如阿拉善盟达力克庙的院落布局形式。

3)中路主体建筑群两侧发展出与中路平行的东西建筑群,如阿拉善盟新西庙的院落布局形式。

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的轴线式布局融合了汉、藏、蒙三种建筑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院落风格,通过院落的空间序列在整体构图形式中完美的体现了建筑场所精神。

 

2、分散式布局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分散式布局的寺庙主要集中于山地地形中。寺庙的整体布局一般顺应自然地形的走势,但如果地形平坦,就可能会渗透轴线式的布局的因素。阿拉善南寺因地处贺兰山山脉间,寺庙的空间布局完全顺应山脉的走势,但主要殿宇——黄庙、娘娘庙和弥勒佛殿三殿自成轴线式布局。这种分散与轴线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可以更有力的突出轴线上殿宇的特殊性。

 

                                                             

、结束语

 

      藏传佛教寺庙在内蒙古地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汉、藏、蒙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从建筑形态和精神内涵两条线索去认识藏传佛教寺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交流内涵,从而继承内蒙古藏传佛教的文化传统,更有力地保护古建筑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王贵祥.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贵祥.东西方建筑空间[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设,2006.

 

[3] . 内蒙古寺庙. 内蒙古人民出版设,2003.

 

[3] .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 [J].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8.

 

[3] 董雪峰.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选址与布局. [J]. 内蒙古: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8.

 

作者:付瑞峰  职务: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校二年级硕士研究生  

 

地址:内蒙古工业大学1#公寓141   邮编:010051   电子信箱:46476344@qq.com   联系电话:15847682053


  • 上一个项目: 元上都建筑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 下一个项目: 蒙古包结构的数学性考察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3752 录入时间:2010/10/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