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金色胡杨
宣传片
精彩剧照
相关知识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 精彩剧照 >> 对话苍天 抒情极至
 
  

项目编号:
4715244616
项目名称:
对话苍天 抒情极至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对话苍天 抒情极至

--对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几点思考

珠兰其其柯 (2000年6月25日在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千百年来,蒙古民族的长调歌曲一直在辽阔的草原上传唱,像不灭的灵魂永久回荡在草原上。

对于草原,对于蒙古民族音乐,我们有着很深的情感。但是,蒙古民族长调音乐要继承、要发展,仅有感情还不成,还要向更深的层次去探讨、去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对它进行准确的定位。我感觉,蒙古民族长调歌曲应该说是抒情的极至。

音乐也好,诗歌也好,都是人类心声的表述。

在当今世界上的2000多个民族中,以歌作为心声的表述,蒙古民族是很有代表性的。首先是它的音乐形态--不管在世界的什么地方,也不管周围是什么种族、有多少人,只要一曲清新嘹亮的长调唱起来,便马上能使人们为之一振,一瞬间能跨越时空,把人带到辽阔的草原上。这种形态的魅力,是任何音乐所不可比拟的。它的旋律是那样悠长、深沉、豪放,飘荡在宇宙之间,好像是在和天对话。我认为,这是歌曲的最高境界,这是作为天地之间的人最有气魄、最圣洁的心声表达。而具有这种境界的表意,似乎只有蒙古民族长调歌曲所独有。

说到抒情,世界上各个不同的民族都以歌曲抒情。说蒙古民族长调歌曲抒情到了极至,好像这话有点说过了头,其实不然,为什么呢?我想有三种境界提供给大家思考。

蒙古民族长调歌曲中人与自然的境界

各民族都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蒙古民族也一样,无垠的草原和畜群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天赋资源。在蒙古民族长调歌曲中,有很多赞美草原、赞美骏马、赞美长生天的歌。在蒙古人的心中,骏马是大自然中最有灵性的物种,是蒙古人最忠诚可靠的朋友。蒙古马和蒙古人,是密不可分的伴侣,他们一起创造出的 历史境界,至今尚无人能够抵达。所以,以马为歌的歌曲,一直是蒙古族长调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小黄马》、《走马》、《黑骏马》、《矫健的骏马》、《圆蹄栗色马》和那首著名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歌中的每一匹马都是活灵活现的尤物,呼之欲出,威风八面,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

另外,内容上赞美森林、峡谷、苍天、原野、太阳、星辰、河流、雄鹰的歌曲,俯拾皆是。由此,我们有理由确信,蒙古民族长调歌曲在抒发人类与其相伴的大自然的关系上,达到了极至的境,这是一种在博大胸襟的民族情怀中回荡的伟大情感。

蒙古民族长调歌曲中的生命境界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对比起永恒的草原和长生天来,蒙古民族发现了生命的宝贵与短暂,发现了赋予他们生命的母亲的伟大。所以,长调民歌中感慨生命、感慨母亲、讴歌爱情的内容占据了主要的部分。蒙古民族,是一个非常尊崇母亲的民族,因为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下,母爱是这个民族生命的源头。在无垠的草原上,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哪个部落,讴歌母亲、思念母亲类长调歌曲的传唱,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这类歌曲旋律婉约,歌词隽永深沉,把母亲比喻成彩虹、山峰、湖泊、森林,把母亲比喻成无际的草原、天上的星斗,每一代蒙古人都在用发自心灵深处的歌声表达着对母亲的赞颂和思念。在草原上,对伟大母亲的赞美歌曲(包括短调)数不胜数。比如阿拉善草原上那首著名长调歌曲《孤独的羔羊》,它表述的是失去母亲的驼羔渴望母亲的情感与悲哀,听起来让人感到灵魂受到震撼。从表面上看,这首歌唱的是驼羔,而实际上,这是蒙古民族对伟大母亲的神情怀念。由此我们有理由确信,这是一个民族对于生命的集体咏叹和赞美。

蒙古民族长调歌曲中的人民至尊境界

还有一个令人感叹的方面,那就是在蒙古民族长调民歌中,作为咏唱者是人民大众,而歌曲内容中所表达的是远征的战士,是奔驰的骏马,是年迈的母亲,是心中的情人,他们是歌曲中的主角;所抒发的情感是思念,是喜悦,是苍凉,是忧伤,是离别,是孤独,是不灭的信念,是对平凡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技术技巧上有比兴、借喻、暗示,还有大胆的直抒胸臆;表意上有反讽、有哲理的思考。每一代人都在唱,每一个蒙古包都可能有歌手,都有牧人自己的"道沁"。唱歌的人用心灵去拨动,听歌的人用心灵去感应,一辈一辈,一直到今天。而歌手的诞生不在学院,也不在钢琴房,而是在一闪一闪的牛粪火旁,在颠簸摇曳的马背上,从远古摇到今天,再摇到未来......想一想,全体民族都用心灵在感受,在守护一种音乐形态的时候,那么,这种抒情难道还不算极至吗?

综上所述,由于这些独有的特点所决定,所以我认为,长调民歌不仅是抒情的极至,它还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魂魄,是我们文化的根。


  • 上一个项目: 天堂草原锡林郭勒

  • 下一个项目: 卷首语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1532 录入时间:2011/4/7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