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世博会概况
世博会建筑
世博会纪实
内蒙古展馆
虚拟草原游
网上世博
世博影像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 世博影像 >> 祝福草原 祝福世界
 
  

项目编号:
329465916
项目名称:
祝福草原 祝福世界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有一片草原,在上海、在浦东。

    这或许是地球上最小的一片草原,铺在上海世博园内蒙古馆的前厅。茸茸的、绿绿的,铺向绘成蓝天的幕墙。幕墙上是朵朵白云,自由地飘荡着,俯望着绿色,俯望着沙漠中挺立的胡杨。偌大的中国馆,分割成数十个方厅,中间是甬道,两侧是各省、市、自治区的分馆,一排排地坐落在那里。五十六个民族星散开来,又聚在一处,很有大家庭的意味。每个省区都峥嵘着自己独有的色彩,或是庭院、或是小桥流水、或是曲径通幽,各色的灯火璀璨着、炫耀着,让汹涌而来的人流目眩、迷离……。忽然间,人们望见了这唯一的草原、唯一的辽阔,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脚步涌向了这里,仿佛望见了宁静、望见了自然——霎那间,人们来到了内蒙古。

    开放式的辽阔令人肃然起敬。

    六匹白色的骏马雕像从草原深处奔驰而来,从那雕满岩画、镌刻着蒙古元音字母(查干陶勒盖)的石岩上奔腾而下,像是从远古跑到了今天、跑进了世博园。五柄威风的苏鲁定屹立在骏马的身侧,仰望着天穹。草原上,几组模型被玻璃地面覆盖着,像是几泓湖水在荡漾,其中最大的湖面下,是古代蒙古草原上城市的雏型——古列延。众多的毡房、宫帐、勒勒车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畜群在巨大的圆周里自由地漫步着。我的思绪瞬间飞到了13世纪,那时的蒙古人,那么和谐地与大自然相处在一起,那时的马蹄,那么轻柔地敲在大地母亲的身躯上,充满了亲情、充满了诗意…

    有一份感动,在上海、在浦东。

    走进内蒙古馆的内厅,是一处微型的剧场,环形的天幕让人有着270度的视野。随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递次走来莽莽无际的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马群在奔腾、牧人在草原上行走。随着纱幕后灯火的明灭,人们间或望见了演奏或歌唱着的艺术家,他们与山川河流叠化为一处,让人辨不清是影像还是真人,亦真亦幻,如诗如画像梦境一般。我注意到,在这里驻足的上海人最多,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渴盼。人群中我遇到一位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插队的上海老知青,还依稀记得几句蒙古语的她,拭去泪水,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很怪的,那时我是拼着命也想回上海,只要回到上海,回到姆妈身边,我做什么都高兴……可是现在,我拼着命地想草原,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海很美,生活也很方便、很体面,可心里很空的。一听到蒙古音乐、一见到草原,我就忍不住自己的泪,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这仿佛是一个世纪性命题,真的很难说清。我想,这可能就是现代都市人的集体困惑吧!其实,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她灵魂深处都渴望着与大地之母、与大自然的亲近。一旦割离,她便会有莫名的惶恐;一旦亲近,她将会从内心感到温润和贴附。这恐怕也是内蒙古馆之所以吸引那么多的惊异、那么多的追捧的原因所在。

    在上海、在浦东、我不由得想起呼和浩特、想起海拉尔,想起诸多我们平日从未留意过的小城市,它们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却无一例外地充满了草原文明的气蕴。这气蕴藏得很深,每一个目光、每一声言语中无处不在。那酒、那茶、那音乐、那歌声,就像着了魔法似地抚慰着你疲惫的心灵。人,不论你是来自哪个国度、哪个种族,一俟成熟之后,才会懂得,其实人的欲求是那么简单——一份天然、一份宁静、一份感动……

    有一种思考,在上海、在浦东。

    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个主题下每个省区都有自己的诠释,而内蒙古馆的主题则定义为“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正如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所阐述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草原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聚集的地区,而草原文化开放、诚信、包容的精神,崇尚自然、生态永续、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相契合。探寻草原文化智慧,传承草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文明成果加以创新和发展,就可以在保护草原城市生态的同时,使得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散落在草原深处、湖畔、森林、沙漠之中的每一座城市,都与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共同发展,让内蒙古各族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确立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主题。”

    蒙古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城市的含义也不断地变化着:从最初的“阿寅勒”演变为“古列延”,再到黑城子,功能在于军事要塞和城堡。从元上都到元大都,功能则偏重于政治与商业易贸。而从今日的呼和浩特到包头,再到如繁星一般散落在草原、森林、田野之中的城市,则更多地兼容了文化的意味。明天的草原城市走向哪里?它们有哪些更先进、更环保、更独到的功能?在城市迅速崛起,交通更为先进,资讯更为发达开放的未来,草原文明的走向在哪里?蒙古民族的文化精神能否散发出更夺目的光彩?这些猜想和蓝图只能留给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未来属于他们。所以,内蒙古馆特地从全自治区征集了2010幅少年儿童创作的图画作品,未来内蒙古的城市的容貌,将由他们亲手勾勒。

    我想,不论我们的城市走向哪里,走得有多远,她一定是有着草原文明火种相伴。这火种曾点燃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定能照亮子孙的未来路径。

    在上海、在浦东,我深情地祝福着草原母亲……

    在上海、在浦东,我深情地祝福着大地母亲,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光明日报特约撰稿人克明)

   (作者为国家一级词作家,蒙古族,先后创作《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在哪里》、《这片草原》等上百首风靡草原的歌曲和散文、报告文学等。)

  • 上一个项目: 世博影像

  • 下一个项目: 世博会内蒙古馆揭秘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8906 录入时间:2011/3/2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