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特邀嘉宾 >> 陈光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项目编号:
3251651816
项目名称:
陈光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陈光林副书记致辞


尊敬的布委员长,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内蒙古大草原最美好的季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香港凤凰卫视和内蒙古仕奇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在美丽的塞外青城召开。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同志,向各位来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简要地把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既是京津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经济通道。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首都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自治区成立58 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仅仅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良好态势,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2002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1%,2003年增长16.8%,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2亿元,同比增长1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6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大区建设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自治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等文件。根据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文化体制,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均主要文化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20年文化发展走进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继承草原文明和体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民族文化大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的文化建设十项主要任务是: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有效的形式和载体,着力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内蒙古精神,使全区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原则,着力形成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则,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地区优势、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四)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努力创造出一批展示时代精神、体现内蒙古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作、力作、传世之作。
  (五)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决定集中力量改建和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具有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和文化经营等多种功能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博物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均已开工建设)。
  (六)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正在组织开展的创建文化先进旗县、“彩虹文化计划”、“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和“草原书屋工程”等活动,对全国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大力推动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从多方面努力,从基础工作抓起,力争造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出版家以及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和一大批优秀文化专业骨干、优秀人才、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拔尖人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等特殊人才。
  (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推广。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学含量和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品的科学含量和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抢占文化领域的制高点。
  (十)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扶持内蒙古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开展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活动,以扩大内蒙古文化产品和文化人才的影响。

  为把这十大任务落实到实处,坚持每年抓一两项重点工作,抓几件有全局性影响的实事,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2003年以来抓了各项文化的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草原文化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去年在首府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中国 • 内蒙古首届国际文化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一节日正逐步成为展示“草原文化”风采、推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各盟市竞争承办的知名文化品牌活动。今年由包头市承办的“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将于8月上旬开幕。全区还开展了专业文化调演、征歌活动、蒙古舞蹈大赛、乌兰牧骑巡回演出、春节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宣传内蒙古,扩大内蒙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三大主要源头之一。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草原文化,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草原文化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内蒙古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汇融合,在不同地域形成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夏家店文化、朱开沟文化等。这些文化有的堪称全国甚至亚洲之最,如亚洲第一龙(白垩纪查干诺尔恐龙化石)、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中国第一龙(红山文化碧玉龙)、草原第一都(辽上京、辽中京遗址),以及内蒙古的长城遗址,其长度和跨越的历史年代,居全国之首。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其数量和艺术价值居全国之最。蒙古族及“三少”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绘画、雕刻、体育、服饰极具民族特色,使得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内蒙古有着较为雄厚的文化工作基础、成就和优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古民族歌舞风靡全国,草原文学、戏剧、曲艺、美术、电影等在新中国的少数民族艺术中占有突出地位。1957年成立的乌兰牧骑,受到党的三大领导人的赞扬,被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面旗帜。为深入推进草原文化研究,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去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启动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这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大献礼项目。

  这一年来,研究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课题公开招标,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研究工程的十二项子课题进行了集体攻关,并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 • 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出版了《论草原文化》论文集,11个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实践》杂志等报刊都开辟了关于草原文化的专栏,内蒙古新闻网站也开设了“草原文化论坛”,积极宣传草原文化,推动学术研讨交流。自治区社科院与《光明日报》合力开设的“草原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一组学术质量较高的文章,其中《论草原文化在中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引起较大反响,《新华文摘》予以全文转载。今年下半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社科院、社科联与《光明日报》社将在包头市、呼伦贝尔市举办“草原文化高层论坛”和“中国 • 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中国国际蒙古学学术研讨会”也在积极筹备中。前不久,自治区政府已决定将每年的9月6日设立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可以说,草原文化研究,不仅纳入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也成为学术界争相关注的特点,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大、最有影响、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这次“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在内蒙古的举办,尤其是有这么多国内著名学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权威专家和资深学者来参与研究探寻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源流,这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草原文化的深入系统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高兴的是,这次学术研讨活动,由内蒙古仕奇集团承办,说明草原文化研究已引起企业界、社会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显示出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发展前景。现在正值内蒙古大草原的黄金季节,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内蒙古多走走,多看看,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 上一个项目: 席慕蓉(著名女诗人、散文家、画家)

  • 下一个项目: 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20416 录入时间:2006/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