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主题演讲 >> 吴团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项目编号:
32510252716
项目名称:
吴团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吴团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志们、专家们一起交流!我一直在深入研究草原文化。自治区党委、政府去年设立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由陈光林、莫建成、张国民和乌兰四位领导同志亲自主持实施。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划的重大委托项目,很荣幸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是具体实施单位。借此机会,我想把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一些主要攻关任务和思路,包括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简要介绍的同时,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第一个问题是: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具体分了四个层次:

  一是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源头的地位。我们的攻关任务是草原文化,如内蒙古的大窑、撒拉乌苏和扎莱诺尔等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我们通常叫“三大源头”。我们在旧石器时代已经走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上,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还有昭保革、红山等优秀的文化。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草原文化都处在先行一步的地位。据有关专家指出在新石器早期,大约在一千年左右的历史时段内,北方地区的文化实际上处于先导地位。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拥有了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和中华第一凤等等文化成果,所以源头问题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二是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角度讲,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据张大一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分类,南方的叫游耕文化,北方的叫游牧文化,中原地区的叫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不是稳定的,南北游动。所以从类别角度讲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中国文化历史的作用上,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作用会更大,更应该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

  三是草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每当中原文化遇到问题、出现衰竭的时候,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就给中原文化以活力、推动力和冲击力,这是它的作用。

  四是草原文化对现代文明建设的意义。我们认为一方面草原文化对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遗产和基础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建设的基础资源。另一方面草原文化为现代文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民族形式。任何一个文化都需要形式,作为多元的中华文化离不开草原文化。这是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历史地位与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学术界对草原文化内涵、特质概括很多,比如叫生命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具有开放性、自由、兼容并蓄特征等等。说法很多,很难统一起来。当然这也符合学术研究的规律,因为对一种文化的特征和内涵,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的时候当然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个人认为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主要有这样三点:

  第一是崇尚自然。跟中原文化的“天人合一”有明显的区别。中原文化的“天人合一”形成于周代、秦汉以前,有很多对自然的敬畏成分。从宋代以后,中原的“天人合一”主要是体现在理念的层次上,而草原文化的崇尚自然特点更主要体现在时间特征上。

  第二是自由精神。游牧生活崇尚自由、追求自由,这是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我注意到上午一位学者谈到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它们往往把自由当作一种追求和向往的对象。而在草原文化,自由是融入在它血液里的因素,而不是向往的,是实践的内容。

  第三是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从大量的英雄史诗,从生活中崇尚胜利、活力,以及身边很多人的名字的命名上等等都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和文化是崇尚英雄的。中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它也有懦弱的一面,草原文化可以对中原文化的这个不足之处进行有利的弥补。

  第三个问题是:草原文化的学科建设问题。我们实施草原文化工程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方针或者是原则:一个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举;另一个是学术研究的对外宣传并举。前阶段陈书记对这个问题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必须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研究和树立草原文化。从学科建设角度,我们提出了三个观点。这三个观点也曾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叫作“草原文化的建构特征”,即三个统一的概念。

  第一个统一,草原文化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统一。作为传统文化它有光辉的业绩。草原文化并不同于有的文化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了、淹没了,它是一个活态的文化。我们今天搞草原文化节,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甚至树立草原文化品牌,恰好都说明了它是一个活态文化,随时吸纳有现代的内容。

  第二个统一,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地域文化很热。中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个地域文化,很少有民族文化的成分。而草原文化是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统一。刚才有位学者说草原是草原文化诞生的基地,那么草原文化,在草原诞生的文化,我们就可以叫地域文化。在草原这块地域上前后有十几个民族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创造草原文化,所以论构成的民族成分草原文化是最多的。它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民族形态。比如,在战国时期表现为匈奴文化形态。我们所谓的蒙古族文化形态,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它是草原文化形态的主要成分之一。

  第三个统一,草原文化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统一。就自治区提出“创建民族文化大区”我们学术界曾经有个讨论,究竟对民族文化大区的品牌怎样概括。有人提出叫“游牧文化”,有人提出叫“马背文化”,我们认为都不确切,还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草原文化”这个品牌最为准确、响亮。因为草原文化不单纯是游牧文化,如果把草原文化单纯地定位在游牧文化当中,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代发展要求。因为草原始终就有农耕生产方式,包括从匈奴开始,农耕在生产领域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游耕文明、农耕文明以及其他文明的结合是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在特质。

  除此之外,在草原文化研究中也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如对草原文化的地域界定。其实明确的界定很困难,草原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范畴。从南美洲、北美洲一直到欧亚大陆,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英国都有草原,都是当年游牧经济的基地。那么我们这个草原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我们定位为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共创造的草原文化。整个地域覆盖了中国的三分之二,以藏北、新疆北、青海北部草原地区,历史上囊括了整个蒙古高原,也包括现在的外蒙古。我们第一步就从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研究做起,这是一个地域界限的问题。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草原文化过去分门别类的研究很多,比如说研究艺术、马头琴、舞蹈、蒙古族历史、达斡尔历史等等。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进行研究的不多,应该说刚刚开始,所以对草原文化进行总体概括,我们感到有难度。

  再一个就是我们经过研究发现草原文化的历史典籍、历史资料、民俗资料,还有是歌舞、艺术资料都很多,但就是缺乏学术经典。如汉文化的《易经》、《论语》和《老子》类似的学术经典还没有。所以当我们去深入概括草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的时候,就遇到了资料匮乏的问题。我们还注意到现在草原文化研究很热,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学术动态。过去我们用正统史观研究草原文化的时候,对草原文化是忽略或者否定,认为游牧文明落后,这观点是不对的。我们现在注意草原文化、游牧文明,必须肯定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反过来否定农耕文化,认为农耕文明是破坏人类生存根据的、不成功的文明。我想这种从一个阶段跳到另一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认为在这点上也要注意一下。当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上一个项目: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葛健董事长、总经理)

  • 下一个项目: 乌杰(系统论专家、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会会长)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7434 录入时间:2011/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