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投稿论文 >> 论草原文化在内蒙古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李相合教授、王彦东硕士研究生)
 
  

项目编号:
3251654916
项目名称:
论草原文化在内蒙古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李相合教授、王彦东硕士研究生)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论草原文化在内蒙古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李相合(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彦东(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内蒙古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文化大区,它拥有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化和民族风情。振兴内蒙古,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实践,对“弘样草原文化,振兴内蒙经济”形成新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影响未来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草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运用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原理对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剖析,揭示草原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科学的评价传统的草原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吸收其积极因素,剔除传统的草原文化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惰性因素,使优秀的草原文化成为推动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草原文化 内蒙古 经济建设 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闻名中外。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所涉及的文化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人们改造自然的经济活动的精神文化。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地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等方面的总体特征的表现。由于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而区域文化时刻影响着人和改造着人,因此区域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属于经济基础层面,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很难把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分开。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活动,而文化活动又渗透于整个经济活动之中。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动力,又是一种无形资源。文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作用,便成为经济发展中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动力。正如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美国经济学权威刊物《福布斯》上著文阐述的:“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1)。新发展观的创始人——法国著名的学者佩鲁也认为:“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社会发展的动机的基础,并且决定着经济增长作为一种目标的合理性。”(2)不同的区域经济水平和特色孕育出不同的水平和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同时,传统地域文化又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的方向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区域经济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气候、人文、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区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各具特色并互有差异。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孕育了具有不同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决定着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不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代来看,区域经济对地域文化的决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其子孙们建立了地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从而有了历史上的元朝盛世。当时的社会经济空前的发达,中外文化互相接触、交流和碰撞,形成了空前开放的文化格局。近而奠定了草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而今天内蒙古经济的空前发展再一次提升了以蒙古文化为主的草原文化的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人们的性格和心理,进而形成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特质。古人认为这是造化之功,其实人的禀性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大有关系:居住在背靠高山,水寒风劲,气候变化剧烈,景色单调的黄土原野上,易养成坚强朴质,粗犷豪放的性格;而居住在江河滨海,水暖风和,气候湿润、景色万千的平原地带,易养成圆润婉约,细腻精明,缠绵悱恻的性格。这就是我国所谓的“北人厚重,南人机灵”的原因。
  但是既成的文化并非随着经济亦步亦趋地的发展。文化有其独立性,它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而后来因为多种原因,现在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将因惯性力延续很长时间。像我国的关中、西安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如东南沿海地区,但是其科技实力,文化繁盛程度仍居全国前列。而一些地区在经济抬头、商业始兴之时,反倒常常伴随着文化拮据,知识贬值。如清朝的“晋商”虽然名震全国,但山西当时却盛行风行文人下海经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文化的发展却显得滞后。
  (二)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的基础性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水平和特色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一个地方的传统地域文化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公共选择后,所最终积淀在这个地区和民族的血液里的,构成这个地区社群特色和民族特质的文化底色。这种底色是异常强大而稳定的,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总是体现出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影响的深刻印记。文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作用,便成了经济发展中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动力,尤其是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的灵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文价值取向与经济目标追求的联系已越来越不可分割。正所谓“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都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支持”(3)。
  地域文化环境是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前提。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即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南、浙江省的杭嘉湖一带,其经济增长原因中历史传统、科技人文等地域文化因素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为该地区是我国许多先进文化的萌芽地和发源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如山东的泰安,由于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及大汶口文化的所在地,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吸引众多外地人去旅游观光,带动了该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该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相应的有所发展。现在颇为流行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组织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来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内蒙古来说也不例外。
  文化人类学家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说到底是:“经济变成了文化,文化变成了经济”(4)。文化会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会对经济增长作出反应。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特点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内蒙古经济发展是在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上走出的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建设,只能根椐自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创造和发展。现代化决不意味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要西方化。现代化将被不同的民族文化重新解释,不同民族的现代化将走出各自不同的道路。内蒙古经济发展就是沿着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走出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既是对西部边远地区原有发展模式的创新,又是对沿海地区已有模式的超越,说到底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再造。

二、指导内蒙古经济建设的文化因素

  草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它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密切相关。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北邻蒙古,俄罗斯。战国时属赵、燕等国地,后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东胡地,唐为突厥地,宋属辽、西夏,清为内蒙古地区。早在春秋战国以来,这里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反复争夺、你来我往的地带,漫长的历史过程孕育了内蒙古特有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汇合与交融,是以蒙古文化为主体,融合吸收了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的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凝聚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无数悲喜,承载着不同朝代、不同国家的绵延起伏。穿过历史的尘湮,审视草原文化这朵中华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葩,才发觉她是如此的悠久、灿烂,兼容并蓄、独一无二。这里我们主要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发掘在无比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部分,特别是那些特有的“优性文化”,即“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育、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重视现实、赞赏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反对墨守成规和不求进取性等”(5)的文化。
  (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创业、创新精神
  内蒙古主体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内陆西北地区,这里既远离沿海地区,又远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地理环境封闭,与外界联系比较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当中。长期以来这里以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这种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草原民族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自强不息、豪迈刚健的民族精神。(6)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其子孙们建立了地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显示了蒙古族走向中原、走向世界的决心和气魄。这也充分说明在历史上以游牧民族为主的内蒙古人就已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蒙古族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建立了元朝帝国,这可谓一次伟大的创业,虽然昔日的元朝帝国风采已永远的成为历史,但这段辉煌的历史永远激励这里的后人。无论在什么时候,这种勇于创业而又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内蒙古大地上的每一个创业活动过程中都传承着。
  作为游牧民族长期的栖息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的后代,内蒙古人身上无疑具有草原文化的共性,这就是冒险、大胆、创新、开拓和包容。历史上的内蒙古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当中,但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未让内蒙古人屈服和妥协,反而铸就了穷而弥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北方民族“以刚猛为强”、“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等诸如此类的描述,正是古人对草原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一个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民族是不会甘为贫穷落后的,穷而弥坚、穷则思变。而这种民族精神,恰恰就是维系草原民族,在历史交替中互相继承、又互相超越,一代代生息繁衍、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7)在历史上,从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升腾起无数具有时代创新意识的佳话:从古代的昭君出塞初试胡汉和亲,到近代的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运动,再到当代内蒙古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内蒙古经济建设热潮,这无不体现出这里传承着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时至今日,这种精神将是内蒙古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建设现代文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天人合一、天人相胜的和谐发展观念
  草原文化从游牧文化中传承下来了那种天人合一、天人相胜的传统文化观念。从精神层面上看,草原民族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谦和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从自然层面上看,其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景观的丰富性就一个地区而言在国内也是少见的。从历史层面上看,这里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历史上的许多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各种文化在传承、变革、相互影响中逐步发展成为以游牧文明为主要特质的复合型文化,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包括崇尚自然。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迄今为止惟一以不破坏生态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作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成为草原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结晶,草原文化说到底是绿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因而草原文化以游牧业为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物质、精神、制度层面上的文化,形成了草原上的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民风。这种天人合一、天人相胜的和谐发展观念与当前所提到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三)淳朴忠厚、团结互助、宽阔博大、对异包容的合作和开放意识
  在内蒙古,汉族和游牧民族杂居相处,往来频繁,形成了各民族间在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形态乃至于宗教信仰等多侧面、多层次的交往和融合。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它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交汇之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就在既互相冲突又互相融汇的过程中交流并发展,体现出了在交流过程中文化发展的多元性特征。内蒙古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交织的要地,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经常发生互摄性交流的要地。这些文化融合交汇,既有游牧文化的敦厚雄浑,也有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以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气势,形成了和而不同、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
  内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出草原人们的开放意识和博大胸怀,形成很有意义和自信力的开放型文化心态。他们不但敢想敢做,还善于“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吸纳一切有益的新质文化,以推动民族发展进步。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草原文化是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汇合与交融。此外,就宗教文化而言,草原文化渗透着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精神。草原文化的多元性特质造就了这一地区的人民所具有的宽阔胸怀、对异文化包容,并主动学习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特征。
  但是并非说草原文化所包容的内涵就都是优性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沉淀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低层次性的文化。如草原文化中所具有的“重义轻利”等思想,不利于调动人们在经济生活和克服环境限制因素中主观能动性;蒙古族人民重视整体、集体,对家族及其它非正式性小团体有着强烈的依附性等等。所以说,我们不但要发展草原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积极方面,也要积极更新它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称的部分,使其很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传统的草原文化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在学术界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试图以此来解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奇迹”现象。任何一种文化一经形成,它所蕴涵的优性文化便成为当地先民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动力,成为了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而活跃的支撑力。中国学者左学金认为:“中国过去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都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源泉”(8)。
  (一)发挥草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草原文化中所蕴涵着的那种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促成内蒙古地区经济“起飞”的不可或缺的动力。创业、创新理念能够激励创业者开拓创新、实现自我与超越自我,去创造一个经济组织或产生一项新的经济活动。正是由于内蒙古人有这样独特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气质,才造就了如此多的成就,第一家引进日本设备从事羊绒生产形成大规模的羊绒品牌;最早进行企业重组等等。那种开创劲十足、又埋头苦干的精神风貌,使得昔日的荒漠成了人人争抢、效益可观的沙产业基地。而且创业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后,将会追求更大的持续动力,会激励创业者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施更深层次的创业,这也就使得地区发展有了后续动力。“创新的地域性,不但使进行创新活动的主题和它赖以进行创新的地域背景一起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烙印”。(9)现代的内蒙古人既有勇于创业而又坚忍不拔,有执著的企业家精神和自主自强意识,又有争当老板而又不断开拓,具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和强烈的领先意识。这都将为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添上绚丽的一笔。
  在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天人合一、天人相胜”这种文化观念将会有突出的表现。在经济建设中,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尊奉“普遍和谐”的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代文明建设普遍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草原文化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彰显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这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为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这也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后起飞跃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人所特有的那种古道热肠、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对异包容、兼容并蓄的开放思维更将是内蒙古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的一个前提。在早些年的蒙古高原上蒙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就是以平等、团结、互助、合作为主导的,“奶香”和“米香”很好的融合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合也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分工成为可能。这种在文化的交融中形成的社会分工合作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能提高经济效率,更能降低交易成本。内蒙古地区多元发展战略的形成,很有力地证明:历史沉淀下来的区域分工合作思想就是竞争而又合作,重视产业扎堆效应和创业者之间“扎团”理念,重双赢,求共生共荣的启蒙思想。这种精诚合作文化促使创业者们的相互支持,分享技术和市场信息,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内蒙古经济多元发展成功实践也在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与大陆的开放思想相得益彰。草原文化中的开放性思维文化,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培育出草原人们的开放意识和博大胸怀,形成这种很有意义和自信力的开放型文化心态对今天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曾经,内蒙古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就采取“信教自由”和“兼容并蓄”的政策,国外的各种宗教启蒙思想和先进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外文化互相接触、交流和碰撞,形成了空前开放的文化格局。
  在现代草原文化的重构和升华过程中,包括信用观念在内的地域优性文化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信用观念是一种很昂贵的资源,它放弃短期内的机会主义收益,在长期内小心谨慎的地积累信用资本,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所以在内蒙古经济的起步阶段,特别地注意树立外部地区良好的信用形象,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体经营者在这一点都是非常注重的。现在内蒙古地区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来资本的扩张都是建立在地区信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的。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人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所显现的是摆脱贫困、征服自然、渴望富裕的抗争精神;体现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追求的是“团结奋进、走进前列”的争先精神;表现的是“战胜自我,推进文明,跨越发展”的一往无前精神;显现的是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展现的是抢抓机遇,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正是草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这些精神特质,决定了人力资本中最具活力的精神因素,这都将是内蒙古经济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消除草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尽管内蒙古地区的地域优性文化的发扬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起举足轻重促进作用,但是传统的草原文化也难免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有不相称的一面。一些古老的传承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递进、创新就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诸如在传统的草原文化中重名轻利的价值偏好与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追逐利润和重视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矛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义利价值观评判在草原主体文化蒙古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轻视财富的积累和创造,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以财富积累为主题的今天,这一文化观念将有可能演变出的“仇富心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健康的看待“先富现象”的思想屏障;草原民族显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好斗的性格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性格在某些方面可能与现代市场经济所注重的妥协、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法制观念也不相吻合;蒙古族人民重视整体、集体,对家族及其它非正式性小团体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这种意识、心理使得家族成员,同乡会成员及其它团体组织成员之间有了深层的凝聚力,这种传统发展到现代社会,便成为关系学、人情网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一旦与权力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它更多地表现为破坏性。另外,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根本利益应是一致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相对减少,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农牧民竞争意识的增强,草场归属出现民族间的争议,在部分蒙古族中存在着“汉族占据了自己土地的想法”,还有“汉族经济势力渗透到牧民的生产中”的想法。(10)这是一种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虚无主义观念。这不利于民族团结、平等与互助,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如果不予以消除,最终会不利于内蒙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济与文化,历来相依相伴,“新经济”更强调了这一趋势。内蒙古虽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思想的、政策的、资金的等多种原因,其文化事业总的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内蒙古的振兴,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提出和实施文化兴区战略,决不是妄谈,而是与发展经济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认识草原文化的现代价值,目的就在于开发。所以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加快区域文化事业的建设,加强区域文化的递进创新,促进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文化的开发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吸取本区和外地的经验必须弘扬草原文化中所蕴涵的区域优性文化,同时要转变观念,积极更新现有文化中与社会经济现代化不相称的内容,以区域优性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是弘扬创业精神,以商为本;二是弘扬创新文化,开拓务实;三是弘扬合作文化,从利己独赢到合作共赢转变;四是弘扬信用文化,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转变;五是倡导开放意识与产权思维,从封闭静态向开放动态转变,并根据因时因地的创造,可以确立以下几点作为当前考虑的重点: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嫁接;同时要处理好文化事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

注释:
(1)轩引自何党生,未来城市经济的文化环境与战略,价值中国网, http://www.chinavalue.net/index.aspx, 2006-05-03\10:16:19.
(2)弗郎索瓦•佩鲁著,张宁、丰子义译,《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译本,1987年版,15页
(3)刘向东,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探索,1997年3期
(4)FredricJameson,“Notes On Globalization as a Philosophical lssue,”in Fredric Jameson and Masao Miyoshi,edited.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98年,54页
(5)陈佛松,世界文化史[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版,7页
(6)(7)陈光林,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 内蒙古新闻网http://www.nmgnews.com.cn
(8)《参考消息》,2004年8月19日
(9)陈文言.浅论区域创新及其系统的构建[J],人文地理,2001年1期
(10)邵方,现代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的特征,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4期


 
 
 
 


  • 上一个项目: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教授)

  • 下一个项目: 内蒙古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与发展 (阿木尔巴图教授)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5126 录入时间:2007/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