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投稿论文 >>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扎格尔教授)
 
  

项目编号:
32516272116
项目名称: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扎格尔教授)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扎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摘 要:草原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环境,造就了草原文化“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英雄乐观精神。游牧民族的这种精神大致经历了“力量-智慧-智勇双全”崇拜的三个阶段。同时通过对史诗中“蟒古斯”形象的分析,认为英雄也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戚与共”的人。
关键词:英雄乐观精神 英雄崇拜 群体意识

  英雄乐观精神是对人的力量与智慧本性的赞美,自信自强、知难而进品格的诠释,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解释。

  “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书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1)。

  在草原民族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首先是大力士,他们具有超出常人的巨大力量。但是,草原民族对英雄的理解,并没有单纯停留在对“力量” 的崇拜上,而是对人的智慧也同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因此,草原民族不仅有尚武精神,而且具有崇尚智慧的传统和习惯。圣主成吉思汗箴言“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是草原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

  草原游牧生活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劳动造就了草原民族崇尚英雄的乐观精神品格。他们勇敢地同严酷的自然灾害和凶猛的野兽作斗争,同侵犯故土的强大势力作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期的种种困难和各种挫折,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塑造了草原人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扰,他们都能够从容乐观面对,以草原般广阔的胸襟接纳并融入自然、社会与人。游牧民族对酷热严寒的抵御能力和忍耐力极为强劲,对创伤、失败等厄运都可以泰然自若,在保卫故土的战争中不怕牺牲,献出自己的生命视为光荣等,体现了草原民族英雄乐观精神。

  在狩猎、驯马等活动中常常发生伤亡事故,如果因此而畏惧退缩,游牧民族的生产活动则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游牧民族将知难而上的人称为“额日浑”(蒙语,男子汉的意思)。“额日浑”不仅是骁勇善战的勇士,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辞辛苦、勤劳勇敢的劳动好手。草原民族“贵壮尚勇”,提倡勤劳勇敢,不仅是对一种荣耀的追求,也是英雄乐观精神的一种认知和评价。

  正是草原上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和塑造了游牧民族这种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由力量崇拜上升到智慧崇拜,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力量与智慧崇拜有机地结合,塑造了草原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蒙古族英雄史诗 《江格尔》、 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巴特尔(英雄)、摩尔根(智者)在游牧社会中成为一种全社会成员尊重和向往的崇高称号。这种勇敢与智慧的统一,是英雄崇拜所决定的它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英雄乐观精神的具体表现,并成为草原文化的永恒主题。

  对英雄的崇拜和崇尚英雄精神是草原民族最高的价值追求,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是对力量的崇拜,突出表现在对“大力士”、“勇士”的尊重和景仰,这些“大力士”,往往具有超常人的力量和勇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第二阶段主要表现在对智慧的崇尚,这些人往往在处理事务的智力和灵活性方面高出一般人,能文亦能武,具有过人的智慧。第三阶段,人们更加崇拜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的英雄,这些人不但具有超人的力量,而且具有过人的智慧,与中原文化中的“大侠”、“侠客”有相似之处。那些为游牧民族成就大事业的伟人,如成吉思汗成为崇拜的对象,他们在草原民族中拥有最高的地位,是草原民族心中的至高无上的英雄。

  草原民族英雄史诗不仅是游牧文明独特的艺术成就,而且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代代人的不断创造和传承,塑造了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体现了人格品性和价值取向。就像在浩如烟海的草原民族英雄史诗中塑造的那样,在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英雄史诗的文化模式中,人人都争当英雄,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和信仰的核心,而且制造出草原民族社会的斗争和竞争,并且这种社会斗争和竞争成为草原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成为草原文化不厌其烦永恒的历史主题和核心内容。从而不断地强化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体现在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高贵品格上。

  北方草原的严寒冰雪、酷热干旱的自然条件和狩猎、游牧的艰苦生产劳动,锻炼了草原民族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他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乐观从容地面对,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对事业的必胜、生活的美好充满信心。表现出草原民族面对现实、笑对困难的英雄乐观精神品格,在草原民族中世代相传的战胜自然、征服“蟒古思”(魔魂)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中的魔力无穷的艺术形象,创史诗中塑造的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都是人类赞美自身力量与智慧的具体表现,是草原民族自信自强、不畏强暴的英雄乐观精神的赞歌。

  在草原民族英雄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中塑造的“蟒古思”形象是一种富有象征性的形象。在北方民族民间文学中早期出现的“蟒古思”是自然界凶禽猛兽的象征。后来又有了敌对氏族和社会凶恶势力的象征。在史诗中,它一方面身上长着许多头(在史诗的多种变体中有十三头、二十五头、五十五头等不同的描写),活吞人和牲畜等的神奇色彩, 另一方面又有人的特征,它有语言和思维,抢夺女人和牲畜财产等。在北方民族史诗中,勇士代表着一个氏族的群体力量,“蟒古思”代表着另一个氏族的群体力量,斗争的结果总是勇士战胜“蟒古思”,取得保卫故土、捍卫氏族利益的最后胜利。而在这种勇士与“蟒古思”的斗争中,勇士们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苦、不怕死的高尚品格,连续战斗几天几夜,在力量与智慧的较量中始终保持对必胜的信心,经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杀死凶恶的蟒古思,为氏族、部落争得荣誉。因此,可以作为草原民族精神文化集大成者的英雄史诗,充分体现了草原民族自信自强不畏强暴、知难而进、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体现在英雄个体的价值与群体社会责任的统一,被塑造为社会普遍道德的化身。如果说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是个体的自然本性,那么,草原文化对英雄的人格要求,则体现了他们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定位(2)。

  草原民族崇尚的英雄乐观精神,他们所尊敬和崇拜的“英雄不是力量出众的莽汉,也不是独善其身、恃才傲物的众叛亲离者,英雄必须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威与共的人(3)。如: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所塑造的江格尔、洪格尔等英雄人物,为了保护本氏族和部落的利益,捍卫自己的领土——“宝木巴图”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艰苦的斗争,战胜种种困难、战胜侵犯的敌人。为部落、为“宝木巴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英雄个体的价值与群体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类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的无穷无尽,将人类本身彻底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体裁的产生就是人类充分认识本身,并将自己从自然界分离的一个有力证明。正是这个特定的时代,包括氏族、部落、族群在内的群体意识觉醒,形成足以与自然灾害和一切敌对力量对抗的群体势力。在频繁的群体对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的氏族首领、部落首领,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英雄人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时代,是造就千百万英雄的特定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关注的是氏族、部落、部族、以及民族的事业与命运,注重群体的意识、群体的观念、群体的荣誉和群体的利益。

注释:

(1)吴团英:《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基本精神》,内蒙古日报,2006.10.27
(2)(3)乌恩:《论草原文化的价值体系统》,转引自《论草原文化》、胡匡敬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 上一个项目: 论草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金助理研究员)

  • 下一个项目: 2006中国 • 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论文征集通知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2938 录入时间:2007/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