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内蒙古地方文献对草原文化传承的历史作用(内容提要)
 
  

项目编号:
4214583512
项目名称:
内蒙古地方文献对草原文化传承的历史作用(内容提要)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内蒙古地方文献对草原文化传承的历史作用(内容提要)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 莎日娜)

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当我们置身于草原文化的真情实景去体验、感受和聆听她的魅力,那浓郁而神圣的民族气息和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无不令你由衷地赞叹和向往。而翻开内蒙古地方文献丰富的史料资源,你不禁会更加深刻地领悟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博大精深。

内蒙古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它所反映的内容和地域特征突出,民族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例如,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地方史、谱牒、地方年鉴、方言、风情、经济统计报告等,不仅大多出自当地一些著名人士手笔或专门研究机构团体的编纂,而且经过实地调查、采访,有比较确切的统计数字,资料翔实、可靠,在价值观上具有史料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地方文献还涉及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人口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以及农业科学、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医学地理、自然地理、动植物学等,几乎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内容上还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地方文献与草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是传承和探究草原文化轨迹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内蒙古地方文献对草原文化的历史传承作用,并提出了在草原文化研究中,进一步开拓和利用地方文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以内蒙古旧志和新修方志为例,通过方志相关内容和部分类目的设置,阐明内蒙古方志对于探究草原文化历史轨迹所起到的重要参考作用。方志作为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即"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是专门记载某一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状况的重要文献,为"一方古今之总览"。内蒙古方志的门类较为齐全,内容基本涵盖了游牧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草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典章制度、原始植物群落、自然景观、社会习俗、岁时节日、祭祀礼仪、古迹岩画、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物产、民俗、人物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堪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无其不有,是地方文献的主体组成部分。

内蒙古地方志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江南名士金志章撰所辖张家口厅(今张北县)、独石口厅(今沽源县)、多伦诺尔厅(今多伦县)合志--《口北三厅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宣化县令黄可润又增校刊行。据文献统计,截止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区共有地方志近百种。内蒙古早期地方志侧重于史志,这些地方史志文献,对于研究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历史轨迹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如仅2002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的《内蒙古史志》所收文献,就反映了自清至民国蒙古历史发展的脉络,其中不乏涉及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典章、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地方史志综合记述了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社会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与全国一样,新编纂出版了一大批地方志。大量新修地方志以其独特的取材和相关类目设置,除设有专门记载草原文化的类目外,有些内容还散见于其他类目中。这些方志中所反映的草原文化内容多以记载自然地理沿革、草原生态文化为主,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是当今世界少有的无污染优质天然草原,全国五大牧场,内蒙古居于首位,它拥有8666.7万公顷天然草场,约占全国天然草场的1/4,在新修地方志中对于这些草原的发展建设等均有详细记载。再如,草原文化名城赤峰、草原之花海拉尔、草原城市锡林浩特等地区新修地方志中,也设置了有关记述与当地草原文化建设内容相关的类目,其中有关草原植被、沙地植被、草地植被、地理分布、草场等级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以及草原划区轮牧等记载,不仅对于周边草原牧区提供了建设经验,而且促进了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

二、以内蒙古年鉴为例,说明内蒙古地方年鉴的编撰,对于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自成立以来,比较重视年鉴的编纂出版,全区编辑出版了大量年鉴,其中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如:《内蒙古十通·内蒙古国土资源通志》、《内蒙古十通·内蒙古自然灾害通志》、《内蒙古十通·内蒙古旅游资源通志》、《内蒙古年鉴》、《乌海年鉴》、《赤峰年鉴》、《巴彦淖尔年鉴》、《包头年鉴》、《锡林郭勒年鉴》、《通辽年鉴》、《宁城年鉴》、《松山区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呼和浩特市经济统计年鉴》、《呼和浩特铁路年鉴》、《内蒙古科学技术年鉴》、《蒙古学研究年鉴》等等,其中《内蒙古年鉴》,填补了自治区历史上没有一部综合性年鉴的空白。这些年鉴不仅分别在草原文化建设、自然灾害防治、旅游资源开发,以及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而且对内蒙古各地区畜牧业经营管理、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统计数据,不仅总结了历史经验,而且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三、内蒙古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内容十分丰富,仅按照地方文献资源的编纂形式、载体形态、出版方式、信息密度、文献级次等不同途径可分别划分为多种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特殊意义的口碑文献资源,物理意义的实体文献资源和现代意义的虚拟文献资源。我们在研究草原文化的进程中①应进一步增强草原文化传承意识,全方位提高内蒙古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这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草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内蒙古地方文献承载着传播草原文化的使命,为草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是研究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地方文献对于草原文化的传承和贡献,对于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草原文化研究特色,传承与弘扬草原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③各地方文献收藏机构应积极开拓全区用志途径,通过建设草原文化资料库,以及不断提高地区网站传播草原文化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力度等多种途径,加强草原文化的信息化建设,为草原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 上一个项目: 草原都市走向世界

  • 下一个项目: 关于论著《哈达--蓝色文明的象征》提要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2504 录入时间:2011/4/2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