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草原上的神奇歌喉-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探析
 
  

项目编号:
46929916
项目名称:
草原上的神奇歌喉-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探析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草原上的神奇歌喉-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探析

木 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鄂尔多斯素有歌海的美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发展了绚丽多彩的鄂尔多斯文化,为祖国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朵瑰丽的鲜花,特别是风格独特的鄂尔多斯民间歌曲,更是脍炙人口,著称于世。

如果有机会置身于这片土地上,就能更加深切地领略到鄂尔多斯人能歌善唱的风采。在这里,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从天真活泼的孩童到耄耄之年的长者,人人会唱,个个善歌。如此特殊的艺术环境,自然造就出一批造诣深厚的民间歌手。这里,我要介绍的就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受到音乐界人士高度评价的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

扎木苏于1912年出生在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呼和陶勒盖嘎查(村)的贫苦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未能上学读书。但在鄂尔多斯这个民歌海洋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唱歌。他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在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天资聪明的扎木苏,无论在马背上还是畜群旁,每日用心地练习唱歌。从十几岁起,便在家乡的婚宴、那达慕等喜庆场合为人演唱。他的演唱技艺不断长进,崭露头角,遂成为闻名遐迩的歌手。

1957年,扎木苏在全区民间艺术汇演中首次获奖;1978年,年届66岁的他,代表内蒙古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歌调演,以其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歌唱,使北京音乐界的专家们赞叹不已,誉为鄂尔多斯的美声唱法。1987年,古稀之年的扎木苏参加了伊克昭盟业余歌手汇演,获荣誉奖。如今,年届80高龄的他,唱起歌来仍是气不短、声不哑,其嗓音仍然保持着高昂、嘹亮的音色,开阔而清新,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扎木苏没有学过声乐理论,但他在多年的演唱实践中,细心揣摩出丰富的歌唱经验,演唱技巧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虽然讲不出深奥的声乐理论,但他关于演唱方面的经验之谈,无不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扎木苏说:"我从15岁唱到现在,嗓子从来未出过毛病。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我高兴,是唱不累的。"他认为唱歌的技巧主要在于用气。他说"如果气息用对了,躺着也一样能唱好歌。"气息关系到歌曲的强弱、快慢、连顿、张弛,因此,他要求会吸气,会"打结",会贯通,还要会放松,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和乐句的长短,吸入或呼出气息。气息在歌唱中,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有了这个支撑点,才能控制呼吸的均匀,才能有运用自如的力度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笑得肚子痛了"的那种状态;这就是所说的腹式呼吸法和所谓"丹田之气法"。

上面,扎木苏谈的是歌唱艺术中呼与吸的关系、气息与声门巧妙地配合问题;下面,他谈到歌唱的发声及其共鸣问题。他特别强调:唱歌时,颈部要放松,声音要从胸口飞出,通过脊柱的支持,打开咽腔,舌头放平,声音直冲上腭,反射震动口腔。但声音并未停留在口腔,利用硬口盖的反射作用,形成一个集中点,通过后脑勺,串到头顶上。他明确地说出歌唱时,要有正确的呼吸和气息的支持点,让声音从胸腔和口腔顺畅地通向头腔,形成一条畅通的共鸣管道,实现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明亮,靠前,泛音多,有穿透力,歌声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

扎木苏说:"唱歌时,千万不要把气拉到喉头上,不要把喉头挤压得僵硬。"他外祖父教他唱歌时,每当进入高音区,总要摸他的喉部,看是否松弛。民间歌手要时常注意喉肌在歌唱中的状态和作用。这就是说要重视声带闭合的张力和呼出气量的平衡及支配能力,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形成一个具有穿透力的"亮心"。

扎木苏的真假声结合得非常自然,音色统一,声音嘹亮,位置较高。他能很轻松地唱出c3,声音不刺耳,不尖锐。这证明,除了声带闭合健全外,他的头腔共鸣运用得非常自如。人体头腔共鸣体的空隙很小,如峰窝骨的许多小孔,只有针眼大,能引起高频率的泛音共鸣,也能消融高音的尖锐性。把声音滤得柔和。扎老的功力是令人钦佩的,他的歌唱技法更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由此也可以断定,在我们的民间早就有了比较进步的科学的演唱技法。

1


  • 上一个项目: 史诗与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称谓探微

  • 下一个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1073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