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草原轻骑兵"今何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乌兰牧骑
 
  

项目编号:
46929910
项目名称:
"草原轻骑兵"今何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乌兰牧骑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草原轻骑兵"今何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乌兰牧骑

南鸿雁(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副教授)

"草原轻骑兵"--乌兰牧骑,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的基层文化事业机构。2008年乌兰牧骑成立五十周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文艺群体经历了全国巡回演出阶段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

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乌兰牧骑这一艺术形式的呈现方式、展演活动、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讨论,揭示其深层的政治、文化内涵,以期明了乌兰牧骑艺术不仅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众艺术,同时也是文化的积极推手。

乌兰牧骑艺术以多种方式承载意义。在本文的讨论中,焦点将放在乌兰牧骑艺术作为"区分的文化"以及产生的相关意义。同时本文还就音乐的消费;音乐与社会象征;音乐、政治生活和思想;独创性和历史相关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随着音乐消费的不断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乌兰牧骑的组织演出形式逐渐发生变化,以期适应大众传媒的发展。此时音乐生活的民主化以及与原来音乐的功能丧失,使其音乐发展越来越朝向大众传媒与大众音乐文化。

作为与政治密切结合的艺术载体,乌兰牧骑艺术曾经是各地争相效仿的模式,虽然,音乐能够涉及的社会象征主要是情感性质的,但是,它们能够呈现出创作者或者表演者没有考虑要塑造的那些隐含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又被以某种方式定位,由此,音乐在社会中承担了象征功能。乌兰牧骑艺术的政治意涵也由此而被突显。

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乌兰牧骑虽然很难摆脱政治的象征,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民间音乐或者说民族音乐再次被提升时,他们的境遇又会如何?面对非遗,他们怎样看待解释自己的行为?是衰微还是复兴?抑或保持原态?这些问题也将是本文关注之处。


  • 上一个项目: 谈草原音乐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存在与发展

  • 下一个项目: 蒙古音乐形态学研究中如何引用律学的实证方法的几点思考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055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