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项目编号:
469291012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李世相(内蒙古艺术学院 教授)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品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国内外学者们对长调民歌的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而全面地展开,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在长调民歌旋律形态研究方面仍较薄弱。本文试图抛开以往采用西洋音乐理论解释民族音乐现象的做法,从长调音乐本身存在的客观因素--拖腔现象入手,力求开掘新视角,进而更加合理地解释长调旋律的特性。

歌曲的拖腔,一般指歌唱中"一字配多音"的词曲结合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蒙古族长调民歌所独有,而是在任何歌种中都普遍存在着。但是,任何一个歌种中的拖腔运用,也达不到在长调民歌中这种运用程度上的极至。因此,旋律拖腔的大量运用,是长调旋律的本质特征。然而,长调民歌中旋律拖腔的运用又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而非任意运用。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拖腔旋律的认识,不同种类的拖腔表达着不尽相同的情感与内容。拖腔用在何时何处、运用到哪种尺度为美等,均有着自己的把握。久而久之,造就了长调民歌旋律拖腔体系的形成。

一、短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短拖腔是指:旋律在某词尾音上短暂的曲所性延续,一般表现为四五个单位拍内的"一字配多音"词曲结合形态,或一字在一个长音上的装饰化旋律运动。按短拖腔在长调歌曲中所起的作用及音乐表现上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类型来进一步认识。

1.直式拖腔:即旋律运行方式围绕着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长音而做装饰性的运动,这种"装饰"主要是运用长调的独特演唱技巧而形成的。这些独特演唱方式对旋律骨干音的装饰具有动人的华彩性,可使人对一个旋律片断产生"直而生动"的印象。

2.折式拖腔:即以一、两个调式骨干音为中心或框架,用较多音进行环绕式的装饰。运动时可呈现上行折转过程,也可能呈下行折转过程,音调折转距离一般在八度内进行。这种围绕骨干音而进行的"装饰",也直接与长调的演唱技巧相结合。

二、长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长拖腔是指:旋律在某一单词词尾音上做较长时间的曲折性延续,形成明显的"一字配多音"词曲结合状态。其音乐形态表现为"字少腔多"的音乐化渲染,旋律线条起伏变化多而丰富。

1.长拖腔的音乐表现方式:长拖腔除旋律运动的时间因素较长外,还必然形成旋律运动音域上的宽泛,旋律在比较宽阔的音域运动中,多呈较大的拱形线条,这种拱形运动一般需要三个支点来完成,即拖腔的起音、上支点音与落音。

2.长拖腔的曲体结构作用:与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基本结构亦为乐段体,但为"叠唱式乐段体"(此不细述)。长拖腔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这些结构形式的特点及乐曲规模的形成。

3.长拖腔的旋律逻辑意义:长拖腔除具有上述结构意义外,还在长调旋律的展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调旋律一般表现为散意性的节奏与婉转起伏的抒情曲调,但这并不能说长调旋律的展衍就无其规律可循。

三、衬词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衬词拖腔是指:在歌词主体以外的衬词上建立起来的长拖腔,常用"哎、呦、阿哈、嗬伊"等。从旋律形态上讲,衬词拖腔的旋律属于长拖腔旋律的延伸。在与衬词结合时,由于拖腔已脱离了歌词音节发音上的限制,从而使旋律的展衍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旋律上的独立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1.扩充式拖腔:即在乐句内部引入衬词上的拖腔,或在乐句尾部衬词上进行拖腔。结果必然使乐句本身得以扩展,形成乐句内部的扩充,使旋律的动力性增强。

2.镶嵌式拖腔:即衬词拖腔运用于两个陈述词意性质的乐句之间,一般规模不大,但具有独立乐句意义。此时的拖腔多具有情绪转换、乐句连接、结构补充等多重意义。

3.独立式拖腔:即以衬词拖腔单独构成较大乐句,或衬词拖腔用于某句头部,形成以该拖腔为主体乐句。该种拖腔结构独立意义明确,常做全曲收束而用于最后乐句。

总之,长调民歌的旋律有着其自身的特性,这种特性通过与其他民族民歌的比较即可显现。纵观世界各民族民歌,其旋律的展示多数是围绕着主题及主题的发展而进行,是"抓住一点而扩散"的音乐发展思维。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展示则是"围绕拖腔而衍生",其旋律由五声音阶骨干音搭起音阶式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装饰性独特演唱方式构成多种形式的拖腔,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长调旋律线条。二者在音乐展衍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特性所在。


  • 上一个项目: 关于蒙古族传统音乐元素走向专业化道路的经验和国际化的展望

  • 下一个项目: 论蒙古族传统舞蹈的现代化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069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