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内蒙古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
 
  

项目编号:
469291012
项目名称:
内蒙古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内蒙古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

杨海源(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中华民族那些博大精深的音乐资源是现代音乐教育立足发展的根基,音乐教育是我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传承的途径。传统音乐资源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内蒙音乐资源更是丰富多样。但是,作为后人我们该如何把前人创造的传统音乐资源转化为音乐教育资源呢?而我们内蒙的传统教育又该如何通过教育渠道进行传承呢?这两点是发展我们的草原文化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活课堂教育与文化传承间的良性互动,把过去那种片面的、局部的技艺传承,转变为全面的、整体的文化传承机制。

现代音乐文化学的发展表明,把音乐仅仅看做是"技术"而从"工艺"的角度教习音乐的教学观,正如伍国栋在《音乐基础教育的文化层面定位》中认为:"事实上仅仅确定了音乐艺术的属于表层形态构成的局部内容来作为教育与学习的中心对象或基本对象,而联系和支撑这些音乐对象的其他不可分割的音乐部分,却多被舍弃,或多被轻视,我们已经长期地处在这种可以称之为是"缺损"或"畸形"的音乐基础教育漩涡中不能自拔。"实践证明,脱离文化的音乐技艺教育,确实不能培养出技艺双全的音乐家,它顶多能培养出一些"高技术、低素质"的"音乐匠"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学习,与其说是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掌握过程,还不如说是对"作为文化的音乐"的全面认知过程。

其次,加强传统音乐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式。我个人认为可以开设乡土音乐课程,比如蒙古族音乐史、内蒙古乡土音乐、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等地方性音乐的理论课程,这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地方性音乐理论课程零的局面;在技艺性课程方面,建立起包括蒙古族长调、短调、马头琴、四胡在内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设置"民族音乐学"、"乐律学"、"音乐形态学"、"乐器学"等理论课程。因此,对于内蒙古音乐高校来说,传统音乐课程的开设不是对固有课程模式的"锦上添花",而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建构工程,其内容包括培养人才方案、教学大纲、专业建设等。同时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者型理论人才和舞台型的优秀表演人才。

其三,传统音乐和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融为一体的结构特征和传承方式的口头性特征,使我们的学生无法从书面文本中去认知其全貌。只有打通横挡于课堂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之间的壁垒,两者间的互动才有可能。为此,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是指把民间文化"请进"课堂,也就是说,把传统音乐的实践者--民间艺人请进大学课堂,让学生在切身接触中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走出去"是指把课堂"搬"到民间,让学生在原生文化场景中去感受文化艺术的独特性。也就是说,转变过去那种靠乐谱、靠书本的教学模式,而是从传统音乐传承的特殊性出发,在活生生动态的音乐实践中去全面学习、掌握音乐。

其四,"传统"不是现代化道路上的绊脚石,恰恰相反,"传统"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一方面,抛弃过去对"传统"的种种偏见和对"现代"的幼稚崇媚,建立自尊、自强的民族文化意识,还给"传统"本应属于它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传统音乐当做博物馆里封存起来的"文物",而是要寻找多渠道传承模式,想尽办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传统音乐真正成为现代化音乐教学的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建立以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基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是对内蒙古地区地方性音乐的"保护"和"传承"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立足"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世界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但是世界文化并没有因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而削弱。相反,不同人文类型所特有的相对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在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指导下,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完全成为可能。而过去那种"西方模式"的音乐教育体制也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改变原来单一、狭隘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充分开放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下,民族音乐已经不是西方音乐课程的"附庸"或"点缀",传统的、民间的、乡土的音乐也不再被视做是实践西方理论的原始"素材",而是作为多元文化体系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独立类型出现在高校课堂。

以上是我对如何把内蒙的传统音乐资源转化为音乐教育资源和内蒙的传统教育如何通过教育渠道进行传承谈了一下自己的拙见。

最后,在充分利用好传统资源的同时,我们还要具有创新意识,保持传统形式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

近年来,我们看到杰出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把该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加工和创新,并把作品推入艺术市场,进行运作,让整个内地甚至是全世界都刮目相看。她让云南的传统舞蹈走出国门,踏上世界征程;云南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已经连续举办过好几届,这对提高青年歌手的基本素质和演唱技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现在云南地区的选手素质明显在提高,对于我们发展蒙古族的草原艺术具有借鉴意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有钱人(比如说企业),应该大力投资打造内蒙古草原文化,创造大型的歌剧、舞剧、音乐剧,传承传统的音乐形式并创造带有现代元素的新的草原音乐文化,把草原音乐文化打造成不同形态的精品样式,推向世界。

1


  • 上一个项目: 从"非遗"保护工作看仪式音乐的"型态"和"语境"

  • 下一个项目: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8934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