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
 
  

项目编号:
469291017
项目名称: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

杨玉成(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博士后)

草原音乐文化并非蒙古人的独创,也绝非中国所仅有。然而,在当代中国这一历史语境下,"草原音乐文化"这一名词,似乎成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代名词。

当代草原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结构特征。对于这样多元并存的局面,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所谓的多元并存,首先是历时的多元并存,所谓历时的多元并在,是指各个历史阶段的音乐文化要素在当前的文化结构中的整合与互动,这种集合交融可以内外两个方面:

首先,草原音乐文化内部的整合。研究表明,草原音乐文化至少应始于匈奴时代,并经东胡、敕勒、鲜卑、突厥等北方草原民族以及其他千百个民族部落的传承和发展,最终被蒙古人所继承。蒙古人 "终于成为世上古往今来草原文化最伟大的继承者、收藏者、发扬者和创新者。"

其次,草原音乐文化对外部文化因素的整合。蒙古族一方面继承了北方草原先辈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并把其加以发展与弘扬,另一方面是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又不断地吸收、融合兄弟民族的文化成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藏族和汉族文化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尤为重要。

第二,当代草原文化多元并存结构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共时的多元。

首先,草原音乐文化共时的多元性表现为草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草原文化的民族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草原文化,主要是指蒙古族文化以及上述各先辈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而言,而且蒙古族文化被认为是目前唯一代表;广义的草原文化是指以草原畜牧业生产生活为主的各民族文化而言。远的不说,就国内而言,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民族有哈萨克、柯尔克孜、藏族等,而且其延伸范围还可包括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满、裕固、土、锡伯等民族文化。这些民族的音乐文化可看作是草原音乐文化内部的亚文化,它们以其各自独立的形式存在于各自民族的生产生活当中,并共同构成了草原文化的共时结构。

其次,从音乐文化的层次上来看,草原音乐文化共时的多元并存格局中,专业音乐、大众音乐和传统音乐三元并立,构成当代草原音乐文化的整体结构。

这里所谓的专业音乐,指的是专业作曲家创作并由专业演员表演,并符合当代专业音乐艺术基本体裁规范的音乐而言的。例如:交响乐、室内乐、合唱艺术等各种新音乐体裁。这些音乐,从艺术创作和表演的特征上看,是按照西方艺术音乐的规则而创作表演的;从创作--表演的主体上看,这些音乐体裁都是专业作曲家创作和专业演员表演的;从受众--消费主体来看,此类音乐体裁是具有一定文化品赏能力的人们所赏听,它要求其受众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专业背景。因此,专业音乐更像是"小圈子里的艺术"。也就是说,专业音乐其实便是精英音乐,是艺术音乐。

本文中所指的传统音乐,是指广大牧民、农民在传统民俗生活中唱奏的,历史延传下来的音乐形式。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有三:一是,传统音乐往往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文化传统;二是,传统音乐与民俗社会特定的时--空的群体生活及其民俗传统相关,其表演依赖于特定的民俗语境;三是,传统音乐是特定社会成员情感意愿的表现,因而对其持有者有着鲜明的代表性。

这里所谓的大众音乐,是指那些当代市民平常享用的音乐,需要注意的是,与更广义上的"大众音乐"不同,笔者所指的却以"草原音乐"这一基本范畴为限定。这种草原风格大众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兴起的"草原歌曲"。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与专业音乐"小圈子里的艺术"不同,大众音乐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易于演唱,从而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由于大众音乐的受众主要是市民,而当代市民阶层中的非音乐专业的社会精英本身便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他们掌握着文化话语权,从而大众文化较之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更多的受到社会扶持。二是,"草原歌曲"本质是大众通俗音乐,由于其经济效益、宣传效益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它更适合在当代社会中生存流传,并且很容易受到一般社会民众的欢迎。三是,从传播途径来看,大众音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大众媒介就是使通俗艺术愈趋于通俗,具有了文化产品的性质,逐渐形成为规模化的市场文化。

在当代草原音乐的整体格局当中,大众音乐开始成为最具发展规模的部分,无论在市场化的程度,还是流通的范围,或者是受众群体的人数,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音乐和传统音乐,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两者形成压力的"霸权"。相比之下,专业音乐和传统音乐处于弱势地位,它们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已被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所遮盖,从而越来越被边缘化,尤其是传统音乐,其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我们应当遵循草原音乐文化三种类型各自的生存和发展规律,各行其是,分而发展。其中,专业音乐是在大力扶持发展的领域。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加强音乐教育,加强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队伍以及专业音乐团体的建设,以此来推动专业音乐"教育--创作--表演"事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大众音乐,草原歌曲已经融入到市场运作当中,遵循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其充分的自行发展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大众音乐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广大的受众群体,但它属于通俗文化范畴,无论其内容形式还是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含量,并不具备作为草原音乐文化代表性体裁的分量。传统音乐是草原音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草原音乐文化事业的根基和继续发展的动力,而它目前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因此,今天我们加强传统音乐的发掘、抢救、保护、弘扬和研究工作的力度,是草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 上一个项目: 内蒙古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

  • 下一个项目: 非自觉行为意识与自觉行为意识的转变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8646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