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论蒙古族马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项目编号:
469291018
项目名称:
论蒙古族马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论蒙古族马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格日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对于蒙古人来讲音乐文化与马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古代,马给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而马在蒙古族中不仅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来运用于生产和生活,还要作为重要的饮料加工来源来使用。马通人性,有相当高的灵性。马还有一种不寻常的习性,种马从来不与自己的后代进行交配。蒙古人认为,马是最高贵的物种。

蒙古人称"好运气"为 Hiimori ,可以翻译成"运气马"。意思是,运气马奔跑、腾飞了,就是好运来了。如果梦见骑马奔驰,便认为是最好的梦。这说明,人们对马的认识提升到了精神世界,马是蒙古人的精神象征。

音乐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从审美价值观看,音乐在所有艺术种类中最具普遍性和实际性。人类对音乐的需求,从人类生存需要的文化质点来看,仅次于吃穿住行等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蒙古人的音乐形式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无处不歌唱、无时不音乐。作为精神象征的马文化与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的音乐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点:

人们赞颂那达慕大会上获得第一名的骏马并封以称号,于是产生了一些专门赞颂骏马的民歌。如,《老豪弘》这一首民歌流传甚广。这首民歌不但从观察骏马的角度赞颂了马的体态、速度及所获得的卓越成绩,而且还站在马的角度上倾吐了已经年迈的骏马"老豪弘"的内心独白。表述它在年轻的时候多次获得了第一名,而且在25岁的老龄后还得了一次第一名。它寄希望于后代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对骏马的人性化的描写。把骏马描绘成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的类人性的艺术形象。除此以外还有神性化现象。在英雄史诗中经常出现描写英雄的坐骑都是神驹,都能腾飞,日行万里,还能说话的类神性的艺术形象。

蒙古人还有一种习俗,在那达慕大会上进行赛马之前,让骑在马背上准备参加赛马的儿童用嘹亮的嗓音高声歌唱,使其对参赛的马进行精神刺激,鼓励马跑得更快。

蒙古民歌中与马有关的歌曲非常之多。其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歌名与马有关。有以下几种现象:

1.以马的颜色来表现。如"黑骏马"等。这种现象与蒙古人的审美观有直接的关系。颜色本身就有实在的直观的审美性,也有其艺术范畴属性的审美价值。音乐是通过声音的媒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色彩的存在则是艺术表现的实际对象。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割断的内在联系。

2,以马的年龄段、行进的步态速度、脾气秉性来表现。例如"四岁海骝马"、"步态矫健的骏马""烈性红马"等等。

笔者对《中国民歌集成内蒙古卷》里所收集的4000首蒙古族民歌进行了一次大概的统计。其中与马有关的歌名有四百来首,约占总数的10%。在《民歌集成》中将蒙古族民歌分成11种类型。在这些歌曲中,与马有关的曲目中哲理教益歌曲、思念歌曲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8%,爱情歌曲次之,在为数最多的1009首爱情歌曲中有160首民歌是与马有关,占总数的16﹪。诙谐歌曲中占比重最小,只有一首。

第二,歌词内容与马有关。这类歌曲更多。例如,237首时政歌曲中有75首;275首宴仪赞颂歌曲中有109首;150首哲理教益歌曲中有77首;179 首生活歌曲中有72首;289首思念歌曲中有97首;1009首爱情歌曲中有501首;95首宗教歌曲中有22首;100首诙谐讽刺歌曲中有36首;其它歌曲172首中共有76首;专门赞颂马的歌曲有54首,共计1119首。所占比例平均将近30%。这是个惊人的数量。根据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在哲理教益歌曲中与马有关的歌曲所占的比例说明蒙古人对马的认识与厚爱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最高层、最严肃的范畴里来表现了。而思念歌曲和爱情歌曲的数目之多是否说明了蒙古人对马的爱在某种程度上与亲情和爱情划等号?

根据这个统计,我们能够看出,蒙古民歌中爱情歌曲为数最多,歌名和内容加起来的话将近一半的歌曲都与马有关。笔者认为,在古代蒙古人中歌曲的创作及演唱主要是年轻人的活动,而驯马、骑烈马、骑骏马也主要是年轻人的事,恋爱在古时更是年轻人的专利。故这三个因素构成了相互连接的三角关系。所以就产生了那么多的与马有关的爱情歌曲。思念歌曲也是以远嫁他乡的姑娘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双亲及亲朋好友的歌曲为主,这也与年轻人有关。

蒙古族民歌的演唱发声技巧也与马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了解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地区,对乌日汀哆的"浩来诺古拉"这一基本型"诺古拉"称为"乌日嘶乐特"〔wurselt〕。译成汉语是"马的低声呼叫和嘶鸣"。笔者认为这种技巧在古代最初产生和形成的时候是模仿马的嘶鸣而产生的。蒙古乌日汀哆演唱发声方法中很多嘹亮的高音也同马的高声嘶鸣有内在联系。蒙古人爱唱高音,同时也酷爱骏马,所以能否说古代蒙古人在演唱高音的时候模仿马的高声嘶鸣,而产生了现在人们所唱的形式,已经发展了的高音呢?

蒙古语称马头琴为Morin huur,译成汉语是马琴。马头琴的同类有潮尔(Coor)、叶克尔Ykil (黑勒Hiil)等。这种类型的乐器在蒙古草原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马头琴同种乐器的传说很多。例如,"伊克勒琴的传说、伊和何勒琴的传说、雁头琴的传说、快骏马的故事、呼和那木吉拉制作马头琴的故事、龙头勺子琴的传说、坐琴的传说" 等八种传说中有七种是与马有关。这一点足以证明现代人称为马头琴的这一乐器种类的产生与发展与马文化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这种乐器的本体结构及传说故事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蒙古族有一种习俗,就是把马头琴挂在佛像的旁边〔右侧〕,而且不经过主人的允许任何人不能随便动。这一习俗说明蒙古人把马头琴当成了神圣的物品。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弓弦乐器最早起源于牧业民族,马尾能摩擦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最早的弓弦乐器的琴弦与弓毛很可能都是用马尾做的。后来逐渐发展,出现了丝弦和钢弦。蒙古人拥有的马头琴直到20世纪中叶还保留着原始的琴弦与弓毛都是用马尾制作的基本结构。

综上所述,蒙古族音乐文化与马文化之间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媒介来表现的艺术种类。声音媒介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声音,另一种是乐器的声音。蒙古族音乐的这两种媒介的主要成分都与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族以音乐艺术审美方式来体现对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思想,说明在蒙古人心目中马是完美的艺术表现对象。马的品行、马的灵性、马的颜色、马的体态、马的奔腾 、马的力量、马的速度、马的嘶鸣,可以说马的一切都是美的。在蒙古人的整体文化系统里及精神世界中,马文化和音乐文化占有相当高位置,完美统一地体现出了蒙古人审美观的特点所在。


  • 上一个项目: "草原乐派"之我见

  • 下一个项目: "潮尔道"--蒙古族长调艺术中的珍品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202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