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论蒙元宫廷音乐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项目编号:
469291016
项目名称:
论蒙元宫廷音乐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论蒙元宫廷音乐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潘照东(内蒙古社科院 首席研究员)

蒙元宫廷音乐是蒙古族的宫廷音乐,产生于蒙古草原,经历了大蒙古国、元朝、北原三个时期,不断发展演变,成为草原民族宫廷音乐的集大成者,中华古典宫廷音乐、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区"弘扬草原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开发、弘扬蒙元宫廷音乐,不仅对于保护蒙古民族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培育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打造草原文化的名牌、精品,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元宫廷音乐的渊源。

蒙元宫廷音乐源于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在成吉思汗创建大蒙古国之前,蒙古部落已经形成了祭祀歌舞、庆典歌舞、宴会歌舞、战阵歌舞。

二、蒙古为本,广采博收--大蒙古国的宫廷音乐。

成吉思汗创建大蒙古国,宫廷音乐逐步完备。演奏方式也从以前多于露天表演(即"绕蓬松茂树而舞蹈" )转变为多在宫帐内演出,因此可以称为"宫帐音乐"。不仅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音乐,而且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音乐精华。据《元史》记载,大蒙古国建立之初,成吉思汗就采纳高智耀的建议,"征用西夏旧乐。"(6)窝阔台继大汗位之后,采纳孔子51代孙孔元措的建议,收录亡金知礼乐旧人,得掌乐、掌礼及乐工92人,逐命编制登歌乐、制造乐器,"征用金国太常乐。"(7)。西域、中亚地区的音乐也传入蒙古宫廷。

而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时期的宫廷音乐,仍是以蒙古音乐为主。正如《元史》所指出的,"元之有国,肇兴朔漠;朝会燕飨之礼,多从本俗。"(8)在窝阔台汗的宫廷里,已经有了专门掌管礼乐的蒙古宫员。据《史集》的记载,"额勒只带学会了声律、宫廷礼仪和技艺,并逐渐成为受人尊敬的异密。"

三、肃穆庄严,恢宏典雅--元朝宫廷音乐。

忽必烈登基之后,借鉴历代中原王朝的成例,建立了完备的宫廷礼乐制度,由太常礼仪院"掌大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谥号等事。"由仪凤司"掌乐工、供奉、祭飨之事。"仪凤司下辖云和署,为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前导,分前、后二部,前部200余人,后部40人左右,以器乐为主,声乐次之;安和署,为小乐队,仅24人;常和署,管领回回乐人;天乐署,管领河西乐人;以及兴和署、教坊司等。据《元始?礼乐志》记载,忽必烈以迄,元朝诸帝数次命大乐署"编制曲谱舞节,翰林国史院撰乐章。"宫廷音乐趋于完备。

四、回归草原,克臻完美--北元宫廷音乐。

1368年,朱元璋挥师进入北平,元顺帝退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此后,蒙古统治者们沿用元朝年号,史称"北元"。

北元时期,蒙古宫廷乐队仍保留着相当的规模,有60余首歌曲,30余首乐曲,在宫廷祭祀与宴飨活动中表演,在达延汗、阿拉坦汗、林丹汗时期,宫廷音乐取得了新的发展。

达延汗时期,长调牧歌趋于成熟,辽阔高亢、自由舒展的音乐风格基本确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长调牧歌不仅成为蒙古歌曲的典型标志,而且在宫廷音乐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著名的长调潮尔合唱宴歌《成吉思汗颂歌》,篇幅浩大,曲式复杂,音调激越,气势恢宏,带有引子、副歌、尾声等附属形式。

五、蒙元宫廷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

1、蒙元宫廷音乐是全世界草原民族传承至今的惟一一套宫廷音乐。

2、蒙元宫廷音乐是中华草原民族音乐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包含了匈奴、鲜卑、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草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是草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3、蒙元宫廷音乐虽以"宫廷音乐"名世,但是许多来自于民间,是撷取民歌、民乐、民间舞蹈精华又加以编创、提高的成果。例如,《笳吹乐章》的《游子吟》是北元时民间流行的思乡曲,《宛转词》感怀父母养育之恩,《铁骊》则是歌颂友谊长久,表达了普通民众的美好感情。

4、蒙元宫廷音乐是包融了草原民族音乐文化与中原民族音乐文化成就的瑰宝。蒙元宫廷音乐在其形成、演变、传承的过程中,使草原民族的音乐文化不断提升,达到新的高度,并使潮尔、呼麦等得到充分的发挥;又继承了中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其中不少曲目即来源于中原音乐。

六、研究蒙元宫廷音乐的意义及其重点

系统、全面地整理、研究蒙元宫廷音乐,对于深入探索蒙古族音乐的演变、发展及其特色,深入探索草原民族宫廷音乐的演变及其相互影响,深入探索草原民族宫廷音乐与中原王朝宫廷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深入探索蒙元宫廷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传承、弘扬这一草原文化的瑰宝,拓展、深化对于中华古典音乐文化的研究,丰富世界音乐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意义。

研究蒙元宫廷音乐的重点在于:

1、蒙元宫廷音乐形成、演变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蒙元宫廷音乐与蒙古族音乐文化发展及其艺术风格演变的关系。

3、蒙元宫廷音乐的思想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4、蒙元宫廷音乐与其他草原民族宫廷音乐、中原王朝宫廷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5、蒙元宫廷音乐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为宝贵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蒙元宫廷音乐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具有音乐理论、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弘扬草原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中可以开发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打造草原文化的名牌、精品,并为丰富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世界音乐文化宝库发挥重大作用。

1


  • 上一个项目: 民族歌剧《木雕的传说》的艺术风格特征

  • 下一个项目: 忽必烈与《白翎雀词》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1267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