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概况
 
  

项目编号:
469291010
项目名称:
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概况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概况

纳·布和哈达(锡盟东乌旗民族宗教局 原副局长)

乌珠穆沁王府乐队,是在乌珠穆沁民间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组建发展而成的自立的艺术团体。解放前被称为"王爷歌手乐手"或"王府歌曲音乐队"。王府乐队,在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并受世界瞩目。

1928年左右,西乌珠穆沁王府乐队是乌珠穆沁第十二代扎萨克多罗胡硕亲王--索特那木拉布登(1884-1936)创建的。早期的西乌珠穆沁王府乐队只有一、两名拉马头琴、吹笛子乐手和说唱故事、史诗的艺人组成。从建团至1946年二十来年时间里,逐渐成长为独具特色的自立的艺术团体。

该团的艺术人员都是从旗里各苏木艺术人员中筛选组成的,每年分两期(阴历六月和十二月)集中训练,经常在旗里的大型乃日那达慕或迎接内外贵宾的礼仪宴会上献歌献乐,并代表盟、旗参加国内外演出。

集中管理、技巧、服务为一体保特民主性质是该团体的一个特点。 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以歌手、乐手(包括礼仪铜器乐手)、四胡手三大类艺人组成,由王府内爱好艺术的官员管理该团体。演员们需要多才多艺,所有的歌手会潮尔,乐手会奏各种乐器,是该团体的又一个特点。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该团体的主要组成之一,十六名军人组成的"礼仪铜器乐队",是锡林郭勒盟最初的也是唯一的表现军威、履行政权礼仪的乐队。后来德王派人到西乌旗学习,在自己王府里组建了铜器乐队。为了组建铜器乐队,索特那木拉布登亲王派陶克涛、丹璧,阿迪雅,土库瓦等四人赴北京学习三年。该队成员为乌珠穆沁王府常驻士兵组成。

乌珠穆沁右旗王府歌乐队以色楞、达布嘎名歌手及古赫、德沁格、陶克涛等乐手、四胡手为骨干。该组合在当时会同西苏、阿巴嘎等旗的艺术家们曾在盟乃日上演出外,还到其它旗里学习或教授、交流技艺。据说还曾派出出色的艺术家会同西苏旗艺术界的人员在国内外巡回演出过。

乌珠穆沁右旗的歌手、乐手们在唱歌、奏乐、定调等有严格的制度规则:《大阿斯尔》、《朝纲》、《圣主成吉思》、《卓绝的喇嘛》、《古老的善福》等曲目在演唱时辅以蒙古琴、马头琴、笛子等乐器;潮尔歌《清澈明亮》、《金色的藏青果》、《大世界》、《孔雀》等曲目由一名歌手主唱,两名潮尔手低音配唱,在潮尔歌的每个结尾送气时辅奏古琴、马头琴、笛子等乐器,成为固定规则;经常演奏的乐曲有《八音》、《太仆寺阿斯尔》、《马群阿斯尔》、《异样阿斯尔》、《正白阿斯尔》、《如山一样》等十二支蒙古曲调和《鸳鸯扣》、《双星府》、《丰金州》、《柳青娘》、《大清国》等满族乐曲也经常演奏;音乐定调以"鲁调"、"宫调"、"板子调"、"胡笳调"、"沙哑宫调"、"开音胡笳调"、"闷闭的板子调"等七个音调定弦各自的乐器。音律名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白调"、"左调"、"嫡调"、"半调"、"马头琴调"。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团体处于艺术家多、艺术比较成熟的黄金时代。1942年西乌旗王府歌乐队的色、达布嘎、古赫、阿拉腾格日勒、杜沁格、那顺布和、沙·朝鲁,雅·仁钦等赴日本东京都访问演出,录制了唱片。录制的曲目有:色、达布嘎的笛子,古赫的马头琴曲《北边的山林》;达布嘎、阿拉腾格日勒的潮尔《清澈明亮》;八名艺术家合奏的《双八音》、《丰金州》、《太仆寺阿斯尔》;大色楞以"太仆寺阿斯尔"音调唱的《清凉美丽的杭盖》;结尾以合奏《正白阿斯尔》结束。日方给这八位艺术家每人赠送了一只白金盒的怀表,赠送给团队一只约一尺高的黄金雕马。该团队回来后,米其德王赏给他们梅林顶戴加黄翎授予头等侍卫衔。

1942年在西乌珠穆沁旗敖包乃日上,西苏旗扎萨克王都嘎尔苏荣观看了铜器乐队的演出大为赞赏,央求米其德王和旗里官员将铜器乐队带到旗里演出,让父王观赏。德穆楚克栋鲁布看了演出极为高兴,赏给该队每人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送给团队一个带银鞍具的青铜骆驼。1943年西苏旗派那木达嘎、官布、乌兰道尔吉、赞登等四人来西乌学习铜乐器。

西乌旗王府乐队虽然在1945年二战炮声中解体,但解放后该歌乐队的艺术家们成为锡林郭勒盟民间艺术家骨干力量,多次参加区、盟艺术竞赛。雅·仁钦、小色、那仁满都拉、索·那木吉勒、杭拉、那顺敖其尔等人取得好成绩,为后代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上一个项目: 在音的相互关系中看内蒙长调艺术中的表演魅力

  • 下一个项目: 探析蒙古族传统乐器中的“胡尔”与“朝尔”的根本联系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2514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