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呼麦与胡笳
 
  

项目编号:
469302417
项目名称:
呼麦与胡笳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呼麦与胡笳

--从繁钦<与魏文帝笺>的看蒙古民族潮尔艺术的起源

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教授)

一、汉朝末年著名诗人繁钦(?-218)的《与魏文帝笺》作于建安十七年(212)正月。这是他写给曹操(155-220)的长子曹丕(187-226)一封短信。《与魏文帝笺》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史文献。就研究中亚的潮尔艺术史,考察阿尔泰音乐形态,乃至探讨中国音乐史而言,繁氏此笺实为核心性的文献之一。倘若没有这篇文献传世,有关我国音乐史的若干重大关节将难以明了,而面对音乐史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也许将要永远一头雾水。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篇文献并未作深入的开掘,所以本文参照音乐学界的相关研究以及田野调查的成果,全面考察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而着重从音乐学的角度阐发其文化特质与艺术价值。

二、本文首先阐述了呼麦与胡笳的发音原理,结合莫尔吉胡先生在1985年进行的田野调查对胡笳的重新发现以及相关的研究,参考当代潮尔音乐学者的理论阐述,指出呼麦乃是胡笳演奏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技巧,胡笳的音乐特点是人声与器乐结合,是由一人发出的高低双声部的"二重结构"音响。呼麦与胡笳是兄弟艺术,是姊妹艺术,而同属于潮尔艺术的大家庭。呼麦有明显的自娱性音乐属性,胡笳不仅有自娱性,更具娱他性或者说是表演性。但是,按照西方的经典声乐理论,一个人同时发出两个或更多的声音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也正是蒙古民族潮尔艺术的特殊价值之所在。在潮尔艺术的实践中,呼麦和胡笳常常是交替运用的,由此而将音乐的整体性艺术表现不断推向高潮。

三、其次,本文通过对这封文辞优美的书信体散文的分析,第一次将蒙古民族潮尔艺术的历史追溯到西汉张骞(约前164-前114)开通丝绸之路(前126-前115)至东汉建安时期(公元212年)之间。

四、随后,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对繁钦《与魏文帝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文指出其所描写的匈奴少年"车子",是我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呼麦手,所谓"喉啭引声,与笳同音",就是对呼麦艺术的具体表述。就发声的技法而言,车子运用了三种呼麦技法。首先是最基本的呼麦技法(khoomei)。第二是西奇(sygyt)。第三是卡基拉(kargyraa)。总的看来,"车子"的呼麦首先是以歌唱家的伴音形式而出现的,其次是独立运用复杂的泛音歌唱技巧来演唱《北狄征》和《胡马思》这些古老的草原歌曲。就艺术风格而言,"车子"的呼麦属于粗旷型和抒情型兼有的呼麦,而且他能够将这两种类型的呼麦自由地转化,所谓"此孺子遗声抑扬,不可胜穷,优游转化,余弄未尽"即指此而言。这也表明"车子"的呼麦大量运用了旋律拖腔,每个乐句都比较长,各个乐句衔接得自然、巧妙,构成一个又一个浑成、和谐的二重结构的音乐织体。他内力强大,底气充足,技巧高绝,绝不是一般呼麦手所能望其项背的。年仅十四岁的"车子",就有如此高超的艺术水准,肯定与他的"童子功"及其所依托的草原原生态的潮尔艺术背景是分不开的。有的学者曾指出:"呼麦(浩林·潮尔)是北方草原民族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远在匈奴,至少在蒙古民族形成时期,就已经是北方草原民族艺术的重要构成。"而根据以上对"车子"的民族属性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匈奴时代,呼麦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的草原地区,已经是广泛流行,并且达到高度成熟的声乐艺术了。

五、总之,蒙古民族成为独立的民族是从唐代的蒙吾室韦开始的,到蒙古民族入主中原之时,潮尔艺术才真正开始见于文献的记载。本文通过严密的论证,结合扎实、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将蒙古民族潮尔艺术的历史提前了大约一千年,从而证明蒙古民族潮尔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证明潮尔艺术在汉代就已经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礼乐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此后历代相承,莫不如此。这是蒙古民族文化对华夏文明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


  • 上一个项目: 论当代马头琴艺术专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 下一个项目: 一个设想一个建议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604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