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蒙古族传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
 
  

项目编号:
469302413
项目名称:
蒙古族传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蒙古族传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

蓝 雪 霏(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教授)

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蒙古族传统音乐堪称人类艺术的一份杰作。但由于地域、民族、语言文化的隔阂,蒙古族音乐虽为国人所景仰,然多闻而远之。如何让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精华不仅为蒙古族子孙所继承,且能成为中国人的一份精神食粮,除了依靠演出、电视、出版、旅游等媒介广为宣传,在少数民族音乐日渐成为中国音乐普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甚至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日渐步入音乐院校研究生课堂的今天,是否可以更好地将现有的艺术成果转化成全国性不同层次的教材,主动介入教育,当引起讨论。

承蒙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邀请,本人由东南沿海福建省而来。本人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课业已十年,兹结合教学实践,就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问题之一二提请基金会,希望为蒙古族音乐在全国更好地传扬共同努力:

一、曲谱的语言标音问题

蒙古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粘着语特点和我国分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八大方言,及与汉语有着亲属关系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以及分属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的其他民族语言,尤其是与中国通用语普通话有着巨大的差别。现在出版的蒙古族民歌曲谱有蒙文和汉文两种。蒙文民歌的歌唱显然仅能局限于本民族,而汉文虽为国人所通用,但我们知道,不仅是少数民族民歌,就是汉族北方话以外的地方民歌倘若不以当地语言歌唱而代以普通话,唱出来也必然索然无味。在音乐课堂(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专业课堂),需要教授的应该是作为"根"的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而不应该是一律改以汉语歌唱的假民歌。所以,少数民族音乐教学需要各民族提供标记有国际音标的传统音乐曲谱,蒙古族曲谱的标音问题需要蒙古族学者帮助。

二、音像制品问题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大多参考相关著作和刊物论文。理论的抽象固然可以较快地引领年轻学子进入该门领域,但音乐毕竟是一门以声音作为"内容"的"形象性"艺术,没有声音没有表演画面仍然难以生动切入。

比如我们要谈蒙古族的分布区域、地理人文景观,以及在此地理文化背景中铸就的蒙古人的习性、审美、艺术创造等等,仅靠口头介绍和图片是苍白的。

一曲《哄驼调》能够让骆驼妈妈流着泪给自己的孩子哺乳,这对汉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而言简直是神话!可是在录像资料里,我们看到了茫茫草原上音乐对着天、对着地、对着人类自己和人类以外的动物说话,音乐真的有至高无上的灵性!

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之魂!录像资料为我们见证了长调的恢弘、悠长,是辽阔的草原、深沉的历史所造就!短调的热情、跌宕,是因滚滚奔跑的牛羊、酣畅豁达的蒙人体魄而生成!

内蒙古三大方言区、五大音乐色彩区的不同音乐品格,与其相对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背景依据相互关联!

比如我们要学唱一首地道的蒙古族民歌,仅靠曲谱标示的旋律和音标,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像的。

蒙古族长调"没有固定节拍和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扬辽阔,演唱时节奏和速度十分自由。旋律中的装饰细节很难准确记录......长调的另一特点是在旋律进行中,长音和密集节奏的华彩性短句之间的对比,以及用密集的同音反复来构成的颤动着的长音。......男声演唱时常用下颚颤音,女声演唱时常用喉颤音。掌握长调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术难度较大,因此蒙古人会唱长调的人为数不多",但它又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要学习蒙古族音乐,不开口哼哼长调,便无法领略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远方的学子们不依靠音响资料一句一句跟唱、揣摩,就无法一步一步地接近它!

比如我们对"潮尔"、"呼麦"的特殊唱法惊诧有余,对蒙古族音乐的高贵品格难以体认。

只有看过又弹、又吹拨,又是真声、又是假声,又是高音、又是中音、低音,既有三声部合唱,又有一个人同时发出奇妙音色的两个声部的"浩林?潮尔",还有"浩林?潮尔"与长调构成多声部的三人组录像节目《四座山》,我们才会重新思考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音乐?什么才叫音乐家!

所以,全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课堂需要有各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学术资料音像片,而这方面的资源太少,内蒙古族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能否就蒙古族音乐学术音像制品问题加以关注?

三、音乐体验问题

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除了阅读、听讲、观看之外,很重要的一环还在于体验。有条件的院校应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有更生动的学习。而如果有条件,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些 "双赢"的配合?比如由基金会出面组织联系内蒙古原生态歌手、乐手到各地音乐院校巡回教学,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近距离接触;或者,每年在暑假期间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或其它部门合作,举办半旅游性质的内蒙古音乐教学学术考察活动或内蒙古音乐夏令营,让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到草原来,亲吻草原音乐的气息,体悟草原音乐的脉动,而草原文化因为钟爱她的人们的到来,必然焕发更多生机。


  • 上一个项目: 蒙古族音乐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 下一个项目: 建设"草原乐派"的实践方略与远景展望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482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