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 农耕文化对当代东部蒙古地区春节的影响
 
  

项目编号:
8513175216
项目名称:
农耕文化对当代东部蒙古地区春节的影响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农耕文化对当代东部蒙古地区春节的影响

                                                      撰文/席·哈斯巴特尔
          
    本文以东部蒙古族地区春节中体现的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对祭神拜佛,祈求农业丰收,观察预兆,先知农业趋向,节日农产品饮食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农耕文化在当代东部蒙古地区春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探究这种文化变迁的社会历史根源,指出今后发展趋势。
          
    所谓东部蒙古族地区为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辽宁省阜新市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合耕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东部蒙古族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春节是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这种影响体现于过年的整个过程,甚至有的节日直接与农业生产有关。春节何时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目前无从考证具体时间。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晚期蒙古族地区已有耕作的痕迹,但大规模的耕种应从清朝末年开始。应该说这时受农耕文化影响。                         

 一、祭神拜佛,祈求农业丰收

    东部蒙古人与其他蒙古人一样有传统过年节日。年节应从腊月二十三日至农历正月三十日结束,其中经历很多不同仪式的传统节日。主要节日为腊月二十三日、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十五、二十五等。在这么多传统节日中祭神拜佛,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以此为祈求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东部蒙古族地区基本是半农半牧经济方式,祭神拜佛也离不开这种生产方式。众所周知,宗教信仰是具有使用性、利益性的文化现象。祭神拜佛的目的除了人们追求自身幸福安康之外也是为了五畜兴旺,农业丰收。过去蒙古人祭神拜佛时没有追求农业丰收的内容,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对东部蒙古人来说只有农业生产丰收,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里所说的幸福安康中包含着吃喝丰足之意,解决吃喝丰足的根本途径就是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正月是一年的始月,是人们盼望好年头的开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讲究的很多,其中祭神拜佛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譬如,正月初一,兴安盟乌兰毛都蒙古人天亮前起床,在房前点旺火迎神,摆好桌子,其上放盛满五谷或奶皮、奶豆腐、炒米的盘子后,一家男女老少给上天磕头,表达自己对天神的尊敬、盼望、请求等心愿。在这里人们为天神献给奶食品和五谷,意在使它高兴、同情、恩赐。只要天神高兴,能赐给幸福安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人和天神的互动关系中人们把天神看成解决问题的神力化身。其实这是东部蒙古人多年以来靠天吃饭的具体表现。

    东部蒙古族地区祈求农业丰收的最典型的例子为正月二十五日。据说,这一日天神赐给人们一年吃、喝、穿、用的东西,人们天亮前起床,在院子里用炉灰画几个圆圈,称作“天仓”,里边撒下五谷。当太阳升起时把撒下的五谷取出,掺入今年种的种子里。人们认为“天仓”里撒下的五谷是天神恩赐下界人们的种子,到春耕时种植这样的种子,能丰收。这是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象征性仪式,在东部蒙古族地区广泛流传。人们为了庆祝天神的恩赐,吃好饭,尤其孩子们吃奶豆腐,以此表示节日的快乐。

    所谓“五谷”在蒙古人中有两种说法。一为糜子、荞麦、高粱、玉米、谷子,另一种为稻、黍子、谷子、麦子、豆类。其中第二种说法是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从蒙古人五谷之说来看,民间中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五谷为糜子、荞麦、高粱、玉米、谷子之说更适合于东部蒙古人的农业文化发展轨迹。

二、观察预兆,先知农业趋向

    预兆是世界各民族中常见的民俗现象,其中有大自然兆、动物兆、人体兆、器具兆等多种。今年是否好年头,能体现在一年开头的春节。所以,人们从除夕开始进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其中涉及农业生产的预兆屡见不鲜。充分表明了春节节日中人们注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当然,预兆是人类占卜类迷信活动,没有科学依据。在大年三十晚上,东部蒙古人把五谷撒在牛身上,初一早晨对其进行观察,哪种米留在牛身上,就种该类种子,肯定丰收。这是一种使用性较强的占卜活动,意在预先知道一年的粮食产量。还有大年三十晚上,东部蒙古人对天色进行观察,如果什么都看不清的夜晚,今年是好年头的预兆,肯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否则,干旱持续,颗粒无收。如果初一早晨,狗乱蹦乱跳,意味一年雨水充足,五谷丰收。这种动物身上体现的预兆,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对人们与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人们知道今年是好年头,一心努力耕作,把希望寄托在秋天的收获。

    过年时东部蒙古人极力观察大自然兆和动物兆,意在预先知道天气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调整农耕生产。由此看来,春节不是纯属娱乐性的传统节日,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民俗事象。由于农业生产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连,人们时刻关注它。

    在东部蒙古人中自初一到初十,分别安排了一种生命之物。即初一为鸡日,初二为鸭日,初三为狗日,初四为猫日,初五为猪日,初六为羊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马日,初九为菜日,初十为水果日。在这里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的初九和初十。古代蒙古人中根本没有种瓜果、蔬菜的习俗,随着农耕文化的深入,人们逐渐掌握了瓜果、蔬菜种植技术。在东部蒙古人中认为如果初九和初十的天气好,今年肯定瓜果、蔬菜丰收。由此看来,受农耕文化之后的东部蒙古人非常重视瓜果、蔬菜的产量,同时看出饮食文化的变革。有关初一到初十,分别安排鸡、鸭、狗、猫、猪、羊、人、马、菜、水果等习俗,来自于汉族文化。著名的汉族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中说:“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又造出马。到了初七这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摸样造出一个个小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感到速度太慢。于是扯下一根藤条,蘸满泥浆,挥舞起来,星星点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人”。虽然在东部蒙古人中所说的初一到初十之间产生的动物、人、蔬菜、水果等与《女娲造人》中所记载的基本相同,但也有所发展。可以看出,东部蒙古人中所说的动物、人、蔬菜、水果等明显受《女娲造人》故事的影响。其实喂猪、鸡也与农耕文化背景下定居生活有关,在此不展开讨论。

三、春节节日农产品饮食的多样化

    与其他地区蒙古人一样,东部蒙古人过年时注重饮食的调整,一般都会拿出好吃好喝的。饮食种类中肉类、奶食品以外蔬菜和粮食占重要地位。粮食有粗粮和细粮之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部蒙古人主食为粗粮,过年过节能吃上少量细粮。到了九十年代初,饮食结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主食由粗粮变成细粮。过去罕见的大米、白面已成为家常便饭。但与平时相比,过年时仍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东部兴安盟一带蒙古人过年前用白面炸果条,准备过年时享用。这种习惯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仍然传承。(二)过去拜年时人们以白面馅饼和黄米面饼为礼物,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的变化,这种礼物已成历史了。(三)饮食结构中虽然以细粮为主,但有的家庭充分认识粗粮的重要性,过年过节吃二米饭或荞面。譬如,过去库伦、奈曼一带种植荞麦面积大,年头好则产量可观。荞面也成为这一带人们所喜欢的粮食,尤其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注重了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荞麦,并把它作为过年过节吃的佳品。(四)手工炒米越来越罕见。因东部蒙古人对高产量农作物的追求,种植糜子的人逐渐少了。据调查,原先奈曼、库伦一带种植糜子的人,现在基本不种了,其他地区种植的人也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手工炒米几乎不存在。(五)豆类食品应有尽有。众所周知,东部蒙古地区是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豆类。由于豆类价格昂贵,经济实惠,人们喜欢种植,日常生活中广泛食用。过去人们过年过节喜欢吃粘豆包,其中豆是不可缺少的成分。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但这种习惯仍传承。另外,豆腐是东部蒙古人当中普遍使用的食品,其原料为黄豆,是东部蒙古族地区的特产。(六)新鲜蔬菜、水果不断。随着交通发达,新鲜蔬菜、水果的运输已不成问题了。及时送往蒙古族地区,满足人们所需。在过年过节时除了个别偏僻地区外,大多数地区都能购买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是生活提高的表现,也是饮食结构更新的标志。

    总而言之,东部蒙古人过年过节时离不开农产品,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文化变迁的标志,也是人们所需生活观念的更新,是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当然,一种文化的变迁离不开社会历史的变化,有了社会历史的变化,才能实现文化的变迁。
    
 

 

 


                 

 

 


 


  • 上一个项目: 草原巾帼三娘子

  • 下一个项目: 作为口头艺术的鄂尔多斯祝赞词及特征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1113 录入时间:2013/8/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