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发言论文 >> 试论游牧民族与城市生活 (吴团英院长、研究员)
 
  

项目编号:
3251603816
项目名称:
试论游牧民族与城市生活 (吴团英院长、研究员)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试论游牧民族与城市生活


 
吴团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摘 要:自古从匈奴和鲜卑以来,城市生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成为游牧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牧民族的城市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划分为“军事要塞型”、“王公贵族型”、“经济文化综合型”和“移动城市”(古列延)等几种。城市文明曾在游牧社会产生过增长人口、发展经济和进步文化等作用。
关键词:游牧民族 城市文明 地位与作用

  在对游牧民族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主要关注其“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对游牧民族与城市的联系或其城市生活状况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至少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同城市关系密切,城市生活在游牧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成为游牧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因。因此本文试以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城市遗址为切入点,探讨游牧民族与古代城市生活问题,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在很多时候将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

一、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的起源与兴起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从夏商时代开始,这里先后居住有土方、鬼方、猃狁、山戎、北狄、东胡、林胡、楼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相继创造了同属游牧文明体系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早期的游牧民族,包括土方、猃狁、北狄等,总体上看还没有创建自己的城市生活,“逐水草而居”这句话很可能是他们全部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这一时期的游牧族群正处在游牧文明形成期,而形成期的游牧文明无论其是否从农耕、畜牧还是从狩猎而来,总的趋势就是告别聚落,远离城郭。内蒙古地区从老虎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一直到战国时期的1000多年间从未兴筑城郭的考古证实,也可印证这一点(1)。
  那么,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战国、秦汉时期游牧民族已开始有自己的城市生活,或者说,活动在这一时期的游牧民族开创了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的先河。起源时期的游牧民族城市生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的。
  一种是由游牧民族侵占其他民族主要是中原定居民族的城池开始的。例如,冒顿自立为匈奴单于后,乘楚汉战争之机南下夺取秦九原郡(今包头及河套一带),控制了以阴山、河套为中心的广阔区域,当时曾为郡级行政中心的九原城就被匈奴占领和使用。这应该是游牧民族尝试城市生活的开始。当然,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可能只是短暂的军事占领或者掠夺,后来才逐步演变到军事生活和平民生活双重发展阶段。但由于游牧民族大多实行军事部落制度,其对他人城池军事占领的过程实际已蕴涵着自己开始城市生活的初衷。
  另一种方式是,由游牧民族自己兴建的。对于游牧民族最早于何时修筑城郭,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见于记载最早的当属匈奴的头曼城,约位于汉代五原郡固阳县境内,但至今未发现其遗址。发现遗址中最早的古城是匈奴人的伊伏尔加古城,坐落于色楞格河西岸古台地上,即今俄罗斯布里亚特乌兰乌德市西南16公里处。据专家考证,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2)。我国境内发现的游牧民族修筑的最早古城应是鲜卑人的盛乐城(城址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此城虽然是在汉代成乐城的基础上修建的,但毕竟是游牧民族自主修筑的,且作为都城颇具城市生活的内涵,在游牧民族城市生活起源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中原政权修建专供归附的游牧民族居住的。西汉末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后,汉朝对一部分入塞归附的匈奴人实行安抚政策,给予优厚待遇,专设属国都尉,将他们安置在西河郡和北地郡内。遗址在今准格尔旗纳林镇北的美稷城,就是以安置匈奴人而闻名的。虽然这些归附的匈奴人后来大多融入汉民族当中,但他们早期的城市生活还是为后来游牧民族城市生活起源开启了重要源头。
  如果说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起源于匈奴和鲜卑族,那么其大规模兴起时期就是从契丹人开始的。契丹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开拓游牧民族大规模城市生活的民族。契丹人开启的城市生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兴建的城市数量多规模大。从耶律阿保机即皇位前后开始至辽朝中期,契丹人在其所辖五京六府、156州、209 县前后兴筑大量城郭,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建城最多的游牧民族。其中有的城市已颇具规模。例如,上京临潢府“城高二丈”、“幅员二十七里”(3),这在古代草原城镇中应是不多见的。二是京城多,颇具都市生活内涵。辽曾先后设置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今北京市)、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这些京城在辽王朝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虽然并不一样,但都发展成为当地政治文化中心,使这些城市的居民毫无疑义地拥有了自己的城市生活。三是城市功能齐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兴起,“城”和“市”真正联系在一起。据专家考证,当时辽上京设有“大内”、“留守司衙”、“盐铁司”、“国子监”、“孔子庙”、“绫锦院”、“内省司”等各类办公衙门以及“诸国信使”的馆驿、留居回鹘商贩的“回鹘营”等(4)。内蒙古古代城市研究专家李逸友先生在描述上京昌盛状况时曾不无感叹地说:“上京内的壮丽建筑和市场繁荣情况,不但引起各族的向往,连皇帝也要到城内市肆中进行观光。穆宗就曾微服简从到酒店去畅饮,并以银绢赏赐店主(5)。”可以说,自辽代契丹人起,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已全面兴起。

二、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马克斯•韦伯曾将城市划分为“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商人城市”、“农业市民城市”以及“王公城市”、“碉堡和卫戍驻地”等几种类型,在城市问题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影响(6)。参照马克斯•韦伯的方法,可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城市大体划分为“军事要塞型”、“王公贵族型”、“经济文化综合型”等几种。也有学者将蒙古族的“古列延”(毡帐群)列入一种城市类型,称之为“移动城市”(7)。此类城市如果可以盯位为一种类型,其渊源当上溯至匈奴族的单于庭和鲜卑族的鲜卑庭。
  “军事要塞型”城市是游牧民族兴建的最古老的城市类型之一。这种城市的特点就在于,它完全是根据军事斗争需要兴建的,也主要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例如北魏时期的怀朔镇(城址在今固阳县境内)、白道城(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坝子口村),辽王朝的丰州城(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金王朝的桓州城(城址在今正蓝旗境内)、西夏的黑水城(城址在今额济纳旗境内)等等都属这类城市。按照现代对城市功能的定位,把这类城镇列人城市范畴太过勉强,但对于古代游牧民族来说,这类要塞型城池实际上就是他们步入城市生活的重要起点之一,尤其在他们兵民同一、兵民相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要塞型城市虽然起源早,个别城池沿袭使用时间也不长,但总体看,这类城市一直是游牧民族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愈到后来其功能愈齐全,生活内涵愈丰富。如,丰州城就有辽王朝的行政统治部门,手工业作坊,也有宗教生活内涵。黑水城有军事、民事管理部门等。
  “王公贵族型”城市是游牧民族城市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城市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根据王公贵族的生活需要兴建的,也是在为王公贵族生活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例如城址在今奈曼旗境内的龙化州城,就是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王朝以前兴筑的私城,只是后来由于耶律阿保机在这里登基,才一度成为契丹国的政治中心。实际上,辽王朝前后兴建的祖州城(城址在今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北)、怀州城(城址在今巴林右旗岗岗庙村)、庆州城(城址在今巴林右旗白塔子)等奉陵邑也应纳入此类城市之列。虽然这类城市功能独特,但毕竟也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且城内也设有官署、绫锦院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城市为安置守陵户和百姓的居住,在其周边带起简陋的城郭,也有市肆等(8)。而辽代的头下军州,要经朝廷赐额兴建,有资格建城者只有宗室、外戚、大臣,“王公贵族型”城市特点更为浓厚。
  “经济文化综合型”城市是游牧民族城市中最普遍也是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类城市。这类城市的特点是,经济文化功能齐全,影响力大,大多同时还处于政治中心。像北魏的盛乐城、平城,辽代的上京、中京以及西夏的兴庆、金王朝的会宁、蒙古汗国的哈剌和林和元代的上都、大都等都属这类城市。除了政治文化发达以外,经济特别是手工业发达也是这类城市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如临潢府、哈喇和林、上都等城市的手工业,在当时来说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据专家考证,辽上京的手工业已包括冶铸、纺织、陶瓷、印刷、酿酒等多种门类(9),在和林地区发现十座冶炼炉遗址和大量金属制品,其出土的白生铁测定是在1350度高温条件下熔铸成的(10)。应当说,这类城市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在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与这几种类型城市相适应,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有如下显著特征:
  一是城市生活与军事生活相统一,即城郭内的居民兵民同一,且首先以士兵的角色进入城市生活的。这在早期要塞型城市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其有别于一般民兵兵役制,例如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战时皆兵政策,是其出于游牧民族天性使然的民族特点,狂放不羁的处事风格和英雄主义的道德崇拜造成的,这往往使得其初期的城市生活只是作为其相配套的军事生活的副本而发生效用。
  二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生产相脱节,即游牧民族作为城市居民主要是城市生活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这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综合型城市之中。因为在这类城市特别是其中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城市中,从事手工生产的居民绝大部分不是游牧民族自己的成员,而是中原的汉人或东北地区的某些民族,如辽代的渤海族等。很少从事手工业生产劳动,是北方古代游牧民族城市居民的传统之一,他们往往为有这一传统而自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游牧民族对手工制造业和生产业的注意力关注不高,但其对于发展城市手工产品贸易和商业却极端重视,尤其元朝建立后,更发挥自身连贯远东到西亚版图的优势,使北方的大都,南方的杭州、苏州、扬州、温州等许多城市迅速发展为世界性的工商业大都会。
  三是城市生活和游牧生活的相互融合,即在城市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引进和保留游牧生活习俗和传统,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辽上京、元上都等古代城市中,城中都预设有搭建毡帐和骑马射箭区域,以便在城市生活中能够随时重温和体验自己的游牧生活,也能反映本民族所处的统治地位。其实,这一特点在各类游牧城市中都有体现,只是在早期表现为更积极主动地吸纳作为异己的城市生活,在中期和晚期则是更有意识地保留游牧生活的习俗,使之尽可能地不被日趋同一的城市生活所取代。

三、城市文明在游牧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在游牧民族发展进步历史上也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游牧民族城市生活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实际就是游牧民族人口聚集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的过程,是游牧民族文明进步的历史缩写。
  城市生活有利于促进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稳定的生活及游牧生产的脆弱性,游牧民族人口增长普遍缓慢。这是各游牧民族历来面临的首要社会问题,因而游牧民族内部或与其他族群的很多战争,其结果之一就是相互间部众和人口的争夺。城市生活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导致游牧民族人口增长的因素,因而在解决游牧民族首要社会问题进而推动其发展进步方面,曾发挥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自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到元朝末年,蒙古族人口由150万迅速增加到4-500万,其中仅于蒙古汗国时期的65年间蒙古族人口就由150万增加到300万。专家们认为,这种迅速增长既是蒙古族上层实行包括“一夫多妻”制在内的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结果,也是蒙古族作为统治民族掠夺、吸纳、同化他民族人口的结果(11)。这种分析,就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而言是无可置疑的,也是令人信服的。但从另一视角分析,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这一时期蒙古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其中也是蒙古族城市生活繁荣发展的结果,因为这一时期恰好是蒙古族兴建草原城镇最多的时期,其数量和规模甚至超过了“以广建城市著称的回鹘汗国”(12)。
  城市生活有利于促进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游牧民族经济比较单一,作为其经济主体的游牧生产又比较脆弱,因而游牧民族的经济长期处于起伏不定的波动状态。在这种状况下,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的兴起和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这种被动状况,为游牧民族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生产的多样性特别是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优化游牧民族经济结构进而推动其自主增长注入一种活力和机制,使之能够借助城市这一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获得长足的发展。就拿元上都来说,以它当时发达的程度完全可以断定,它在那一历史阶段对地区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有多么重要。被史家称为“平地起家”的上都手工业体系,不仅有发达的制毡业、皮革业,而且有了比较完备的冶铁和铁制品制造业。据周清澍先生考证,仅在汗国时期上都手工匠管理机构和场局就多达121处(13),至元三十年上都工匠已达2999户(14)。实际上,自上都兴建之日起,它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显现出来,因为据考古发现,在该城东北山坡下有一规模较大的砖瓦窑遗址,当是为建城而建的。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商业贸易领域表现的更为直接。以闻名塞内外的归化为例,当时“声明显赫的大商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义和敦年贸易额分别达500-100万两白银。另外一善堂、三合永、庆中长、天裕德、大庆昌、永德魁、元升永等商号的年贸易也达10-25万两白银。在归化城还有12家专营运输拉脚的驼行,每年可出租骆驼7000-7500峰(15)。”
  城市生活有利于推动游牧民族的文化进步。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相比,在文化发展进程上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如物质生产单一,生活资料缺乏,文字使用较晚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应当说主要同他们的游牧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而城市生活在弥补这一缺憾,推进游牧民族文化繁荣创新方面作用历来十分显著,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领域。游牧民族的城市起初无论是出于军事需要还是政治或经济需要兴建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文化繁荣的基地或中心。这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协调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文化发展对城市特殊依赖的结果。这种情况实际上不仅表现在如辽上京辽中京、元大都元上都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中,而且表现在地处边陲的小镇上。如遗址在今额济纳旗境内的亦集乃路城就设有儒学和蒙古学等府学,并召有启蒙童生(16)。在游牧民族城市文化建设中,宗教占有特别重要位置。几乎每座城市都建有宗教场所,有的甚至达到“庙宇林立”的程度,佛教的寺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教堂以及孔庙、先农坛、关帝庙、文昌庙等应有尽有。据专家统计,在当时元上都有孔庙、佛寺、道观、回回寺和基督教堂167 座(17),“某些大寺院里住着两千以上的和尚”(18)。即使在早期的游牧民族城市中,也不乏宗教设施遗址。例如城址在今固阳县境内的怀朔镇是北魏延和二年(公元433)兴建的,经试掘证实这里有佛寺遗址(19)。宗教固然有腐蚀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面,但也有传播文化和知识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在促进游牧民族文化发展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游牧民族的文化人直到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是在寺庙或通过佛教经典开始学会文化知识的。应当说,城市文明在牧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核心是通过促进游牧民族经济繁荣文化进步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保证他们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获得更多的历史发展机遇。
  总之,随着游牧民族军事斗争和政治统治的需要,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新型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随着佛教等一神教的传入和繁荣,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开始兴起并逐步走向繁荣,成为游牧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牧民族城市生活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游牧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及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他们有足够的历史舞台书写自己民族的历史新篇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欣喜地看到,游牧民族的城市在历史上虽经多次遭受毁灭或废弃,但自匈奴族兴建第一批草原城市以来,游牧民族的城市生活就像奔腾的长江水滚滚向前,成为游牧民族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注释:
(1)(5)(8)(9)(16)(19)李逸友《内蒙古历史名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第6页,第93页,第107页-118页,第91页,第134页,第63-65页。
(2)《蒙古学白科全书》(文物考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445页。
(3)(4)舒振邦、何天明、张贵著《瀚海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第185页。
(6)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一版,第567页。
(7)孛尔只斤•吉尔格勒著《游牧文明史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第22页。
(10)(11)(12)(15)(17)义都合西格主编《蒙古族通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二卷第165-166页、第一卷第371-378页,第二卷第46-48页,第一卷第370页,第4卷第324-325页。
(13)周清澍《元朝的蒙古族》,载《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
(14)《元史》卷17,《始祖纪(十四)》。
(18)《马克波罗游记》第77页。

附:古代游牧民族城市名录(部分)
1、二份子北魏古城 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位于武川县二份子乡西约500米处。古城规模甚大,有马面、角楼之设,是一座军事性古城。
2、三汲乡战国城址 白狄所建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之东。城内分布有战国时期的居住遗址和制陶、制骨、制铜铁器的作坊遗址。
3、三岔河古城 元代古城,位于乌审旗河南乡古城村南,是元代州县级城市建制。
4、沙尔沁古城 元代古城,位于土默特左旗,是土默川地区的一处官方重要屯田所在地。
5、土城子古城遗址 系汉代的成乐县、北魏的盛乐都、唐代的单于大都护府故城遗址,位于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
6、土城村古城 元代集宁路故城,位于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
7、下城湾古城 金代宁边城址,位于清水河县城关镇西南,是金代宁边州所属的一个军事要塞,设置年代应在正隆三年(1158),下限应为金代末年。
8、大巴古城址 辽顺州故城,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家子村南,曾认为是壕城。
9、大石垃沟古城 元代古城,位于准格尔旗大石垃沟村。
10、大庙古城 金代汪古部驻守界壕的砂井总管府,位于四子王旗大庙西南。
11、大明城古城 元大宁路城址,当地居民称作大明城,位于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地上,属宁城县大明乡,是在辽中京和金北京城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经钻探、发掘得知,自南门通到城中的大街宽5—6米,两侧为市肆和作坊。
12、大明城辽中京城址 辽代中期建立的陪都,位于宁城县。
13、大城子辽代城址 利州故城址,位于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东部。
14、大宽滩古城 龙山文化古城址,位于准格尔旗大宽村南,唐末至西夏沿用。
15、大浩特汉古城 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故城,位于鄂温克旗辉苏木西北约8公里,东距辉河1、5公里。
16、广义县故址 辽代县城,位于克仕克腾旗榆树林子村东北。
17、广益隆古城 元代古城,位于察右中旗境内大青山后大黑河发源地带。
18、小红城古城 元代红城故址,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村后。
19、小围子村古城 辽、金、元时代的古城遗址,位于凉城县小围子村西,城内采得一通“劝农事”碑。
20、小浩特汉古堡 金元时代的城堡,位于鄂温克旗辉苏木西北。
21、马连滩古城 辽代城址,位于凉城县南9公里马连滩东。
22、丰州古城 辽代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7公里处的白塔村。
23、天城镇古城 汉代至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位于凉城县城东南50公里处。
24、元大都 元代的首都。
25、元中都 元武宗时修建的元朝陪都,又称旺兀察都,位于张北县西北15公里。
26、云中古城 战国至北魏古城,位于托克托县古城村。
27、五字湾土墩墕丰州城 宋代藏才族兴筑的军事防御性城邑,位于准格尔旗境内。
28、友爱城址 辽代黑河州故城,位于巴林右旗友爱村南100米处。
29、扎很布拉克古城 匈奴之后契丹之前一座古城,位于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喇和林西南2—3公里处。
30、扎格祖山谷古城 蒙古汗国城址,位于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德勒格尔穆伦河流域。
31、乌丹镇西门 元代全宁路城址,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之西。
32、乌兰花土城子古城 北魏抚冥镇城址,位于四子王旗土城子村南。
33、乌里雅苏台城堡 清代军事城堡和商城,是清军住房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修筑的军事要塞之一。
34、乌格勒格奇-赫雷姆古城 辽代古城,位于蒙古肯特省宾德山南坡。
35、巴尔斯浩特古城 妥欢贴睦尔汗在14世纪70年代建造的,位于蒙古克鲁伦—巴尔斯城东15公里处。
36、巴尔斯浩特古城1 辽至清代古城,位于蒙古乔巴山市西。
37、巴尔斯浩特古城2 匈奴古城,位于蒙古国克鲁伦河畔。
38、巴隆多尔奥城址 匈奴古城,位于乌兰巴托—乔巴山之间的巴隆多尔奥镇。从出土的饰有花纹的筒瓦看,其建筑风格深受秦汉时代建筑技术影响。
39、双城子古城 辽代春州故城,位于突泉县境内。
40、双墙村古城 辽代河滨县城址,位于托克托县河口镇北。
41、古阿多夫古城 匈奴古城址,位于蒙古肯特省境内。
42、石子湾古城 北魏古城址,位于准格尔旗沙圪堵镇南。
43、石房子村祖州城址 辽兴建的第一座辽太祖奉陵邑,位于巴林左旗祖陵东南。
44、布日嘎斯太高勒古城 回纥古城,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奥吉淖尔附近。
45、布赫格古城 辽代古城,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左支流布赫格河右岸。
46、北大池古城 晚唐至夏早期古城,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之南。
47、北庭故城 唐代高昌回鹘建筑的古城,是今新疆吉木萨尔护堡子古城。
48、旧桓州城址 金代州城,位于正蓝旗敦达浩特镇西北,旧称太平镇。
49、归流河流域古城 辽金城址,在科右前旗境内公发现平原城10座、山城3座,如光明古城、好田古城、查干古城、巴拉各歹山城等。
50、仪坤州故城 辽城,位于克仕克腾旗榆树林子村北。
51、白灵淖城 北魏怀朔镇。
52、 白城故城 林丹汉时期建筑的都城,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
53、白音他拉古城 辽代永州城址,位于翁牛特旗东部。
54、白道城址 北魏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北坝口子村西南。
55、他虎城址 辽长春州、金泰州故城,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上村旁。
56、包头城 清代在包头东河区修建的商业城市。
57、半截塔村古城址 辽代 州故城,位于辽宁阜新县半截塔村后。
58、头道湾城卜子古城址 金代的障城遗址,位于察右后旗头道湾村。
59、加大格尔滩古城 吐谷浑古城,位于青海天峻县。
60、台基庙古城 元代兴和路所属县治城址,位于年今兴和县城西北。
61、吉尔吉拉古城 成吉思汗之弟拙赤合撒尔的三子移相哥所居城堡,位于额尔古纳河西岸俄罗斯境内。
62、西八家古城 元代新筑松州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英金河西岸。
63、西孟家段古城 辽代龙化州故城,位于奈曼旗孟家村北,是辽太祖的“私城”。
64、西城子屯古城 辽降圣州故城,位于库伦旗都岭村北。
65、托克托古城 辽金元明时代的东胜城址,位于托克托县大黑河与黄河合流处。
66、吐鲁番吁子古城 唐代至察和台汗国的故城,位于伊犁伊宁寺东北。
67、伊伏尔加古城 匈奴古城,位于布里亚乌兰乌德西南。同一处还有一座伊沃勒加古城,是否同一座城市?
68、全宁路鲁王城 元鲁王城址,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
69、多伦城 清代建立的宗教和商业城市,全名多伦诺尔,是7个湖泊的意思。
70、庆州故城 辽大陵奉祀守护的丰陵邑,位于巴林右旗。
71、安民县故城 辽代县城,位于克仕可腾旗土城子镇北。
72、克里孟古城 或称巴彦乌拉古城,属蒙古汗国时期,位于鄂温克旗辉苏木西北。
73、克里孟村北古城 北魏六镇之一的柔玄镇城址,位于察右后旗境内。
74、折连怯呆儿千户所故址,位于科左中旗境内。
75、邺城故城址 东魏北齐的都城,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
74、希尔希林圐圙古城 蒙元时期古城,位于俄赤塔州南部。
75、希拉哈达古城 金元时代汪古部古城,位于四子王旗境内。
76、希日穆仁圐圙城 北魏城址,位于达茂旗召河西。
77、库伦图古城 北魏军事防御边城,位于四子王旗境内。
78、库伦城 清代漠北的重要城市,18世纪发展为“买卖城”。
79、应昌路故城址 元弘吉拉部的鲁王城,位于克什克滕旗达里诺尔湖西畔。
80、怀州故城 辽代丰陵邑,位于巴林右旗岗岗庙村。
81、沙尔沁古城 元代古城,位于土左旗沙尔沁乡北。
82、灵安州城址 辽代州城遗址,位于库伦旗境内。
83、阿力麻里古城 察合台汗国首都,位于新疆霍城县境内。
84、阿伦苏木古城 元代汪古部首都,位于达茂旗百灵庙镇东北。
85、阿脱洛克古城 唐代至察合台汗国的故城,位于新疆绥定西之北。
86、青•陶勒盖•巴拉嘎斯古城 辽代镇州故城,位于蒙古布尔根省达申其勒苏木。
87、武安州城址 辽代州城,位于敖汉旗新惠镇之东。
88、辽上京 辽朝首都,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东。
89、昆都依城 蒙古汗国城址,位于俄罗斯的赤塔州的昆都依附近。
90、昌吉古城 西辽至元代的昌八剌城,位于新疆昌吉县境内。
91、城卜子古城 元净州路城址,位于四子王旗城卜村。
92、城子村古城 辽金松山州故城,位于赤峰市西南城子村北。
93、城川古城遗址 西魏的长泽县、唐代宥州故城,位于鄂托克前旗境内。
94、城坡古城 晚唐至西夏城址,位于位于准格尔旗境内。
95、城塔村古城 西夏古城,位于达拉特旗城塔村。
96、南村古城 南单于庭、汉都左国城,位于山西省离石县北。
97、临河县故城 辽代县城,位于林西县林西镇东南。
98、省嵬城址 西夏古城,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庙台南。
99、哈牙克里孟古城 辽金古城,位于新巴尔虎左旗境内。
100、哈拉布和古城 17世纪的古城,位于蒙古布尔根省哈达桑山下。
101、哈拉和林 蒙古汗国首都,位于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鄂尔浑河上游右岸。
102、拜巴里克古城 回纥古城,位于蒙古布尔根省色楞格河畔。
103、科克堆古城 金代古城,位于俄罗斯后贝加尔金代岭北界壕内侧。
104、科布多城堡 清代军事城堡和商城,位于蒙古科布多河畔。
105、饶州古城 辽代故城,位于林西县境内。
106、洮尔河流域古城 辽金城址,在科右前旗洮尔河两岸发现14座平原城、3座山城,有哈拉根台古城、革命古城、巨兴古城、沙力根山城等。
107、洛阳北魏城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兴建的都城。
108、宣化古城 蒙古人与中原商人“马市”贸易的是地方。
109、统万城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夏赫连勃勃的都城。
110、索斯赫雷母古城 蒙古族早期城市,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北塔米河下游。
111、特列勒金•多尔布勒金古城 匈奴古城,在蒙古国中央省克鲁伦河口。
112、特热勒金-得尔维耳金古城 匈奴古城,位于蒙古中央省境内。
113、高瓦-道布古城 匈奴古城,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克鲁伦河右岸。
114、高昌故城 回鹘高昌时代的都城。位于新疆吐鲁番。
115、高油房古城 西夏古城址,位于临河县高油房村东南。
116、高州故城 辽金元时期的古城,位于赤峰市郊区兴隆坡村。
117、凉城县淤泥滩村古城 元代宣宁县城址,位于岱海北岸。
118、酒局子古城址 辽龙化州故城。在库伦旗酒局子村西北。
119、海努克古城 13世纪前后察合台汗国的城市,在位于新疆察布查尔县境内。
120、陶思图城堡 西夏河防堡寨,位于鄂托克旗陶思图村北。
121、堆城 元代宫殿式遗址 位于蒙古国乌鲁伦贵河的两条北支流——康对河和巴隆康对河之间。
122、贡城遗址 明廷与蒙古官方贸易的场所,位于陕西榆林镇北台东北侧。
123、乌兰•勒嘎斯古城 辽代古城。位于蒙古布尔根省达申其勒苏木境内。
124、流河流域古城 辽金古城,共发现7座,均在突泉县平原上。
125、都尔哈达古城 辽代誉州城址,位于扎鲁特旗温度尔哈达。
126、古山寨古城 辽金元时代的古城,位于黑龙江省木兰县蒙古山一带。
127、树屯古堡 辽金堡址。位于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北。
128、叶城遗址 西突厥十姓可汗,西突厥突骑施部和葛逻禄的中心城镇,位于今吉尔吉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附近、楚河南岸。
129、头古城遗址 蒙古汗国时代成吉思汗家族所居之城,位于额尔古纳右旗黑山头乡西北。
130、城 西夏至元代古城,位于额济纳旗达赖呼布镇东南。
131、黑城子古城 辽灵安州城址,位于库伦旗黑城子村。
132、黑城村古城. 战国、西汉和辽以后的古城址,位于宁城县天义镇西南60公里处。
133、腰伯图古城 元代折连怯呆儿千户故城,位于科左中期西腰伯图村。
134、 新忽热古城 元代城址,位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所在地之北约1公里。
135、 煤田古城 辽代故城址,位于牙克石市牙林铁路煤田火车站之南。
136、 裴罗将军城 哈喇汗朝和西辽首都,位于吉尔吉斯坦布拉纳遗址。
137、静边城,位于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
138、察汉不浪古城 元代汪古都遗址,位于察右后旗海卜子南。
139、德日斯•赫雷姆古城 辽代古城,位于蒙古国布尔根省境内。
140、魏家村古城 元代兴和路属县城址,位于集宁市东北。


 
 
 
 


  • 上一个项目: 元代汉人的蒙古化考述 (李志安教授)

  • 下一个项目: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教授)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7299 录入时间:2007/3/25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