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 我与草原
 
  

项目编号:
789592816
项目名称:
我与草原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我与草原
                                                             文/绘画  敖恩

   “天道酬勤”可谓潜心艺坛者的座右铭,而勤之能否受酬却没有定规。敖恩同志的刻苦钻研油画艺技是有恒,他的勤是受酬的,当然不是天道,是人道。

    上世纪80年代是他的作品和广大观众见面的10年,也是他“初出茅庐”有所建树的10年。他的作品连续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内外美展中参展,并有作品被收藏和获奖,成绩是可喜的。

    他的画以精到见长,表现人物又见含蓄,因之形成耐看的长久性魅力。一个年轻的画家能在现代诸流派思潮最活跃的近年来,不哗众取宠,致力于精心刻画客观物象,正确地表现生活,是难得的。他取材以蒙古族牧民及其生活为主,从画面看得出他对所描绘的是充满感情的、不是为了寻出路才找到蒙古包里的,这也许是带有先天意义的某种优势吧!

    一个画家能瞅准目标,虔诚而艰辛地开发自己的路,终将会获得最彻底的成功!身若飘蓬者只会在浅层谋取到一星半点的暂时的虚荣;更差者是在艺坛“投机倒把”、“买空卖空”,其效益是微不足道的。

    愿他立得更深、更高、更直,生命力更强,生发出更灿烂的艺术之花。
脚踏实地的勤奋一定会赢得成就和喜悦!如是则天道酬勤!    
                               
                                                           ——妥木斯


    谈到内蒙古绘画,几乎所有内蒙古画家的作品都与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区的油画多次在北京亮相展出,在画坛刮起了一股清新的草原之风。一幅幅带有浓郁草原之情的作品,像飘香的奶酒、悠扬的马头琴声沁袭着观众的心,理论界把这股来自祖国北方边陲的绘画群体亲切地称为“草原画派”。
内蒙古地域辽阔,孕育了博大的草原文化,这里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为艺术家们提供着丰实的创作源泉。记得第一次与草原接触是23年前的夏季,我为了寻找毕业创作的素材和学习母语,来到锡林郭勒草原。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蒙古人,草原是陌生的,但内心早已充满向往与渴望。3个多月的草原生活下来,我对草原有了全新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醇香的奶酒,悠扬的马头琴声,还有神奇的蒙古长调和纯朴的阿爸、阿妈,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从那之后,我把自己的创作方向定位为草原题材,决定用毕生的精力和画笔来描绘家乡,讴歌令人神往的草原,诉说那里深沉厚重的文明。

    内蒙古草原画派形成的日子,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前十余年,各种各样的艺术思潮纷至沓来,封闭已久的中国画坛受到西方各类艺术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一些人处于彷徨摇摆之间,不知所措。面对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油画的强大冲击,我确实也出现过困惑、迷惘和失落,也曾经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动摇,更曾经有过迷失的困惑和寻觅的痛苦,但最终还是宽厚的草原让我从浮躁的焦虑回到了冷静的思考。

    1987年9月我有幸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的第四届油画研修班学习,在那里汇集了当时中国画坛很有名气的精英,结识了许多油画界的名人志士。两年时间里,我对自己的艺术选择更加清醒和执着。习作之余,大家讨论的话题大都是时下油画界兴起的各种思潮、油画的前途和出路。这一段高压式学习对我后来的艺术道路影响很深。学习阶段得到赵友萍、苏高礼、钟涵、尹戎生等老一辈油画家们的谆谆教诲,专业水平得到相当大的提高,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审美取向,更加坚定了一生要追寻的创作母题——草原。1989年本届研修班毕业展览时,我创作了表现草原妇女生活的4幅作品,得到了各界的赞许和认可。

    接下来的20余年里,我对以草原为母题的艺术思索从未停止过,这种感情出于一个蒙古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出于对广阔草原的眷恋,还有对于蒙古民族的关注。确实是这样,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都有着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新奇或者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放弃自己最熟悉、最感动的东西。艺术追寻的应该是真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我的绘画选材,大都是北方草原上平凡的景色和人物,描绘最多的是勤劳、善良、纯朴的蒙古族妇女。她们生活在草原上,年复一年地做着重复、繁重的工作,黝黑的脸庞、低垂的腰和略微弯曲的双腿是生活的磨砺,但是没有抱怨。蒙古女人纯朴、善良的心扉如同蓝色的蒙古高原一样广阔,高尚的品格似哈达一样洁白,她们支撑起草原的半个天,她们的人生故事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创作泉源。

    我画过许多同类的画,风格属于写实主义。在这些风情与民俗的描写中,想通过纯朴的符号昭示一定的精神内涵,展示强烈而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显现自己孜孜追求背后的虔诚的艺术语境。那些几乎没有空间处理的浅浮雕式的构图,人物呆滞目光中的期待,肃穆、庄重的画面气氛形成的宗教感,是我刻意追求和悉心营造的精髓。

    台湾著名作家、画家席慕蓉女士是一位蒙古族后裔,她在内蒙古寻祖追根之后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不朽歌曲词作——《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句句道出了远方游子对家乡的眷恋情感,表述着远离故土的蒙古人对草原的思念。一个生活在草原之外的蒙古人后裔,她的血液里仍然永远流淌着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作为一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蒙古族艺术家,对草原文明和草原文化的深情何尝不是与生俱来地扎根在我的心里呢?!

    我羡慕画界同仁们取得的成就,赞许不同的审美取向,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但我坚持用画笔来描绘蒙古民族生生不息的平凡生活,展示草原文化深邃的底蕴和厚重的精神,用我的一生去追寻,以完成自己对草原那千丝万缕的情结。

 


 


  • 上一个项目: 民族历史剧:对古代文明的再发现

  • 下一个项目: 胡杨恋秋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6712 录入时间:2013/7/8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