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库伦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近年来,库伦旗对作为民族文化品牌的蒙古族安代舞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有序展开,出版了安代词曲集成和研究论著,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安代博物馆,将安代舞改编为安代课间操,在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普及。这里有36支民间安代舞队长年活跃在城乡,已举办多次安代文化艺术节,安代广场、安代雕塑、安代文化墙成为安代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安代文化融入人们生活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库伦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2006年,安代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