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琴,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铁的声音),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赫哲人称作“空康吉”(空康给),蒙古语则称之为“胡尔”此类琴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和美州.甚至北欧,亚大陆我国鄂温克、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台湾的原住少数民族以及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美洲的玛雅人、印加人,北欧拉普人,日本北海道爱依努人也均有此类娱乐器,使用者多为狩猎民族,口弦琴的起源时间无法考证,从其分布和运用程度上看,笔者认为起码要追溯到夏商时期甚至更远。
蒙古人自古有弹奏口弦的习俗,妇女间最为流行,到了明代口弦琴更是纳入蒙古宫廷乐队。鄂伦春族则是流行于男女间,还加入些幽默的动作,表情,谁见了都会捧腹大笑,即可以打发闲暇时间的寂寞与单调,又可以用来示意爱,若一个男方送给女方一把口弦琴,则有示爱之意。
琴盒形似小鱼,有中指那么长,现在都是用钢片弯曲而成,放在唇齿间吹奏,同时用手指拨弦。用它既能吹出欢快的曲调,又能吹出悲哀的调子。姑娘小伙子常常用口弦琴来传递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