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内蒙古有三个村落入选,分别是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吉忽伦图嘎查(原五当召镇五当召村)、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隆盛庄镇隆盛庄村、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此次评选,对入选村落的传统建筑、传统技艺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记者走进美岱召村,用镜五当召村记录了当地的风貌。
五当召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距包头市区70公里。该村原称五当沟,在大青山深处,以村内建有五当召而闻名于世。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为“白莲花”之意。因召庙建在五当沟,后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蒙语意为“柳树”,因该处峡谷柳树繁茂而得名,召则为“庙宇”之意。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由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修建。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后御赐汉名广觉寺。又经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修建扩大,遂成今日规模。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藏传佛教寺庙,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并称我国喇嘛教四大名寺。五当召曾是内蒙古西部最有影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也是培养僧侣的高等学府。
五当召被群山环抱,依山势建造,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含有大小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所有建筑均采用藏式结构:白色、平顶、直墙、小窗。
五当召内有金、银、铜、木、泥各种质材铸成的佛像1500余尊,其中最大的有三层楼高,最小的不过盈寸。高达10余米的释迦牟尼铜像和9米许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最为壮观。
寺内壁画绚丽,唐卡夺目,精细逼真地描绘了历史人物、风俗、神话及山水花鸟,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至八月初一,五当召都要举行嘛呢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召庙而行,颇为壮观。
五当召村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周边牧民朝拜的圣地,也是自治区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来此观光的游人达10万人次。
五当召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提高了国家4A级景区五当召风景区的知名度,还可以通过后续努力,争取到国家“十一五”期间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专项保护资金,可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加以恢复和保护。同时对加快五当召景区建设,提高五当召景区档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