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牧区青少年草原科学
2   电影《海林都之燃情岁
3   中国·第二十二届草原
4   中共内蒙古仕奇集团委
5   电影《海林都》全国首
6   第二届阿尔山论坛闭幕
7   第二届阿尔山论坛开幕
8   2019呼伦贝尔国际
9   2019呼伦贝尔国际
10   追寻红色记忆,弘扬草
热门新闻 点击
  伊克奈尔宫开业 19588
  《传承》杂志最新联系 15206
  《传承》杂志投稿须知 14392
  仕奇会所正式开业! 14207
  呼伦贝尔大草原实景演 14109
  《传承》杂志招聘工作 13462
  呼伦贝尔举行“天骄& 13092
  蒙古族服饰 13040
  大型实景音乐剧《阿拉 12665
  原TCL巨头加盟成吉 11936
     首页 >> 业内资讯
鄂伦春人的酒文化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5/17 阅读:1543次 【字体:

一直以来,酒与鄂伦春人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在北风凛冽的寒冬,还是在草行露宿的夏夜,酒同篝火一样,给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带来了许多温暖。

一直以来,酒与鄂伦春人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在北风凛冽的寒冬,还是在草行露宿的夏夜,酒同篝火一样,给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带来了许多温暖。山林中漆黑的夜晚,在暖融融的撮罗子里,鄂伦春族男女围坐在篝火旁,一口口地喝着碗中的酒,用以抵抗那肆虐的北风。

酒是鄂伦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鄂伦春人极少用瓶子装酒,原因是瓶子易碎并且不便携带。他们用来装酒的器皿很特别,多用狍腿或鹿腿缝制的皮囊装酒,在皮囊顶端留一个细长的“嘴”,狩猎或迁徙时将皮囊折起用兽筋扎紧,挎在腰后或挂在马鞍上即可。

过去,当猎人打到猎物返回居住地时,乌力楞(不同家族聚住地)的老人和妇女儿童会全部走出撮罗子迎接满载而归的猎手。大家从马上卸下猎物后,第一件事便是煮肉喝酒,听火堆旁的猎手讲述打猎的故事。妇女们轮番向老人和猎手们敬酒,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时往往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鄂伦春人的饮酒习俗源远流长,酒成了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酒还未传入鄂伦春族前,他们就开始自制马奶酒,即用马奶、小米和稷子米混在一起发酵数日,然后将发酵物放入自制的蒸馏器中蒸。家里马多的猎户一般是一家独自酿制马奶酒,家里马少的猎户几家合伙酿制马奶酒。但无论是一家独自酿制还是几家合作酿制的马奶酒,都是全乌力楞的人一起享用。

如今,一些早已下山定居的鄂伦春人,还保留着酿造都柿酒的习惯。天然的都柿果含有酒精成分,猎手曾抓到过吃都柿果醉倒的狍子,人吃过量的都柿果也会醉。鄂伦春人制作都柿酒的方法非常简便有趣,在桦树皮做的桦皮桶内装半桶都柿果,然后扣紧盖子,两手抓住桦皮桶上下左右使劲地摇来晃去,目的是使都柿果在桶壁上碰撞而碎,不一会儿,粉红色的都柿原汁酒就酿造好了。这种果酒味道香甜独特,常用来招待客人或被当作婚宴用酒。

酒与鄂伦春族的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鄂伦春人在说亲、婚礼、祭奠、欢聚、节庆时,都要有酒相伴,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猎民出外打猎前喝酒时,往往将酒碗举起先敬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恩赐,然后自己再喝下酒。人生如酒,酒如人生,鄂伦春人对酒亲、对人亲、对森林更亲。

  • 上一条新闻: 蒙古族传统的经典舞蹈--顶碗舞

  • 下一条新闻: 乌珠穆沁祭火礼俗
  • 返回上级新闻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