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和成立
察合台汗国(Chagatai Khanate)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察合台汗国最初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至公元1303年始与海都子罕八儿归服。
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亚洲中部的蒙古贵族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1348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

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
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秃黑鲁帖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
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所灭,计立国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不久,便被自己的将军帖木儿夺取了国家政权。

瓦解
1306年,笃哇败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封地。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大权旁落。14世纪中叶,秃鲁帖木儿即位后,削夺藩镇权柄,汗权一度有所恢复。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后,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虚名。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后王的统治维持到16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