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日前在呼市召开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 自2004年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之后,每年在内蒙古举办国际草原文化节之际,都要召开“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并在会后出版《论草原文化》论文集,现已出版三辑。前三次研讨会在整和草原文化资源、理清草原文化内涵,认识草原文化特性,塑造草原文化品牌等方面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带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国际草原文化节”的品位。草原文化研究得到国家、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主持的自治区立项“草原文化研究工程”,2005年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重点项目,现已取得重要成果。 今年的“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于8月16 日在呼和浩特市华天酒店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三家联合主办。此次会议主要围绕草原文化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丰富内涵、多学科外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讨,从而进一步深化草原文化研究。研讨会收到由深圳、大连、江苏、吉林、湖南、呼和浩特、包头、锡林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学者发来的各类论文共计60 余篇。论文内容涉及草原文化的概念、价值观、元素、生态特征、物质载体、区域化发展、继承性和创造性、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代价值;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现代企业、新兴企业、创意产业、旅游开发、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成吉思汗及其军事思想、历史贡献;草原民族的民俗、科技、战争、王位继承制度;蒙古族文化、匈奴文化、鄂伦春文化;草原民族的服饰、饮品、金银器及其文化特征;那达慕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对草原文化当代价值及草原文化与当代工业文明的价值互动等新课题的研讨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由蒙古大营餐饮有限公司协办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篝火晚会,使与会专家、学者亲身体会草原民俗风情,感受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